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博弈论中的合理性研究

刘海杰  
【摘要】: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其主要研究的是决策主体的行为在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一个问题。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与合作的理论。博弈论分析的是在一定场合中的每个对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都策略地、有目的地行事,他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行为对他的可能影响,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所以本文通过对博弈论中理性人所做出的决策来研究其作出这一决策是在什么条件下想出来的,并分析这一想法和决策是否合理的一个过程。 本文主要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论证博弈论的合理性问题,这个博弈论中的合理性问题的分析过程主要分以下三个问题来逐层进行阐述: 第一个问题是纳什均衡的合理性,纳什均衡的合理性,他最终落实到博弈理论的合理性即建立道德的合理性,而不管是纳什均衡解的合理性还是纳什谈判解的合理性,这两个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上面,即道德的合理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决策理性的合理性,纳什均衡之所以不能解决很多问题,是因为这个博弈论的合理性即纳什均衡的博弈论理性人假设的合理性,其归根结底是道德的问题,这个理性的合理性,纳什均衡对于完全不能解决的这个重点问题在于道德的合理性。博弈论的典型模型:囚徒困境的问题在于个体的合理性,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双方的决策问题,他是本身依赖于自发的利益,但是自发的这样一个平衡他不能够达到集体最优,也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个体利益的最优不等于集体利益的最优,纳什均衡主要探讨的是集体利益最优,但是集体最优,集体理性决策的合理性也遇到了囚徒困境当中所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想集体的利益最优,必须要有一个道德框架,要有一个社会的公平和社会的规范在里面。实际上纳什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同样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理性的抉择所面临的道德的合理性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满足道德合理性。那么,前提是必须要保证信息的完整,也就是在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道德的合理性问题,这样一个道德合理性他最终的实现是依赖于我们对整体信息掌握的程度,所以进而需要研究的是信息完整的合理性问题。.然而第一个问题所涉及的道德的合理性和信息完整的合理性的理想状态,到最后由于社会文化、社会历史、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发展,要想得到完备的信息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接下来我们要重新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研究这个合理性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演化博弈论的合理性问题。前面二个合理性问题都是建立在我们在对对策理性分析当中的静态分析层面上来研究的,他不能够完全反映这个社会文化变化或者是决策人的背景状态,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静态分析转变到动态分析模型上去研究演化博弈理论的合理性问题。而演化博弈理论的合理性则摒弃了完全理性的假设,从系统论出发,把群体行为的调整过程看作一个动态系统,行为主体被假设为程序化地采用某一既定行为,它对于经济规律或某种成功的行为规则、行为策略的认识是在演化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修正和改进的,成功的策略被模仿,进而产生出一些一般的规则和制度,作为行为主体的行动标准。在这些一般的规则下,行为主体获得满意的收益。根绝市场的情况、根据社会文化变化的条件,来调整这个决策者的行为,从而分析这个演化博弈的过程是否合理。在历史的进化过程中,在社会文化变化的条件范围内,这种条件,最终还是依赖于演化博弈论的合理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盼盼;刘以;;博弈论的基础理论和近年的演变[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9期
2 欧清华;胡解旺;;“纳什均衡”视界下的大学生就业失信[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6期
3 胡坚;;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博弈论分析[J];发展;2011年07期
4 董尧华;;青岛和韩国之间的贸易博弈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年06期
5 李颖;张静;;石河子超市定价策略的博弈论分析——以A超市和B超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9期
6 任修霞;余素梅;;农民合作难的博弈论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7 张会;;谈“博弈论”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年18期
8 陈政赵;;我国快餐业采用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博弈论分析——以“真功夫”为例[J];中国商贸;2011年24期
9 向鸿雁;董雪梅;;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监管的博弈论分析[J];南方金融;2011年06期
10 李华山;袁磊;苏成富;;基于纳什均衡的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间的博弈分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年06期
11 纵雅婷;林晓龙;;企业内部审计的博弈模型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12 赵君;吴小红;陶杰;;一种基于动态博弈的理性交换协议模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年07期
13 王宝顺;刘京焕;;PPM:一种公共品自愿提供机制的实验研究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4 李清;葛玉辉;潘莹;;劳动合同法下政企双方的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1年04期
15 刘帮友;冯小琴;;耕地保护主体的博弈行为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9期
16 石岿然;马胡杰;陈文博;;低碳经济视角下的长三角地区发展策略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17 董少林;;政府公共投资中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17期
18 李果;马士华;高韬;王兆华;;不确定交货条件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19 俞红燕;俞紫韵;陈杨燕;蒋梦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过度储备博弈论分析[J];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02期
20 陆嘉骏;张莲英;;也谈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与利益分配——基于一种非对称的进化博弈论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贾引狮;;环境保护中的博弈分析与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一种法律经济学观点[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3 陈增明;梁昌勇;柏昊;;供应链兴起的博弈论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雷国雄;;制度的博弈论解释批判——基于现实行路规则复杂多样性的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丁社教;;马克思“资本主义观”的博弈论解读[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白默;;美国会计模式的同业互查机制——动态博弈框架内的分析及政策含义[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丁利;;非合作博弈论与纳什均衡:一个概览[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霆;张朋柱;骆蕾;;促进合作的博弈模型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娟;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博弈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性玉;中国证券市场博弈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洪浩然;基于博弈论的认知网络频谱共享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钱晓岚;复杂系统中的演化和动力学过程[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胜国;资源环境产权融资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李保明;效用、风险与纳什均衡选择[D];山东大学;2000年
8 宋玮;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节点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邵明;中国软件行业服务外包的机理研究与策略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10 罗惠平;劳动价值论及博弈论在企业技术人力管理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洋;认知无线电中基于博弈论的频谱共享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海杰;博弈论中的合理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吴霜;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资源管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蒋立强;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网络频谱共享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唐宁;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周惟风;基于博弈论的频谱共享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张晓;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频谱共享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林福成;基于博弈论的城市免费公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乔薇;法律与社会规范:一个博弈论的分析视角[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梅亚楠;基于博弈论的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功率控制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登高 周云波;防止陷入“纳什均衡”[N];中国国防报;2011年
2 邢云飞;不稳定的非纳什均衡点[N];华夏时报;2007年
3 孙维广;“囚徒困境”与“智猪博弈”的视角变迁[N];营口日报;2006年
4 记者 陈勇 韩洁 魏忠杰 任海军;纳什北京说“博奕”[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阎桂军 赵建廷;浅谈团队管理中的纳什均衡[N];金融时报;2004年
6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黄凯南;互动视角下的制度及其演化[N];光明日报;2011年
7 王如心;港口物流的博弈论分析[N];国际商报;2006年
8 何德旭 王朝阳 应寅锋;博弈论使他们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N];南方周末;2005年
9 谢识予;“冲突”与“均衡”的魅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10 周业安;戴上博弈论眼镜看世界[N];财经时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