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流域水循环及面源伴生过程模拟研究与应用

王宇晖  
【摘要】: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具有十分的重要性。水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水是良好的溶剂,大多物质能溶于水,且具有的势能、动能、化学能是驱动水流发生、物质溶解的原动力。除自然属性外,水也有独一无二的社会属性:水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元素。除了水量的空间分配差异外,水质也是影响人类生活生产不可忽视的因素。伴随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加快,全球都面临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挑战。日前,水体污染主要途径之一为流域面源污染,包括水土流失、农村生活、化肥施用、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物进入湖库、河流,引起水体富营养物质增加,溶解氧减少,从而破坏水生环境,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21世纪以来,分布式水文模型已经成为研究流域水循环过程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分布式水文水循环过程研究开辟了新道路。与这些技术的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能更加客观地表征流域下垫面和气象输入条件的时空分布变异性。 研究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刻画流域“天然一人工”二元结构提出流域分布式水循环以及伴生面源过程模拟研究框架体系,构建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模型,水文模型多参数敏感性分析和参数率定方法,流域分布式点面源伴生过程模拟评价模型,对流域水循环及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流域水量水质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流域分布式水循环及面源伴生过程模拟框架体系研究 提出了用于解决分布式水循环模拟、水循环伴生面源过程模拟,模型高维参数优化率定和多模型耦合的技术框架;提出了基于EasyHydro模拟平台构建的网格尺度分布式月水文模型EasyDWAT(Easy Distributed WaterResource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自动筛选和多目标优化技术SenOpt(Sensitivity with Optimization)、分布式点面源负荷统计模型EasySNP(Easy Statistic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ssessment)以及基于分布式水循环的点面源负荷模拟模型EasyDNP(Easy Distribted Non-piont source Pollution assesssment);提出SenOpt技术用于EasyDHM模型的参数自动率定方案,并将两者做紧密嵌套耦合;给出了EasySNP与EasyDNP面源负荷计算技术,提出EasyDHM与EasyDNP做紧密双向耦合的技术路线;给出了EasyHydro平台与水动力水生态模型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之间的串联耦合应用关系。 (2)流域分布式水循环及伴生面源过程模拟模型构建 论述了流域分布式水循环及伴生面源过程模拟模型的具体构建方法和过程。提出了基于EasyHydro水循环模拟平台下的EasyDWAT分布式月水循环模拟模型和常用的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方法。给出了EasyDWAT模型水量平衡方程和下垫面参数的推求;给出了基于分布式的点面源污染负荷统计模型EasySNP以及,基于分布式水循环的点面源污染负荷模拟模型EasyDNP的具体模拟步骤;综合考虑了流域点源和面源负荷,给出了面源污染物的土壤循环过程模拟方法。研究将这些模型方法嵌入EasyHydro模拟平台中,借助平台优势构建实现流域综合模拟技术方法,发挥各模型、方法的优势特点,取长补短。 (3)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多目标优化 以分布式水文模型多参数自动优化带来的模型参数收敛效率低的问题出发,联合LH-OAT(Latin Hypercube - Once at A Time)和MOSCEM-UA(Multi-objective sequential complex evolutional metropolis- uncertainty analysis)算法的SenOpt技术应用于模型率定。结果显示,采用敏感性筛选后的高敏感参数用于多目标优化比使用全部参数做多目标全局优化,参数收敛速度更快,优化效果更好:同时,研究采用分布式MPI技术对MOSCEM-UA算法复合型做并行进化改造节省了模型参数率定需要的机器时间。 (4) EasyDWAT在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中的应用 对长江上游流域气象水文要素历史演变规律做分析,得到降雨、气温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周期规律;构建了基于EasyDWAT的长江上游分布式月水文模型,并采用1956年至2005年月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取得良好的模拟效果;同时,模型输出了分季、多年平均等时间尺度的降雨、蒸散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空间分布,详细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的长江上游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取得了理想的模拟验证效果。 (5)流域点面源污染评价及水循环伴生过程模拟应用 以三峡库区为例,分别构建以水文边界和行政边界的库区EasySNP统计负荷模型。考虑城市工业生产和城镇生活点源,以及农村生活、畜禽养殖、化肥农药等面源,评价库区点面源负荷;基于日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的水文过程耦合EasyDNP分布式面源负荷模拟模型,建立了三峡库区点面源负荷模拟模型;将EasySNP模型和EasyDNP模型模拟结果做对比分析。表明,基于水循环的面源负荷模拟模型EasyDNP能考虑更多的面源负荷源汇过程,模拟结果更贴合实际。同时,设立了降雨变化情景研究降雨对流域面源负荷过程的影响,讨论在不同情景下面源负荷的变化过程。 (6)分布式水文模型与EFDC模型的联合模拟应用 以密云水库及上游流域为例,构建了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并与EasyDNP模型耦合,模拟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的月径流量和污染物负荷量。将径流量与负荷量作为密云水库EFDC生态动力学模型的上游入流水量水质边界条件,建立密云水库库区三维生态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水库水温、溶解氧、叶绿素、总磷总氮等水质项的浓度变化过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雷晓辉;廖卫红;蒋云钟;王浩;;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模型[J];水利信息化;2010年03期
2 雷晓辉;廖卫红;蒋云钟;王浩;;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Ⅰ):理论方法[J];水利学报;2010年07期
3 芮孝芳,黄国如;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现状与未来[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年02期
4 赵强;;GIS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应用——以北京雁栖河流域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5 石朋;芮孝芳;瞿思敏;陈喜;;一种通过地形指数计算流域蓄水容量的方法[J];水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6 吴文强;李国敏;陈求稳;;地下水数值模拟中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耦合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09年05期
7 张金存;芮孝芳;;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理论与方法述评[J];水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8 李致家;姚成;汪中华;;基于栅格的新安江模型的构建和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9 王腊春;叶盛;蒙海花;苏维词;;基于马斯京根法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求解栅格汇流次序[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年03期
10 林峰;陈桂芳;;HEC-HMS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时间尺度效应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1 杨宇;管群;胡凯衡;李洪雷;;基于GIS的泥石流流域分布式水文计算系统[J];计算机工程;2010年05期
12 陈旺;邓亚东;梁虹;谢晓云;李金益;;数字化水系辅助DEM提取Karst地区水系的应用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8期
13 赵旭峰;陈植华;周天智;;流域水文模型在西南岩溶地区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水资源研究;2007年02期
14 彭小斌;谢亨旺;;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山洪规划治理中的应用[J];吉林水利;2011年06期
15 董延军;邓家泉;李杰;郑江丽;马志鹏;;基于HSPF的东江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9期
16 王书功,康尔泗,李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进展及展望[J];冰川冻土;2004年01期
17 朱芮芮;李兰;李金晶;王万;;基于GIS的无定河流域分布式水资源模拟[J];人民黄河;2006年03期
18 刘卓颖;倪广恒;雷志栋;王玲;;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长系列水沙运动模拟[J];人民黄河;2006年04期
19 刘金涛;冯杰;张佳宝;;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2期
20 丁飞;潘剑君;;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发展与研究动态[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爱中;夏军;王蕊;陈向东;;分布式水文模型中地下水建模—海河平原区实例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刘三超;张万昌;;分布式水文模型和GIS及遥感集成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李舟;董增川;;基于网格坡向要素影响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应用[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王喜峰;周祖昊;贾仰文;徐文新;胡鹏;崔小红;;乌苏里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与验证[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东;张万昌;;基于渗蓄一体化动态产流的黑河上游干流山区莺落峡流域水文过程模拟[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熊立华;;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栅格汇流演算顺序的确定[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宋玉;杨涛;李致家;;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A];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李斌;李丽娟;梁丽乔;李九一;张丽;柳玉梅;;基于洮儿河流域中上游ET遥感估算的水文模型的校准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杨爱民;王浩;周祖昊;严登华;;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宇;王志坚;;基于志愿计算模式的分布式水文计算[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晖;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流域水循环及面源伴生过程模拟研究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2年
2 张荔;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及在渭河流域水环境解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鹏举;黄土区嵌套流域多尺度分布式地表径流模拟系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张升堂;考虑水土治理影响的黄土高原分布式降水径流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刘卓颖;黄土高原地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05年
6 李丽;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汇流演算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占玉林;滨江流域水文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8 许继军;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9 舒栋才;基于DEM的山地森林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穆振侠;高寒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暘;分布式水文模型EasyDHM在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田雨;南水北调中线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D];天津大学;2012年
3 郑大鹏;基于MapWinGIS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2年
4 刘姝;分布式水文仿真系统DHSVM的Java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晶楠;AVSWAT模型在河北省平原区的水文模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张峰;西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及其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胡东来;嫩江流域水循环与湿地生态演变相互作用及综合调控[D];东华大学;2009年
8 谢金红;安徽省大别山区小流域水文响应模拟与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9 隆院男;模块化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改进及其在涟水流域的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建柱;滦河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傅菁 特约通讯员 纪良志;长江流域水文共谋改革发展[N];人民长江报;2007年
2 记者 陆铭;流域水文气象服务交流会召开[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于海泓 张海锋;黄河流域水文汛前准备接受检查[N];黄河报;2008年
4 杨国伟 龙虎;二○○九年西北地区暨黄河流域水文协作会议召开[N];黄河报;2009年
5 唐淑英 樊海 李家年 李莉莉;安徽水文:拓展服务树形象[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通讯员 李金玉 张翔宇;太湖流域水文气象信息将共享[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梁海燕;核心技术专家把脉[N];中国水利报;2004年
8 记者 胡少华 通讯员 李建伟 龙虎 杨国伟;黄委水文局倡导“大水文”理念 力推“1+6”模式[N];黄河报;2007年
9 黄委水文局水政处;为构建和谐黄河水文保驾护航[N];黄河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都潇潇;积极倡导“大水文”理念 强力构筑治黄实践新高地[N];黄河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