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疏水疏油含氟硅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高宇  
【摘要】:长链全氟烷烃氟碳化合物(CnF2n+n≥8)因其突出的低表面自由能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拒水拒油整理剂。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长氟碳链化合物存在环境和生物积累或毒性。近十年来,对环境友好的含短氟碳链(CnF2n+1,n≤6)的织物整理剂倍受关注,但其拒油性不是很令人满意。而氟碳化合物家族中另一重要成员,全氟聚醚化合物(PFPE)因其出色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耐化学腐蚀性,优良的润滑性,低表面自由能及低毒性,有望在拒水拒油整理剂方面取代长链全氟烷烃氟碳化合物。 本论文以固体表面疏水疏油理论为指导,以2,5-二(三氟甲基)-3,6-二氧杂-全氟壬酰氟(THPF)为重要含氟原料,设计合成了几类的含氟硅杂化聚合物,并将其作为整理剂应用于棉织物表面改性,对整理后织物的润湿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工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采用3种设计思路制备了4种不同微观结构的二氧化硅有机衍生物:Rf-SiO2-1、RrSiO2-2、RrSiO2-3(1)及RrSiO2-3(2)。其中具有微米/纳米二元微观结构(MNBS)的RrSiO2-3(2),具有超疏水性及高度疏油性。RrSi02-3(2)在玻片上成膜,水静态接触角为157°,正十四烷和正十二烷接触角分别达到132°和113°。采用FT-IR、XPS、SEM、AFM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杂化材料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碱性条件下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粒径纳米SiO2的影响因素;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APES-SiO2)的制备条件及APES-SiO2的酰胺化反应对杂化材料的疏水疏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酰胺化反应时间长短影响杂化材料疏水疏油性。热重分析表明,杂化材料RrSiO2-3(2)的初始分解温度大于200℃,最大分解速率所在温度大于300℃,满足一般外墙涂料和织物整理对聚合物热稳定性的要求。将Rf-SiO2-3(2)与聚甲基丙烯酸卿旨共混物整理到棉织物上,Rf-SiO2-3(2)可有效提高绵织物的疏水油性。 (2)采用原位反应法,应用SiO2前驱体正硅酸四乙酯(TEOS)在棉织物上引入不同粒径的SiO2粒子,并合成两种含氟单体,分别对棉织物进行氟化处理,制备了4种疏水/疏油棉织物S1、S2、S3及S4。研究了原位反应引入SiO2粒子过程中,SiO2粒子大小、TEOS用量对处理后棉织物疏水性的影响。利用FT-IR、NMR表征了含氟单体化学结构,SEM、XPS等分析了处理后棉织物的表面元素组成和表面微观形态。研究表明,在具有微米-亚微米微观结构的棉织物上引入全氟醚链,制得S3与S4,具有高度疏油性和超疏水性。S3与S4比较,S4具有更好的疏水疏油性,水接触角可达到160°,色拉油接触角可达到146°,拒水拒油等级分别为90,4。 (3)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应用种子乳液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以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过的纳米SiO2为核,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为壳的含氟硅聚合物(FSP)。以对环境友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代替普遍使用但对环境有害的烷基酚类聚氧乙烯醚为非离子乳化剂,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研究了复配乳化剂HLB值(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 value,亲水亲油平衡值)对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复配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浓度、聚合反应工艺等对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FSP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经FSP乳液整理过的棉织物,具有超疏水性能,且拒油性良好,水接触角可达到154°,正十六烷接触角达到107°。 (4)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两个系列POSS基含氟聚合物P(POSS-MMA-(HFPO)3MA)系列和P(POSS-MMA-StRf)系列,并应用NMR、FT-IR、GPC、XRD、DSC及TG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TGA, DSC研究表明,POSS基含氟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因POSS单元的引入而显著提高。将两个系列聚合物整理在棉织物表面,研究了聚合物中POSS含量对处理后织物疏水疏油性的影响。对于P(POSS-MMA-(HFPO)3MA)系列,当POSS含量为13.4%时,水和色拉油的接触角分别可达到152°和144°,而对于P(POSS-MMA-StRf)系列,当POSS含量为7.1%时,水和色拉油的接触角分别可达到163°和141°。POSS基含氟聚合物拒油等级可达到5级。通过XPS、SEM及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分析了POSS含量影响其疏水疏油性的原因。此外,POSS基含氟聚合物、含氟聚合物/POSS共混物整理的棉织物的氧极限值结果及燃烧后的SEM图像表明,在我们这个研究体系,POSS以共聚物单元形式存在于聚合物中时,燃烧产生的Si02与有机残碳能形成热辐射和空气的“屏蔽层”,能降低棉织物的易燃性;而Ov-POSS与含氟聚合物共混,不能形成“屏蔽层”,不能降低棉织物易燃性。最后,我们制得的POSS基含氟聚合物中,POSS单元上存在未反应乙烯基,这为该聚合物进一步引入其它官能团,开发其它功能提供了可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陈雪萍;含硫聚合物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福建化工;1999年03期
2 余翠平;邱胜强;万利;丁祥;黄小兵;;新课程改革下聚合物成型与加工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东化工;2021年24期
3 ;化学所在小分子受体高分子化的聚合物受体研究中取得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21年12期
4 孙秀芝;何冬月;庞雪君;徐辉;赵方剑;季岩峰;;海上驱油用聚合物关键指标研究[J];石油工程建设;2021年S2期
5 姜宁宁;;复配聚合物的室内性能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0年11期
6 ;《胶体与聚合物》2020年总目录目次[J];胶体与聚合物;2020年04期
7 谢向宇;刘渊;罗军;;《聚合物材料的表面与界面》课程教改探讨[J];广州化工;2021年05期
8 刘洋;吴锦绣;封春甫;杨圣玮;冯福山;王觅堂;;富镁镍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表征[J];硅酸盐通报;2021年03期
9 向传席;彭家昱;张冬;陈红祥;周瑜;;透明自愈合聚合物材料的构性关系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21年03期
10 ;瓦克聚合物 实施产品临时附加费[J];现代塑料;2021年03期
11 薄勇;刘洋洲;龙建辉;张红;;岩土工程中粉煤灰-矿渣地质聚合物对水泥土搅拌桩性能的影响[J];粘接;2021年05期
12 李景岩;;胶体态聚合物在油田配制站直接溶解的可行性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21年05期
13 王雨珅;郝亮;李正;李妍;;3D打印地质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探索[J];中国建材科技;2021年03期
14 谢高艺;马春平;全大萍;周中涛;王小妹;;低介电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J];绝缘材料;202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步成;吴磊;李凌霄;张俊平;;有机硅烷聚合物稳定超疏水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2 韩耀坤;夏楠;张子健;刘波;杨洁;肖雨;郑萍;王维;;含多金属氧酸盐的杂化聚合物和杂化两亲分子[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马英一;梁静;吴立新;;聚合物有序多孔膜内的层层组装与细胞定位黏附[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4 张启路;;可降解温度相应聚合物的制备、性能及应用初探[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7年
5 曹佳民;左传天;丁黎明;;基于新型内酰胺受体单元的聚合物光伏材料[A];中部四省化学化工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6 赵宏刚;温激鸿;郁殿龙;温熙森;;含周期球形微珠的聚合物声衰减特性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振动与噪声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侯剑辉;;聚合物光伏面临的挑战与近期进展[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C];2015年
8 张娜;汪太生;张珂;白如科;;可溶性二维共价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C];2015年
9 刘焘;霍利军;孙晓波;王朝晖;孙艳明;;新型宽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 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5年
10 雷圣宾;许丽荣;余艳霞;刘春华;孙秀玲;查泽奇;;希夫碱二维聚合物的功能化及表面反应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一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6年
11 崔学民;王艺频;唐青;李纯民;王开拓;贺艳;童张法;;地质聚合物中类沸石结构的研究及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4年
12 林昶旭;朱伟;杨昊伟;李广涛;;一种壁厚度及组分可调,通过性可控的聚合物胶囊的简洁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筛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3 李迎迎;李嫕;;温度和溶剂诱导的芳醚树枝形聚合物构象变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4 姜鑫;牟建海;;功能性聚合物在织物与表面护理中的应用[A];第29届[2009]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5 李硕;王波林;余孝其;;用于基因转染的可降解大环多胺聚合物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6 易文婧;张琴芳;张骥;余孝其;;线型大环多胺阳离子脂质体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基因载体性质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7 刘坤;李文;张修强;闫家涛;张阿方;;螺旋型树枝化聚合物[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8 何至青;董丽杰;范艳红;熊传溪;;氨基聚合物修饰量子点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9 邱仁华;周永波;肖晶;贾振勇;尹双凤;韩立彪;;P≡N类三聚体和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0 帅心涛;程度;戴箭;林树东;邹瑟音;;用于细胞内释药的聚合物纳米药物[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宇;疏水疏油含氟硅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2 杜世萱;低维C_(36)聚合物的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蔡智;仿肝素含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研究[D];江南大学;2021年
4 解晓华;某些聚合物光电材料的理论计算[D];西南大学;2012年
5 温善鹏;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泽坤;聚合物材料结构可视化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21年
7 袁野;荧光聚合物点的细胞内吞定量及活体内细胞追踪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8 刘君君;碳化聚合物点及其功能化应用[D];吉林大学;2021年
9 和文婧;结构可控的氨基酸聚合物的合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
10 高建宏;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分子结构裁剪及其对光伏性能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9年
11 李文芳;螺旋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2 张灿阳;多肽聚合物及其抗癌药物主动靶向递送体系[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3 刘乐平;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反应机理与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4 黄毅;地质聚合物的制备、改性及应用于环境治理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15 贾彬彬;聚合物—聚合物配副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6 黄渊帅;基于苯并二噻吩及芴的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17 王亚超;碱激发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强化增韧及耐久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8 刘波;苯并稠杂环类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9 杨利国;功能性螺旋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0 徐晓峰;带亲水基团的有机共轭材料的合成及其对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和光伏电池的界面调控[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彭飞;四元两性疏水聚合物的制备与流变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2 张国鹏;基于二噻并苯并二噻吩高介电常数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兰州交通大学;2021年
3 施政;含超吸水聚合物的地质聚合物性能和微观结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朱洁;NTO/AA/MMA/TBEM/HM成膜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5 朱鹏程;高效低成本构筑基于蝶烯及其衍生物的有机微孔聚合物[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陆嘉伟;含糖聚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及其生物学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7 朱晓敏;粉煤灰地聚合物材料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8 刘宇;离子传导型发光交替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9 刘洋;碱激发镍渣-粉煤灰制备地质聚合物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21年
10 刘嘉敏;地聚合物多孔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0年
11 韩卓蕾;卟啉聚合物的自组装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
12 刘金菊;基于炔键的水/醇溶共轭小分子/聚合物的设计和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13 尹明莹;苯胺基电致变色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4 卢小伟;咪唑功能化介孔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二氧化碳转化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15 胡甫嵩;新型瓜环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磺胺抗生素吸附机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16 杨晓;富氮型有机微孔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气体吸附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7 于淼;咔唑基微孔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二氧化碳俘获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8 黄凤会;废弃物基地质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4年
19 孙红雨;闭路光折变聚合物空间孤子动态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0 常安民;报废汽车薄壁聚合物撕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刘海英;可刚可柔 新光控聚合物能转换特性[N];科技日报;2018年
2 记者 杨保国;中新学者研究发现“聚合物自生长”效应[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石景文;巴西今年聚合物需求将增13%[N];中国化工报;2010年
4 李莉;聚合物扩能工程平稳运行[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赵工;聚合物多元醇全球市场正逐渐转好[N];中国建材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闻芝;SABIC亚洲聚合物业务发展提速[N];中国化工报;2011年
7 通讯员 李莉;聚合物扩能装置进入全面生产状态[N];大庆日报;2010年
8 记者 张小军;聚合物:理想储氢罐[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庞晓华;印度聚合物市场或将“否极泰来”[N];中国石化报;2020年
10 李莉;聚合物一厂检后降耗增产[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1 记者 刘群;聚合物动态流变测表系统研发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2 记者 杨扬 刘群;我已掌握锂系复杂聚合物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3 记者 常丽君;科学家首次造出数字编码聚合物[N];科技日报;2015年
14 记者 辛晓;海湾聚合物交易受到限制[N];中国化工报;2011年
15 崔艳龙;聚合物二厂首季节水1.4万吨[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6 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姚燕燕;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强[N];光明日报;2008年
17 王敏华 丁伟成;北方华锦实施“创建聚合物一流企业和名牌”战略[N];盘锦日报;2012年
18 特约记者 司丽华 通讯员 董晖;聚合物二厂技术改造项目正式启动[N];中国石油报;2005年
19 马子维;炼化聚合物一厂节能创效双管齐下[N];大庆日报;2008年
20 本报记者 梁枫;PTT聚合物“高特纶”闪亮面料博览会[N];中国纺织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