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致相分离法制备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及生物学评价
【摘要】:热致相分离技术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组织工程支架的有效手段,采用该技术制备的管状支架可用于小口径血管缺损的修复。但采用左旋聚乳酸(PLLA)单一材料制备的纳米纤维血管支架由于缺乏柔性和弹性,力学强度与天然血管有很大差距,无法满足临床需要。为克服这一难题,本论文采用PLLA与弹性体聚(ε一己内酯)(PCL)或左旋聚乳酸一聚ε-己内酯共聚物(PLCL,50:50)的混合体系来制备相分离管状支架。并通过交联剂将肝素与纳米纤维血管支架表面共价结合,提高支架的抗凝血能力。通过培养猪髂动脉内皮细胞(PIECs)和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Cs)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1.采用PLLA/PCL及PLLA/PLCL复合体系制备纳米纤维管状支架。结果显示:当PLLA/PCL混合体系进行相分离时,支架具有大孔结构,并且孔径及孔隙率随着PCL的比例的提高而增大。由于PLLA和PCL不相容,混合聚合物溶液在-80℃发生相分离。PLLA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发生旋节分解相分离,形成均一的纳米纤维结构;体系中PCL处于亚稳状态而发生成核-生长相分离,PCL形成微球并分布于PLLA的纳米纤维结构中。部分PCL微球在相分离过程中从支架中逃逸出来,使制备的纳米纤维支架具有“海岛”状结构。而在PLLA/PLCL混合体系中,由于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发生相分离时,能够形成均一的纳米纤维结构,因此制备的血管支架的拉伸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2.将PLLA/PLCL混合比例为40:60的纳米纤维管状支架进行肝素化,肝素与纳米纤维支架能够通过交联剂共价结合。由于支架表面接有肝素,提高了材料的亲水性,降低了蛋白吸附能力。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定量分析,得出支架上肝素的含量为3.0±0.13μg/cm2,体外凝血实验表明,表面肝素化支架提高了抗凝血能力。
3.分别采用PIECs和HVSCs细胞与支架共培养,评价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PIECs细胞能在PLLA/PLCL支架表而增殖和生长,细胞与支架结合紧密,并且细胞形态良好。相分离纳米纤维材料能够为细胞提供更多的附着和生长位点,并能维持细胞表型。HVSCs细胞共培养结果也表明细胞能够在支架表面上粘附生长。因此,相分离制备的PLLA/PLCL小口径纳米纤维血管支架有望用于损伤血管的修复。
|
|
|
|
1 |
杨杰;黄楠;杜全兴;张勇;陈虬;;描述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新概念──形状系数[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1期 |
2 |
高学琴;杨丽颖;;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
3 |
;您的心脏支架需要“保驾护航”[J];家庭医药;2009年09期 |
4 |
潘长江,唐家驹,王进,黄楠;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年04期 |
5 |
黄福华;孙立忠;;血管支架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3期 |
6 |
王小平;崔福斋;李建国;赵兴山;;新型可降解镁合金血管支架的力学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2期 |
7 |
张春清,傅丽娜,徐麟,秦成勇,史进军,张国全,万昭海,郭淑芹;超声引导下行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 Budd-Chiari 综合征[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7年02期 |
8 |
袁启明;;风云变幻的冠脉支架(跟踪报道)[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08年01期 |
9 |
徐国辰;;话说血管支架[J];东方养生;2009年06期 |
10 |
邢玥,李淑梅,张基昌,景瑕斌,迟宝荣,徐效义;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乙二醇膜片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相容性研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年06期 |
11 |
赵振心;刘道志;张一;;血管支架材料及其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5年06期 |
12 |
皇甫强;于振涛;罗丽娟;牛金龙;张亚峰;贺新杰;;新型高强度钛合金血管支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2006年S1期 |
13 |
;关爱心脑血管系列讲座(八) 您的心脏支架需要“保驾护航”[J];求医问药;2011年08期 |
14 |
倪中华,易红,王跃轩,顾兴中;预防心血管再狭窄纳米颗粒载药涂层支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15 |
倪中华,易红,顾兴中;防内漏腔内隔绝医用血管支架的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年11期 |
16 |
刘阳;谭最;;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
17 |
李春民;汪忠镐;;血管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应用与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年09期 |
18 |
赵丽娇;孙锟;冯其茂;王剑;;小儿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新型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英文)[J];临床儿科杂志;2010年09期 |
19 |
周兰清,喻卓,叶青,潘家华,杨源,张瑞云;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血管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11期 |
20 |
刘阳;谭最;;快速成型制作组织工程带瓣静脉支架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