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下土壤C、N养分流失机理研究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局部地区可能经历频繁剧烈的干湿过程或者是长期干旱后灌溉引起剧烈的干湿交替现象。干湿交替对土壤C、N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实验旨在研究在干湿条件下对土壤C、N养分流失机理。实验通过采集农田土壤在室内进行培育实验,设置四种不同的水分条件(干湿组、恒湿组、干旱组、淹水组),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田间气候进行实验,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多重干湿交替下土壤退水规律及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研究;干湿交替下土壤碳素流失机理研究;干湿交替下土壤氮素流失机理研究。通过实验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1)实验研究过程中,土壤经历的干湿周期越多,土壤的落干期越短,土壤的持水能力也逐渐减弱。多次干湿交替使得土壤水分消退指数变化的规律性增强,通过拟合土壤水分消退指数曲线,能够可靠的预测下个周期水分变化。干旱使得土壤细菌数量剧烈减少,灌水能迅速刺激土壤中细菌的恢复性生长。真菌总数没有出现剧烈的波动,真菌对于干旱的耐受能力比细菌高。土壤MBC含量在灌水后一段时间内能够迅速增加。
(2)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损失是在干旱期减弱,复水后激增。多重干湿交替会破坏土壤的团聚体结构,使原本惰性的有机质暴露出来,被暴露的有机质进一步被微生物分解和矿化,从而有助于灌水后土壤呼吸作用的爆发。干湿交替下在干旱后期土壤DOC呈现了缓慢增加的趋势。干湿交替明显刺激了土壤微生物相关酶的酶活,使得土壤碳素的矿化过程随着土壤相关酶活性的增加而加快。
(3)在干湿交替下土壤氮素的矿化-硝化-反硝化作用等一系列过程发生改变。干湿交替能够增强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增加了土壤中可溶性的氮素含量,增加了氮素的淋溶损失。在灌水初期,土壤水分大大超过了土壤的饱和含水量,使得土壤的通气性变差,土壤的反硝化过程加快,能加快土壤氮素流失。土壤的干湿交替处理使得与脲酶与亚硝酸还原酶酶活发生较为剧烈变化。总之,土壤氮素在相关酶活的相互变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流失速度较其他平行组有所加快,但并不显著。
(4)干湿交替下土壤团粒结构对C、N的保护减弱。干湿交替下土壤土壤团聚体经历剧烈的缩涨,使得土壤团聚体结构被破坏,这种破坏作用能够随着干湿周期次数的增加逐渐累积,使得土壤越来越多的C、N素从土壤团聚体当中暴露出来,导致其流失加快。
|
|
|
|
1 |
佘雕,吴发启,刘丽莉;黄墡土养分流失规律初探[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2 |
黄生斌;刘宝元;孙江;刘晓霞;路炳军;段淑怀;;密云县密云水库流域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
3 |
张展羽;左长清;刘玉含;张靖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对红壤坡地养分流失作用过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
4 |
董敦义;张彪;张灿强;杨艳刚;潘春霞;王斌;;太湖流域安吉县林地养分流失评估[J];资源科学;2011年08期 |
5 |
傅涛,倪九派,魏朝富,谢德体;雨强对三峡库区黄色石灰土养分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2期 |
6 |
肖延玉;;北京市密云水库流域农田养分流失特征分析[J];北京农业;2010年S1期 |
7 |
许峰,蔡强国,吴淑安,张光远;坡地等高植物篱带间距对表土养分流失影响[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2期 |
8 |
吴电明;夏立忠;俞元春;李运东;;坡耕地氮磷流失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土壤;2009年06期 |
9 |
肖延玉;;北京市密云水库流域农田养分流失特征分析[J];北京农业;2010年18期 |
10 |
刘海;陈奇伯;周玲;唐佐芯;;土壤水分运动对坡耕地养分流失影响研究综述[J];绿色科技;2011年10期 |
11 |
R.A.Young
,G.A.Onstad
,王玲;土壤性质对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1984年05期 |
12 |
代肖;张海涛;周大迈;王红;张瑞芳;张爱军;;施肥对太行山区片麻岩山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影响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
13 |
胡宏祥;洪天求;马友华;刘坤;;土壤及泥沙颗粒组成与养分流失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1期 |
14 |
张冠华;刘国彬;王国梁;易亮;;黄土丘陵区两种典型灌木群落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组成及养分流失的比较[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1期 |
15 |
李新虎;张展羽;杨洁;张国华;王斌;王超;;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措施地下径流养分流失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
16 |
蒋光毅,史东梅,卢喜平,刘玉民;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下径流及养分流失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5期 |
17 |
郄瑞卿;孙彦君;王继红;窦森;;不同利用方式及施肥对黑土地表磷素养分流失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6年04期 |
18 |
孔刚;王全九;樊军;;坡度对黄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实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3期 |
19 |
杨红薇;张建强;唐家良;徐创军;丁德蓉;;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下水土和养分流失动态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3期 |
20 |
王云;徐昌旭;汪怀建;谢志坚;;施肥与耕作对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