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筒工序纱线毛羽的研究
【摘要】:
纱线毛羽是个古老而年轻的课题,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50~60年代,纱线毛羽成为描述纱线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厂家对纱线和面料质量要求的提高,纱线毛羽已成为阻碍我国纺织品档次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它也是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各类型的紧密纺纱机的最大优点就是纺出的纱线毛羽少,利于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纱线及其半制品的质量,进而提高纺织品质量。
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络筒工序是导致纱线毛羽增加最严重的工序,过多的毛羽对织物外观和后道工序的生产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如何控制络筒工序对纱线毛羽的影响是降低纱线毛羽的关键。对于络筒工序,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络筒速度、络筒张力、纱线退绕点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及络筒工序纱线毛羽减少装置的应用,但大部分的研究主要基于实验的研究,并没有很好地从理论上解释在络筒过程中毛羽增加的机理。许多试验的数据表明,在相同的络筒条件下,不同种类的纱线,纱线毛羽增加的数量不一样,而且对于同一种纱线,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络筒,纱线毛羽变化的水平有时差异非常大,而有时差异又不大,这些现象表明,纱线毛羽的增加存在一定原因,寻找出纱线毛羽增加机理对于解释生产及试验过程中的现象将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以往的纱线毛羽减少装置也存在部分的不足之处,不利于毛羽减少装置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所以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纱线毛羽增加机理的研究及毛羽减少装置的改进。为此,本论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探讨不同种类纱线摩擦机理与纱线毛羽的关系。
2.结合纱线结构理论,分析纱线内纤维受力情况,从理论上解释纱线毛羽增加的机理。
3.针对以往有关毛羽减少方法的缺陷研制出有效的毛羽减少装置,并结合络筒工序,提出有关工艺方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可行的改进方案。
对于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本论文将主要采用已有的摩擦学原理,纱线结构
理论,及气圈理论来进行研究。将上述理论结合到络筒工序,我们可以了解纱线
在摩擦过程中,化纤纱摩擦机理的转变;毛羽纤维发生抽拔而导致毛羽增加的机
理及以往毛羽减少装置的缺陷。本论文首次提出了摩擦机理转变问题,即流体润
滑摩擦转变为边界或半边界摩擦,并将纱线结构理论与纱线毛羽有效地结合起
来,这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拓展了纱线结构理论的应用范围,且该理论也得到国
外SCI源刊的认可;同时本论文还提出了“不对称”结构的毛羽减少装置,大大
提高了毛羽减少装置的效果,并且该结构的毛羽减少装置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
利;论文还研究了毛羽减少装置的结构参数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其中的研究结果
可被纺织企业采用,用于指导企业的生产。
|
|
|
|
1 |
刘梅城;;激光清除纱线毛羽方法的研究[A];金昇杯第一届全国棉纺织行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2 |
高亚宁;杨文静;;棉纺厂控制纱线毛羽的实践与探讨[A];“技术提升产业 创新成就未来”——2006“苏拉杯”全国现代纺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3 |
丁文利;常涛;李燕;陶新平;;合理选择工艺参数,减少纱线毛羽[A];“技术提升产业 创新成就未来”——2006“苏拉杯”全国现代纺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4 |
秦贞俊;;关于纱线毛羽问题的讨论[A];2003年全国传统纺环锭细纱机技术进步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5 |
陆芬;;减少纱线毛羽的探讨与实践[A];新型纺纱机械和工艺技术研讨交流论文集[C];2004年 |
6 |
薛少林;;纱线毛羽的成因与控制[A];金昇杯第一届全国棉纺织行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7 |
雒书华;李玉斌;;纱线毛羽成因及控制措施[A];金昇杯第一届全国棉纺织行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8 |
陆芬;马艳霞;;减少纱线毛羽的探讨[A];第27届全国毛纺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9 |
王方水;张建祥;张守刚;贾云辉;赵海涛;;降低纱线毛羽的探讨[A];“常纺院杯”全国织造新产品开发学术研讨会暨2008织造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10 |
王花会;孟家光;;纱线毛羽影响因素的定性试验分析[A];"经纬股份杯"2007年全国环锭细纱机科技创新及纺纱器材、专件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