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全氟环丁基新型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芳香族聚酰亚胺以优异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和电性能而引起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高温薄膜、粘合剂和模具等领域。但是聚酰亚胺大多不溶于有机溶剂,通常都是以聚酰胺酸的形式成型,在应用处最终形成聚酰亚胺。而且这类聚合物大多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T_g),因此热塑性聚酰亚胺一般都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加工成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聚合物在微电子工业及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改进聚酰亚胺的加工成型性能最成功的方法之一是引入含氟单体。
在高新材料的发展过程中,将含氟基团引入聚合物起到了重要作用,含氟聚合物显示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耐氧化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优越的电绝缘性能。部分氟化的聚酰亚胺成为近来研究的一个焦点,重复单元中的含氟基团可以增强其性能。Babb及其合作者发现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制备以三氟乙烯基封端的单体。在此基础上,通过芳香族三氟乙烯基醚单体的自由基环化聚合反应,成功制备出一类新型的含全氟环丁基(PFCB)的聚合物。这类含有PFCB环的聚合物因其较低的介电常数、良好的热-氧化稳定性、优异的加工性和光学性能而受到极大的关注。
本论文以乙酰氨基苯酚为原料,经过BrCF_2CF_2Br氟烷基化、Zn催化脱卤、热环化二聚,以及水解去保护,合成了一种含全氟环丁基
|
|
|
|
1 |
王连才;郭宝华;曾心苗;郭建梅;李淑凤;;聚酰亚胺泡沫塑料制备与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8年03期 |
2 |
吕生华,吕庆莉,梁国正;聚酰亚胺树脂合成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3 |
严辉;范和平;;新型芳香二胺的合成及其聚酰亚胺的应用研究[J];绝缘材料;2007年01期 |
4 |
虞鑫海,胡志强;3,3’-二氨基二苯醚的合成及其聚酰亚胺[J];绝缘材料;2001年04期 |
5 |
郭妙才;王晓工;;一种主链含光敏基团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8年11期 |
6 |
王潇潇;谢峰;;2,2-二(3-氨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的合成、用途及发展前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年05期 |
7 |
严辉;范和平;;全对位二胺的合成及其聚酰亚胺的应用研究[J];绝缘材料;2006年06期 |
8 |
李全涛;姚畅;徐祖顺;易昌凤;;共缩聚型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微波辐射合成[J];化学研究;2007年04期 |
9 |
王维;吴群绒;杨志兰;沈长虹;张爱清;韦海洋;;3,3′-二氨基查尔酮的合成[J];应用化学;2006年04期 |
10 |
王维;张爱清;乔学亮;陈建国;吴群绒;;高附着力的感光型聚酰亚胺Ⅰ.1,3-二(3-氨基苯基)-2-丙烯-1-酮的合成[J];化学试剂;2007年06期 |
11 |
李全涛;郭小丽;易昌凤;徐祖顺;;共缩聚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2 |
李凌,印杰,黄越,朱子康,王宗光;以脂肪二胺为单体的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6期 |
13 |
李全涛;杨小进;徐祖顺;易昌凤;;微波辐射合成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7年09期 |
14 |
王维;张爱清;邱小林;杨志兰;乔学亮;陈建国;;含氧膦结构的可溶性感光聚酰亚胺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6年03期 |
15 |
姜国民;黄丹;范崇光;陈洪霞;景晓辉;;新型聚酰亚胺单体螺旋双芴二胺的合成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6期 |
16 |
廖学明;宋志祥;佘万能;屈秀宁;刘良炎;;聚酰亚胺的合成和应用[J];粘接;2008年10期 |
17 |
孙慧媛;张晓蕾;张均;周海军;李彦涛;付美玲;;2,3,3’,4’-联苯四酸二酐的制备及其聚酰亚胺的合成[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1期 |
18 |
彭秧锡;聚酰亚胺新型材料及其应用[J];化学教育;2004年04期 |
19 |
仇武林,李灿,陆路德,汪信;聚酰亚胺的合成法[J];热固性树脂;1996年03期 |
20 |
褚庆辉,丁孟贤;主链含有β-二酮结构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学;199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