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酸当量(SAE)的pH值控制的研究
【摘要】:pH值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化学工业过程中都存在着pH值的测控问题。在这些过程中,将pH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pH过程的高度非线性,过程增益在中和点附近(pH为6至8之间)极高(往往达到100左右),酸—碱浓度的微小变化都能引起pH值强烈的变化,再加上pH过程时变特性和对干扰非常敏感等原因,常规的PID控制在多数情况下无法胜任pH值控制的要求,所以此问题被公认为最难控制的过程之一,引起了学者广泛的关注。
近几十年来,有很多先进的方法应用于pH值控制,也有一些方法是基于对pH值模型的研究。针对pH中和反应过程严重非线性的特点,本文引入了强酸当量(Strong Acid Equivalent)的概念,将控制变量由pH值转换为强酸当量,使得控制变量与状态成线性关系,状态方程从严重的非线性转换为具有轻微的非线性。由于pH机理模型可以分为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本文首先对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并结合强酸当量的概念,提出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案,分别对连续搅拌釜中的pH值进行控制。
本文提出的第一种方案为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案,第二种方案为自适应内模控制方案。
|
|
|
|
1 |
彭辉;一类输入受限的内模控制器[J];自动化仪表;1997年09期 |
2 |
庄圣贤,李学宁,李肇基;内模控制在异步电机矢量变频调速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3 |
谭功全,陈永会;内模控制器的一种简单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2年01期 |
4 |
杜建铭,吴序堂,毛世民,吴宏;周期性机械系统误差的内模控制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5 |
彭道刚,杨平,韩璞,杨艳华;基于并行自学习的神经网络内模控制及其应用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5年03期 |
6 |
赵曜;内模控制发展综述[J];信息与控制;2000年06期 |
7 |
熊莹,曹柳林;利用RBF神经网络实现聚合反应的内模控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8 |
张井岗,吴聚华,曾建潮;模型参考自适应内模控制及其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1997年02期 |
9 |
王鸿,高学军,刘乐星;智能内模控制器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0 |
庄圣贤,陈永校,李肇基;异步电机定子电流的内模自适应控制及实现[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年04期 |
11 |
梅华,孙建平,李鹏;内模控制系统的鲁棒机理分析[J];电力情报;2001年03期 |
12 |
何承波,刘开培,魏洪杰,张崇军;基于内模控制策略的自整定PID控制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2期 |
13 |
杨锡运,徐大平,张彬;再热汽温系统的内模解耦控制[J];动力工程;2004年04期 |
14 |
杨平,彭道刚,王志萍,杨艳华;热工过程时滞对象的神经网络内模控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年09期 |
15 |
王霆,李小鹏,金晋,葛文奇;基于内模控制的CCD像机消旋控制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6期 |
16 |
沙道航,杨华勇;电液伺服系统鲁棒最优控制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1997年05期 |
17 |
杨智,贾立,李尔国;一种非线性和时滞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J];信息与控制;2001年02期 |
18 |
罗中良;动态矩阵控制的稳定性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9 |
刘士荣,林卫星,俞金寿,杨先一;非线性动态系统神经模糊建模与内模/PID双重控制系统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4期 |
20 |
袁德成,韩阳,王贵成,李健;非线性辅助内模控制(NAIMC)系统研究[J];信息与控制;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