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闭式回路脉动热管运行性能的研究

杨洪海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电子工业朝高频率和高速度方向发展,使得单位容积的电子元件发热量快速增大。传统的散热技术面临着许多局限和挑战,严重制约了微电子工业的发展。寻求各种新的制冷技术已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脉动热管作为一种新型热管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性能卓越的优点,已成功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冷却,并将在航空航天领域及其它地面应用中展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自其上世纪九十年代问世以来,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科学界和工程界高度重视和青睐,相关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包括各种理论与实验研究。脉动热管看似结构简单,但实际运行特性十分复杂,且与常规热管有很大不同。其内部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气液两相流动和传热现象。有许多因素影响其流动和传热性能。本论文在综合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闭式回路脉动热管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具体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平板型闭式回路脉动热管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设计和加工两块铝质平板型闭式多回路脉动热管,它们的外形尺寸相同,均为180×120×3mm~3。其中一块由40个矩形小槽构成,单槽横截面尺寸为2×2mm~2:另一块由66个矩形小槽构成,单槽横截面尺寸为1×1mm~2。采用酒精为工质。通过实验,系统观察平板脉动热管内部流型及流态转换规律,分析槽道尺寸及槽道数、运行角度、热流密度以及充液率等对平板型闭式回路脉动热管运行性能的影响规律。 其次,对管状型闭式回路脉动热管的运行性能进行实验研究。设计和加工两个由40弯头组成的细铜管状闭式回路脉动热管。他们的整体结构和外形尺寸相同。不同的是,其中一根热管的内外径为1mm/2mm,而另一根热管的内外径为2mm/3mm。分别采用酒精、水和R123为工质。通过实验,分析比较管径大小、工质热物性及充液率大小、运行角度及热流密度等对管状型闭式回路脉动热管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另外,作者还将圆管状脉动热管与具有矩形槽道的平板状脉动热管从结构及运行特性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通道截面形状的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脉动热管的运行特性和传热性能。 最后,在总结单回路闭式脉动热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毛细管内气液两相流模型,对一个闭式单回路脉动热管内部流动进行初步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得出的流型基本能反映单回路系统在较高热负荷下稳定运行时的实际流型。同时,作者也意识到该模型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完善指明了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双凤;西尾茂文;;加热段冷却段长度分配对脉动热管性能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1期
2 高敬成;;MSV Ⅱ车载式集装箱检查系统行走驱动系统设计[J];液压与气动;2007年11期
3 陶洁宇;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在闭式回路中测量汽蚀余量的若干问题讨论[J];水泵技术;1995年05期
4 南华;;一种新型的电动液压驱动装置[J];中国自行车;2009年08期
5 邹广德;韩长江;;遥控型全液压工程车辆实现方法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7年05期
6 崔晓钰;黄万鹏;翁建华;马虎根;;振荡热管研究进展及展望[J];电子机械工程;2009年01期
7 赵四海,王正良,宋为,朱红秀;专家系统工具OEST及其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8 ;安森美半导体推出双三端式3V温度传感器[J];半导体技术;2000年04期
9 ;双三端式3V温度传感器[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0年07期
10 Dr.Giora Dishon,AvronGer;嵌入型量测设备及封闭式控制回路在提升研磨制程能力的应用[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4年03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利华;姜守忠;李阳春;;脉动热管的实验研究进展[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利华;李阳春;姜守忠;;脉动热管数值模型的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蕾;解国珍;;脉动热管运行状态与振荡温度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曹小林;周晋;晏刚;马贞俊;;脉动热管运行机理的可视化及传热特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尹大燕;贾力;;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利华;姜守忠;李阳春;;一种新型的电子冷却技术——脉动热管冷却[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韩洪达;杨洪海;尹世永;;脉动热管在空调排风余热回收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8 徐荣吉;周晋;丛伟;任挪颖;;脉动热管传热过程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荣叁;;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闭式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10 雷秀;王丽;纪煦;;液控高效液压传动技术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维秀;改进型回路脉动热管可视化及传热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王宇;回路脉动热管运行传热特性及管路结构改进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杨洪海;闭式回路脉动热管运行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4 曹滨斌;纳米流体扩容型脉动热管的传热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惊涛;脉动热管流型的电容层析成像识别及换热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林建杰;液压电梯闭式回路节能型电液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曹付义;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性能分析与参数匹配[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8 董向元;电容成像技术在热物理量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9 陈明东;液压挖掘机动臂下降势能回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荣学文;SCalf液压驱动四足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运动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蕾;脉动热管非可视化运行状态判定及其热输运特性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2 林天轮;空调用脉动热管冷热回收装置的试验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郭良安;脉动热管的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韩同;脉动热管的启动和运行性能及其可视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张丽蓉;脉动热管能量回收装置的特性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6 付本威;超声波脉动热管的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周跃国;脉动热管启动及运行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胡朝发;板式脉动热管启动特性及传热性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徐陈;纳米颗粒及表面物性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李铁骏;板式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珉;国外轮胎式挖掘机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卜政铭;国产200吨液压挖掘机下线[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3 崔英;三一大吨位起重机获沪科技进步奖[N];中国交通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