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静电纺纤维膜的疏水性能和拉伸性能的研究

李小红  
【摘要】: 表面润湿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界面现象。超疏水表面是指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超疏水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构建超疏水性界面材料在基础科学和应用领域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改变具有疏水性质的光滑表面的粗糙度,另一种是用低表面能的物质修饰粗糙的表面。近年来,关于超疏水的研究飞速发展,人们通过仿生(如仿荷叶、银泽菊叶等)成功开发出多种在材料表面构筑粗糙结构的方法以实现超疏水,但这些方法大多需要特殊的加工设备或复杂的工艺过程,且制备的超疏水表面拉伸性能极差,限制其应用范围。因此,开发简单方便、可用于大面积制作超疏水表面的技术,制备具有优良拉伸性能的超疏水表面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本文首先简介了超疏水基本理论,在分析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超疏水表面制备连续性差、生产效率低、制备的产品拉伸性能差等因素导致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问题,通过多喷头注射泵、旋转式滚筒收集器和横向移动装置改进传统静电纺丝机,探索了一种用于超疏水表面制备的改良型的静电纺丝技术,从而实现大面积制备具有优良拉伸性能的超疏水表面。 本课题以聚苯乙烯(PS)为主要原料,分别以尼龙6(PA6)和聚丙烯腈(PAN)为增强体,采用改良型静电纺丝机复合纺制了PS/PA6和PS/PAN两个系列的纤维膜,并进行性能研究。实验过程中首先进行了纯纺PS、PA6、PAN工艺条件探索,找出各自纯纺的工艺参数范围;为了顺利地进行复合纺,将3种聚合物纯纺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组合,确定了复合纺工艺:PS、PA6和PAN纺丝溶液浓度分别为30%、20%和12%。电压为20 kV,接收距离为15 cm,注射泵推进速度为2mL/h,滚筒运转速度为100 m/min,横向移动速度为7 m/min,复合纺PS/PA6和PS/PAN的注射泵喷头比例为4/0、3/1、2/2、1/3和0/4。实验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25%。对所制备的纤维膜进行润湿性能和拉伸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纯纺PS纤维膜表面具有超疏水性(WCA=154°),并且水滴在此表面很容易滚动,但拉伸性能很差,强度低。由于PA6和PAN均属于亲水材料,为了保证复合纺制纤维膜的超疏水性能和较好的拉伸性能,通过不同聚合物溶液喷头比例的组合,找出最佳复合纺喷头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纺PS/PA6和PS/PAN的最佳喷头比例分别为2/2和3/1。 为了研究静电纺纤维膜超疏水性能形成机理和拉伸增强机制,本文通过对静电纺纤维膜表面进行扫描电镜、红外分析和X射线衍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微米级静电纺PS纤维表面有大量纳米级的凸起和沟槽,PS纤维所具有的这种独特的“类银泽菊叶”微纳米阶层结构与PS本身的较低表面能的共同作用使得PS纤维膜表面具有了超疏水性。本文中的静电纺纤维膜具有类非织造布的纤维网结构,纤维膜中纤维呈随机分布且分散均匀,复合纺时增强型聚合物由于溶剂来不及挥发形成的纤维固结点以及多喷头静电纺过程中较细的PA6或PAN纤维与较粗的PS纤维形成的缠结、穿插的共同作用提高了纤维间的连结作用,拉伸时无数个接触摩擦点和纠缠锁结点固结的共同作用,使得复合纺纤维膜的拉伸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以复合纺PS/PA6为例,当喷头比例为2/2时制备的纤维膜的WCA为150°,WCAH为10°;该纤维膜与纯纺PS纤维膜相比,其拉伸强度和初始模量分别提高了196.88%和279.87%。采用改良型静电纺丝机可将不同的聚合物溶液复合纺丝制备具有较好拉伸性能的大面积超疏水材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亚凯;孟繁茹;肖若芳;王贺云;郭锦棠;陈庆良;刘建实;;脂肪族聚碳酸酯聚氨酯的静电纺丝[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刘巍;刘红芹;欧刚;潘伟;;Sm,Nd共掺CeO_2纳米纤维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3 王培培;尹桂波;李静;;有序排列静电纺纳米纤维技术的研究进展[J];纺织科技进展;2011年04期
4 夏鑫;凤权;魏取福;蒋淑冬;;PVAc/SnO_2杂化纳米纤维的光催化及力学性能[J];纺织学报;2011年08期
5 王静静;周明;董科研;李琛;高传玉;;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和纳米颗粒[J];功能材料;2011年S2期
6 张红萍;熊杰;李妮;肖红伟;谢军军;;共混聚乳酸调控玉米醇溶蛋白超细纤维膜的形貌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8期
7 郭建;俞昊;朱树琦;何媛;郑阳;朱美芳;;静电纺氧化铝纤维的制备工艺[J];合成纤维;2011年07期
8 王志华;温世鹏;胡水;张法忠;刘力;张立群;;新型核壳纤维增韧聚丙烯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1年07期
9 潘芳良;潘志娟;;静电纺纤维制品在空气过滤中的应用[J];产业用纺织品;2011年05期
10 郑鑫;廖桂英;仰大勇;解孝林;;有序电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8期
11 庄伟;徐丽慧;徐壁;赵亚萍;蔡再生;;改性SiO_2水溶胶在棉织物超疏水整理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11年09期
12 尹桂波;;静电纺PA 6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性能[J];产业用纺织品;2011年05期
13 姜晨光;李从举;黄丽;;基于TPEE双组分扭曲螺旋电纺纤维的初探[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6期
14 夏鑫;张瑜;魏取福;;低温等离子处理对PVAc纳米纤维膜动态润湿性能的影响[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5 李康宁;李珍芳;;铝基超疏水表面的耐海水腐蚀性能研究[J];纳米科技;2011年03期
16 常怀云;许淑燕;应黎君;宋叶萍;李妮;熊杰;;静电纺PAN纳米纤维多孔膜的微观结构与过滤性能[J];纺织学报;2011年09期
17 崔莉;刘好花;饶元元;余金城;潘勇军;朱平;;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溶液的性能及静电纺丝[J];合成纤维工业;2011年03期
18 陆毅;刘明权;沈湘黔;宋福展;;一维Sr_(1-x)La_xZn_xFe_(12-x)O_(19)铁氧体纳米纤维的制备、结构和磁性能[J];陶瓷学报;2011年02期
19 江勤;王华林;;PLA/SPI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安徽化工;2011年04期
20 蒋凯峰;廖桂英;夏华;解孝林;;电纺PLLA/PCL/PEG共混纤维膜的结构及性能[J];功能材料;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俊涛;龚光明;刘金刚;孙娜;赵勇;江雷;;耐高温超疏聚合物界面材料的电纺制备与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杨清彪;王恒国;费晓亮;李耀先;杜建时;;荧光分子功能化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邓颖杰;卢永凯;龚龑;;胶原蛋白/银复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制取与纤维断裂研究[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彬;王者香;魏迪;车永哲;王淑芳;孔德领;;结合VEGF的静电纺丝材料作为人工血管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者香;孙彬;赵强;王淑芳;俞耀庭;孔德领;;结合VEGF的静电纺丝材料作为人工血管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杰;何斌;田龙;潘志娟;;PA6/SWNTs纳米复合纤维纱连续静电纺丝[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温贤涛;范红松;谭言飞;曹红丹;张兴栋;;两种静电纺丝组织工程支架性能的比较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仰大勇;马宏伟;;静电纺丝与蛋白质微阵列[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邬丽丽;袁晓燕;盛京;;静电纺丝制备PVA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晶心;邵惠丽;胡学超;;高浓度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的静电纺丝[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强;混合、同轴与乳液静电纺丝方法制备活性组织工程支架[D];东华大学;2009年
2 何素文;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形态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验证[D];东华大学;2011年
3 赵玉顺;绝缘子超疏水涂层制备方法与防冰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杨昊炜;聚硅氧烷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杨洋;基于静电纺丝技术构筑一维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锋;静电纺丝构建蚕丝蛋白基支架及其应用于神经修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浩;超疏水/超亲油不锈钢滤网涂层的制备及表面润湿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马志军;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低维微纳功能材料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罗巍;基于静电纺丝技术构筑一维纳米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秦传香;苯乙烯吡啶盐染料制备与荧光纤维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丹;仿羊毛扭曲结构纤维材料的研究制备[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瞿威;静电纺丝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PVDF/PU纳米纤维隔膜[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正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稀土离子掺杂氢氧化镧纳米纤维与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于洪全;悬臂式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车红锐;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稀土复合氧化物发光纳米纤维与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6 孙治尧;电子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温贤涛;静电纺丝法用于制备新型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钟园园;静电纺丝中稳态射流的建模仿真与实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红莲;电纺纳米纤维运动学建模与仿真[D];厦门大学;2009年
10 王晓琳;聚吡咙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性能[D];黑龙江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信;超疏水塑料薄膜研制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王启兵;超疏水纳米二氧化硅研制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王平;江雷:创造“开关材料”[N];中国工业报;2010年
4 郑千里;纳米新材料实现超疏水/超亲水可逆转[N];科技日报;2004年
5 记者 李琮;纳米复合涂料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刘忠奎 记者 李丽云;孔状铜网小船“水上漂”[N];科技日报;2009年
7 广东科德;异动股点评[N];深圳商报;2004年
8 王颢;新型亲疏水可转换材料问世[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洪宇;“水面直升机”蚊子的启示[N];辽宁日报;2011年
10 李大庆;新面料何以冬暖夏凉[N];科技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