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纯乙腈精制工艺研究

白聪丽  
【摘要】:随着高纯乙腈用途的日益广泛,从廉价的工业乙腈或废弃乙腈中提纯高纯乙腈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工业生产中,影响乙腈产品质量的因素众多,其中氧化剂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氧化剂不仅可有效去除乙腈中的杂质,提高乙腈的纯度和收率,降低乙腈紫外吸光度,且生成的釜残渣易于去除。 鉴于目前国内乙腈产品达不到可适用于多种用途的高纯乙腈标准,如HPLC级乙腈和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级乙腈,且生成的釜残渣难以去除,本文就工业乙腈精制工艺方面展开研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精制工艺流程、不同种类吸附剂及不同类型活性炭对乙腈精制产品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精制工艺流程和吸附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五种不同氧化剂对乙腈精制产品纯度和收率的影响,并观察了五种氧化剂精制乙腈对釜残渣去除难易性的影响,选出最优的乙腈精制用氧化剂;此外,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种分析手段,并借助扫描电镜对不同类型活性炭吸附乙腈及二次蒸馏过程和氧化剂反应过程进行了机理方面的探讨。 研究结果如下: (1)工业乙腈先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化学除杂,再经二次蒸馏精制的乙腈产品紫外吸光度最低;乙腈精制用吸附剂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优于吸附剂分子筛和三氧化二铝;乙腈精制用煤质圆柱形活性炭吸附性能优于椰壳活性炭和果壳活性炭。 (2)过氧化钠系列氧化剂处理的高纯乙腈产品紫外吸光度低于传统氧化剂氢氧化钠-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处理的高纯乙腈产品;采用过氧化钠-浓硫酸精制的高纯乙腈产品紫外吸光度在190nm~205nm波段明显低于国内市售色谱纯乙腈产品,在190nm~200nm波段亦优于美国Fisher Scientific色谱纯乙腈产品:采用过氧化钠精制的高纯乙腈产品紫外吸光度在190nm~300nm波段均低于国内市售色谱纯乙腈产品,在190nm~205nm波段亦优于美国Fisher Scientific色谱纯乙腈产品。 (3)过氧化钠系列氧化剂精制的高纯乙腈产品纯度均高于国内市售色谱纯乙腈商品。过氧化钠精制的高纯乙腈产品纯度、收率均最高,纯度高达99.9993%,收率为90%;过氧化钠-浓硫酸和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精制高纯乙腈产品收率分别为85%和80%;传统氧化剂氢氧化钠-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精制高纯乙腈产品收率分别为80%和70%。 (4)传统氧化剂氢氧化钠-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及过氧化钠系列氧化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和过氧化钠-浓硫酸精制乙腈的釜残渣均难溶于水,难以去除:过氧化钠系列氧化剂中过氧化钠精制乙腈的釜残渣极易溶于水,较易去除。 (5)工业乙腈经不同类型活性炭吸附后部分醛酮杂质被去除;煤质圆柱形活性炭较椰壳和果壳活性炭进一步有效去除了工业乙腈中羧酸和酰胺等杂质;煤质圆柱形活性炭较椰壳、果壳活性炭孔洞更多、孔隙更大、比表面积更大,所含吸附官能团亦多于椰壳和果壳活性炭。 (6)过氧化钠精制后的高纯乙腈产品杂质种类明显少于工业乙腈;工业乙腈气相色谱图中保留时间为5.407min、5.873min、6.532min、7.540min及13.082min处的杂质经过氧化钠精制后均消失;过氧化钠精制后的高纯乙腈产品红外吸收光谱图与工业乙腈相比,去除了在波数2359cm~(-1)和467cm~(-1)附近的吸收峰,与市售色谱纯乙腈的红外谱图没有明显差异。 高纯乙腈精制工艺研究表明:工业乙腈先经煤质圆柱形活性炭吸附处理,然后采用氧化剂过氧化钠进行化学除杂,最后经二次蒸馏制得的高纯乙腈产品质量最佳;过氧化钠系列氧化剂精制高纯乙腈的产品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氧化剂氢氧化钠.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处理的乙腈产品,可以替代传统氧化剂精制乙腈,尤其对于氧化剂过氧化钠精制的高纯乙腈产品不仅质量最优,产率最高而且釜残渣最易去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忠杰;高纯乙腈精制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J];石油化工;2001年10期
2 郑学根,邱晓生,王长明,阳晓辉;超净高纯乙腈的研制[J];石油化工;2004年10期
3 任林刚;孟宪会;;乙腈成品中重组分含量高的原因及对策[J];齐鲁石油化工;2011年01期
4 熊瑾;高纯乙腈回收精制工艺中噁唑的脱除[J];现代化工;2005年04期
5 张家树;;粗蒽减压蒸馏精制工艺的研讨[J];河北冶金;1980年02期
6 许剑秋;;对提高广东红碎茶精制工艺的探讨[J];广东茶业;1985年04期
7 金时俊;;甜菊甙提取精制工艺[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86年07期
8 殷辅;;浅谈绿茶精制加工技术[J];茶叶通讯;1988年02期
9 本刊编辑部;;也谈糠醛精制工艺[J];润滑油;1990年03期
10 吴琼,李三鸣,姜爱萍,刘华;红景天提取液精制工艺的考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05期
11 王龙江,刘长涛;黄芩甙精制工艺研究[J];大众科技;2005年07期
12 金海英;沙棘籽渣中低聚原花青素提取和精制工艺研究[J];沙棘;2005年02期
13 潘林梅,傅佳;复方芍药芪珠片的不同精制工艺的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5年12期
14 李林;;12-氨基十二酸精制工艺条件的研究[J];化工中间体;2006年02期
15 李林;;12-氨基十二酸精制工艺条件的研究[J];化工中间体;2006年05期
16 杨春梅;张华;唐辉;;正交设计优化棉酚纯化工艺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6年07期
17 张广财;张振秋;刘威;;北豆根总生物碱精制工艺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8 刘存玉;;三氯杀螨醇精制方法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年07期
19 何进;郭涛;孙学惠;安晔;侯琼;戴京美;;大蒜油精制工艺及质控方法的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6期
20 侯立强;邓伟哲;李永吉;杨志欣;;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精制白芍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娟;周沛;方岩雄;方萍;王东;;高纯乙腈的研究与生产进展[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2 熊瑾;;高纯乙腈回收精制工艺中噁唑的脱除[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3 宋金链;李霞;赵明辉;杜文玲;孙华蕾;李润喜;张玉芝;;梯度级色谱纯乙腈的产业化制备工艺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4 钟云竹;李智;何琦;;杜仲叶中绿原酸的精制工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5 郑学根;邱晓生;汪道明;;一种新型超净高纯试剂在半导体技术中的应用[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卷)[C];2005年
6 李建峰;郭东萍;;色谱纯乙腈制备新工艺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7 朱岳麟;张艳丽;李强;熊常健;;喷气燃料中悬浮物脱除精制工艺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卫强;徐世民;白冬梅;韩振为;;乳酸的精制工艺研究[A];第三届全国传质与分离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罗晓琴;张成虎;柏宁军;;金丝桃素精制工艺的研究[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书申;王静荣;吴开芬;郭学第;;菱花集团味精精制工艺现状及其对策[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军;隔山香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复方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工艺“谱效结合”的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马桂芝;蔷薇红景天化学成分和抗心肌缺血有效部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3 刘模;米根霉发酵液中乳酸酯化水解精制工艺、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聪丽;高纯乙腈精制工艺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魏东;利用工业乙腈制备色谱级乙腈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杜松;心肌康注射液中丹参的精制工艺及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许海丹;蛋黄磷脂的精制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朱文明;红花黄色素提取、精制及稳定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姚中铭;天然色素栀子黄提取、精制工艺及稳定性的研究[D];天津轻工业学院;2000年
7 曾健;乙酸乙酯精制工艺的研究及工业开发[D];四川大学;2000年
8 王伟;精制山荷降脂方提取工艺及药效学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9 廖惠云;高相对分子质量PDM制备工艺的改进探索[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安蓉;馏分油脱酸剂技术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试验[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单小书;统战系统积极牵线搭桥125个引资项目平稳落地[N];抚顺日报;2010年
2 薛勇;蛋粉的精制工艺[N];山东科技报;2003年
3 张伦;维生素C新工艺层出不穷[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石新忠;加氢法粗苯精制耗能少质量好[N];中国化工报;2006年
5 谢昭萍;首套自主粗苯加氢精制装置建成[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记者  杨德林 通讯员  陈金山;恒源石化纳税名列全市前茅[N];德州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阎英华 记者 李巍;全国单套最大苯加氢项目正式启动[N];河北日报;2006年
8 王若群;太化焦化粗苯加工成太原创新亮点[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王战英 宋艳玲;他有种不同常人的“呆劲儿”[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王乐意白文莲;我为企业作贡献 企业为我保健康[N];中国化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