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形鲳鲹赖氨酸和蛋氨酸需求量及饲料中鱼粉替代的研究
【摘要】:通过3个生长实验,研究卵形鲳鲹幼鱼达到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赖氨酸和蛋氨酸需求量,以及用混合植物蛋白源对卵形鲳鲹饲料中鱼粉的最佳替代量。
(1)卵形鲳鲹对赖氨酸的需求量研究
设计6个不同赖氨酸水平的饲料组(赖氨酸的实际含量分别为2.28、2.46、2.63、2.73、2.95、3.28%)。每个网箱(1.0m×1.0m×1.5m)投放卵形鲳鲹幼鱼(初始体重14.78±0.41g)20尾,每组饲料3个重复,每天饱食投喂2次(08:00和16:00),养殖周期56天。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赖氨酸含量的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提高,2.95%和3.28%组显著高于2.28%、2.46%和2.63%组(P0.05);当饲料赖氨酸含量为2.95%时达到最大值,此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23.32±29.71%和3.26±0.09(%/天),然而在赖氨酸含量为2.95%和3.28%的饲料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系数随着饲料赖氨酸含量增加而降低,且饲料赖氨酸含量为2.46%、2.73%、2.95%和3.28%的组显著小于赖氨酸含量为2.28%的组(P0.05),赖氨酸含量为2.95%时饲料系数出现最小为1.37±0.07。饲料中赖氨酸含量显著影响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蛋白含量(P0.05),而血糖、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赖氨酸含量和增重率的折线模型分析,得出卵形鲳鲹幼鱼最大生长时对赖氨酸需求量为2.94%,占饲料蛋白质含量的6.70%。
(2)卵形鲳鲹幼鱼对蛋氨酸的需求量研究
设计6个不同蛋氨酸水平的饲料组(蛋氨酸的实际含量0.86、0.92、1.04、1.15、1.32、1.45%)。每个网箱(1.0m×1.0m×1.5m)投放卵形鲳鲹幼鱼(初始体重12.40±0.02g)20尾,每组饲料3个重复,每天饱食投喂2次(08:00和16:00),养殖周期56天。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提高,当蛋氨酸含量超过1.15%后保持稳定。由二项回归分析各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数据得出,卵形鲳鲹最佳生长时饲料中蛋氨酸含量不低于1.28%,相当于饲料蛋白中的2.98%。因此,本实验中卵形鲳鲹对饲料中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最适需要量为1.48%(占饲料蛋白质3.44%)。另外,通过全鱼氨基酸含量的A/E比值和蛋氨酸需求值,估算出卵形鲳鲹对其他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除谷草转氨酶外,饲料中蛋氨酸含量显著影响卵形鲳鲹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总蛋白、胆固醇、血糖及甘油三酯含量(P0.05)。
(3)卵形鲳鲹饲料中鱼粉替代的研究
以40%鱼粉含量作为对照组主要蛋白源,采用不同比例的豆粕、玉米蛋白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混合蛋白源,梯度替代饲料中25%到100%的鱼粉。另外通过添加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来平衡饲料中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再配制一个系列的替代组,共9个等蛋白(43.45)等脂肪(11.09)的饲料组。在每个网箱(1.0m×1.0m×1.5m)投放卵形鲳鲹幼鱼(初始体重6.26±0.07g)25尾,每组饲料3个重复,每天饱食投喂2次(08:00和16:00),养殖周期56天。结果显示,卵形鲳鲹成活率在92%以上且差异不显著,当替代量在25%时卵形鲳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分别为1108.71±72.49和4.45±0.11;随着替代量的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饲料系数显著上升。100%替代组的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大于其他各组。卵形鲳鲹全鱼和肌肉蛋白质含量从25%替代组起开始显著下降。卵形鲳鲹肝脏消化酶活力出现显著下降,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谷草转氨酶出现显著变化。成活率在92%以上且差异不显著,当替代量在25%时卵形鲳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大分别为1108.71±72.49和4.45±0.11,饲料系数最低,为4.45±0.11。随着替代量的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饲料系数显著上升。卵形鲳鲹全鱼和肌肉蛋白质含量从25%替代组起开始显著下降。随着饲料中鱼粉含量的减少,卵形鲳鲹肝脏消化酶活力出现显著下降,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谷草转氨酶出现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