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结合论治的文献研究
【摘要】:为了揭示病证结合论治模式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病证结合论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以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有必要对病证结合论治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文献研究。
研究发现,病证结合论治思想萌芽于《黄帝内经》,为东汉张仲景所继承,并开创了病证症三位一体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宋金元明清时期,辨证论治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疾病诊治的核心,于是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近代西医东渐,既冲击了中医传统辨病论治的地位,也启发了中医辨病思维,汇通派医家由此而创造性地探索出衷中参西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中西医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逐渐发展出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它吸收了西医辨病思想和理论,并将其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具有中西医各取所长的优点。然处理不当也会有不足的一面,如满足于西医诊病结合中医治证的思维方式,会阻碍中医自身辨病能力的发展;过分强调辨病论治,一味追求专病专药特异治疗的倾向,将导致辨证论治水平的退化。由此笔者试图将现代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张仲景将病证症有机融合的优点结合起来,构想了“中西医结合的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论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