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核仁蛋白PAK1IP1参与细胞周期进程及核糖体生物发生的调控研究

余伟师  
【摘要】:细胞生长和增殖在生命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精密而严格的调控。一个具有正常功能的器官依赖于一个内在的平衡来维持恰当的细胞数目。细胞增殖和死亡就是维持这个内在平衡的具体表现。细胞增殖受到细胞周期各个环节的高度调控,其中G1/S检验点是最主要的调控开关之一。在G1/S期转折点,细胞针对不同的胞内外信号作出反应,促使细胞在周期中做出反应,即细胞分裂、G1期阻滞、生长停滞或者细胞分化等。这个检验点发生任何故障(例如癌基因的激活或者抑癌基因的失活),将会导致不正常的细胞增殖或转化,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TP53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大约50%以上的人类癌症中存在p53的突变。而剩下50%的癌症也有一部分是由于调节p53蛋白的因子表达或功能异常所致,比如MDM2基因。在大约7%的癌症中,虽然p53基因没有发生突变,但是MDM2基因表达上调使p53蛋白水平下降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正常细胞中p53的蛋白水平主要受到MDM2调控。MDM2通过泛素化p53蛋白,促使其进入细胞质而降解,从而p53蛋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状态。P53又能结合在MDM2的启动子上,直接激活MDM2的表达,形成一个反馈调节的机制。在遇到不同的生理压力时,比如DNA损伤,促癌基因和核仁的压力(ribosomal stress), MDM2表达下调或者活性被抑制,而导致p53蛋白的稳定并且持续激活使细胞周期阻滞,凋亡,DNA修复或者衰老。 核仁/核糖体压力主要由于rRNA合成和加工以及核糖体组装等核糖体生物发生受到干扰而产生。近年来已经报道,5—氟尿嘧啶、低剂量的放线菌素D、血清饥饿、核仁或者核糖体蛋白的破坏均可以导致核糖体压力而使p53激活。在核糖体压力应答中,有一些核仁蛋白nucleophosmin(NPM), nucleostemin (NS),L5,L11,L23以及S7均能与MDM2蛋白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使p53稳定而活化。因此,核仁蛋白在核糖体生物发生以及将核仁压力的信号传导至p53信号途径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PAK1IP1基因包含5个G蛋白β亚基类似结构WD40的重复基序,并与酵母中的Mak11和Skb15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且酵母中的这两个蛋白对于细胞的存活是必需的。2007年已有研究报道将小鼠的PAK1IP1异位表达在酵母中能够替代Skb15的功能。2001年曾报道PAK1IP1广泛表达在人类大部分组织中,并能对PAK1信号途径起着负调节作用。PAK1是一个与细胞增值、存活、分裂以及转录相关的激酶,PAK1IP1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功能并不清楚。 本实验在前人的实验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假设和论证,对PAK1IP1具体生理功能和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核仁蛋白PAK1IP1亚细胞定位及其在细胞中表达分析 运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在线分析,在PAK1IP1的C端(371—389aa)发现一个核/核仁定位信号(KKRKMVEMLEKKRKKKKIK)。于是我们克隆了人类PAK1IP1全长基因,将其连入融合了GFP的真核表达载体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PAK1IP1是一个核仁蛋白,少部分分布在核质而主要聚集在核仁区。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一系列PAK1IP1突变体,发现PAK1IP1蛋白C端371-389aa是核定位信号,而3个KKXK序列是其核仁定位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利用核仁压力诱导化合物5氟尿嘧啶和低剂量放线菌素处理Hela细胞,发现PAK1IP1的蛋白水平随药物剂量依赖性增加,而mRNA水平并不受影响。我们进一步利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对Hela细胞进行细胞周期的双重阻断法分析,检测到PAK1IP1其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呈现细胞周期依赖性变化。PAK1IP1在静止和生长期的细胞中呈现高表达而在增殖分裂细胞中呈现低表达的模式。表明PAK1IP1能感应核仁压力且呈现细胞周期依赖性表达模式。 2. PAK1IP1调节p53稳定性参与细胞周期调控 我们采用了慢病毒表达系统,将PAK1IP1全长及各不同细胞定位的缺失突变体片段连入了pLL3.7慢病毒载体。通过病毒颗粒感染靶细胞,首先我们以细胞计数、MTS细胞活性分析、以及克隆形成的方法检测到过表达PAK1IP1抑制了U20S细胞增殖和活性,同时核仁定位突变体功能与野生型相似,而核定位的突变体并不影响细胞增殖。同时野生型PAK1IP1对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比核仁定位突变体更明显。为了检测这种细胞增殖的影响是否与细胞中p53表达相关,我们在p53野生型和缺失型细胞系中进一步用克隆形成方法发现过表达PAK1IP1只对p53野生型细胞具有生长抑制的功能。 通过BrdU掺入以及细胞周期分析的方法,我们发现过表达PAK1IP1通过抑制DNA的合成抑制了细胞增殖,推迟了细胞周期G1/S期进程,而在p53被干扰及缺失型细胞中并没有影响。结果表明PAK1IP1的高表达减慢了细胞周期G1/S期进程且呈现p53依赖性的细胞增殖抑制。 进一步的实验中,我们发现PAK1IP1上调了p53及其下游的蛋白水平,该现象也在核仁定位信号突变体过表达的细胞中出现,而没有发生在核定位信号缺失突变体中。为了证明p53蛋白水平上调是由于合成加快或者是降解减缓引起的,我们利用放线菌酮抑制细胞中蛋白合成并观察p53半衰期变化,发现p53在过表达PAK1IP1的细胞中半衰期明显延长了数小时,表明PAK1IP1稳定了p53蛋白水平。通过细胞内免疫沉淀方法证明了不管是内源还是外源的PAK1IP1均能与MDM2相互作用,且在进一步外源基因的转染和泛素化分析中,证明了核定位的而非胞浆定位的PAK1IP1抑制了MDM2对p53的泛素化降解。 3. PAK1IP1参与核糖体生物发生的功能及机理研究 利用慢病毒干扰系统,我们设计了针对PAK1IP1 mRNA的2个shRNA序列,并验证其中shRNA2是有效的。 首先我们通过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存活能力分析以及克隆形成分析中发现PAK1IP1沉默后非常显著地抑制了细胞增殖。令人惊奇的是,PAK1IP1沉默后对p53野生型细胞和缺陷型细胞均存在生长抑制的能力,但在p53野生型细胞中作用更显著。然后我们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证明了p53的激活,且发现PAK1IP1沉默同样使细胞周期G1/S期受到阻滞。 由前文得知PAK1IP1能感应核糖体压力而上调,我们想知道是否PAK1IP1沉默后能激活核糖体蛋白-MDM2-p53信号通路,通过蔗糖梯度离心发现在PAK1IP1沉默的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蛋白L5和L11明显增加,并通过免疫共沉淀得出这些核糖体蛋白与MDM2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强。这表明了PAK1IP1在细胞中的沉默可能引发了核糖体压力。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Northern杂交以及活细胞氚标记示踪分析,我们进一步证实了PAK1IP1在干扰的情况下抑制了28S rRNA的加工,从而减少了60S核糖体的组装。结果表明,PAK1IP1在细胞中的沉默减少了核糖体的组装从而诱发核糖体压力,抑制细胞增殖。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能感应核仁压力的核仁蛋白PAK1IP1,该蛋白通过p53-MDM2信号途径参与了细胞周期调控,并揭示了PAK1IP1核仁蛋白表达的平衡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重要性。该平衡一旦被打破所引发的压力激活了细胞内p53蛋白,从而使细胞周期阻滞。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PAK1IP1在进化过程中所行使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同时也为研究p53信号途径应对核糖体压力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证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商璇,何焱,张雷,何春江,夏来新,高尚,郭一清,程汉华,周荣家;黄鳝性腺高表达的核糖体蛋白基因[J];遗传;2005年02期
2 周光金,余龙,赵寿元;核仁和核仁蛋白[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年03期
3 孙序序;易静;;核仁蛋白质的定位、移位和核仁功能[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年05期
4 项延会;石东乔;刘宁;杨维才;;18SrRNA前体的加工及其在植物中的研究现状[J];广西植物;2006年04期
5 陈斌朝;从卡介苗提取的核糖体蛋白的免疫学性质[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4年03期
6 裘霁;;核糖体RNA具有蛋白质合成的酶活性[J];生物学通报;1993年08期
7 谢荣;刘望夷;朱家壁;俞冠翘;;苜蓿根瘤菌自生与共生状态下核糖体蛋白的比较[J];微生物学杂志;2006年06期
8 张必良;王玮;;RNA在核糖体催化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年01期
9 乔广行;李涛;王克荣;;栗疫病菌泛素核糖体L40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09年04期
10 杨品红;王志陶;王志勇;;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11 郑硕;植物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研究概况[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9年01期
12 周惠,屈良鹄;哺乳动物核仁蛋白基因编码多个内含子snoRNA[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13 陈忠科,王学刚,张燕君,王晋,梁恺龙,张红卫;青岛文昌鱼核糖体蛋白AmphiL11基因的克隆和同源性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2期
14 韦双双,张英霞,李文辉,张云;眼镜王蛇泛素融合蛋白基因和核糖体蛋白L30基因的克隆及分析[J];动物学研究;2005年04期
15 周惠,屈良鹄;Z25,哺乳动物核仁蛋白基因编码的一个新的内含子snoRNA[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16 张竞男,宋平,吕道远;鲇鱼和斜带石斑鱼核糖体蛋白L15完整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4期
17 荣凤山;;肺炎杆菌和肺炎球菌核糖体及核糖体蛋白的免疫原性[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2年04期
18 白秉学,徐东刚,王金凤,彭善云,邹民吉,范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与核糖体蛋白L22相互作用的发现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验证[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10期
19 侯丙凯,党本元,周奕华,陈正华;油菜叶绿体核糖体蛋白基因rps7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英文)[J];植物生理学报;2000年04期
20 王群,杨翠红,周津,王秀琴,周传农,刘芝华,吴旻;食管癌表达上调基因EC45 cDNA的克隆[J];自然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苗清;肖瑞琳;赵亚琴;王伟;柴宝峰;梁爱华;;纤毛虫酸性核糖体蛋白的磷酸化分析[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涛;申光茂;豆威;王进军;;橘小实蝇核糖体蛋白RpL26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汤勇;于沿凯;李凤茹;陈正一;;核糖体蛋白s6在小鼠耳蜗中的分布特征[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刘佳;王嘉丽;陈炜;饶贤才;朱军民;胡珍;杨杰;张俊磊;;核糖体小亚基蛋白29的表达纯化及多抗制备[A];重庆微生物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文岳;黄复生;张敬如;段建华;;大劣按蚊血细胞核糖体蛋白部分S7cDNA克隆[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郭雪艳;时永全;韩霜;孙力;张燕齐;陈瑜;刘理礼;雷婷;樊代明;;干扰核糖体蛋白S13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生长[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7 王晶;袁生;;粟酒裂殖酵母核糖体L32蛋白过表达对GaI4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靳全文;;裂殖酵母核仁蛋白Dnt1通过调控集缩素蛋白(Condensin)实现抑制姊妹染色体的错误分离[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陈丹琦;闫扬;付浩;滑君;陈芳杰;孙开来;孙秀菊;;RNA干扰抑制RPS12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凋亡、体外侵袭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杨新林;李时;王永潮;;紫杉酚(Taxol)对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的着丝点抗原和核仁蛋白B23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伟师;核仁蛋白PAK1IP1参与细胞周期进程及核糖体生物发生的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珑;核仁蛋白PICT-1在核糖体应激下对MDM2-P53信号通路及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吴建国;水稻矮缩病毒非结构蛋白Pns11的核仁定位及其与核仁蛋白Fibrillarin的互作[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曾伟奇;人类癌症相关基因HCL-G1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莉;LepA调节蛋白翻译的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王辉;核糖体蛋白质L15(RPL15)的高表达促进了胃癌细胞的增殖[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朱宁希;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8 刘文天;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肿瘤相关基因的克隆和鉴定[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9 陈忠科;青岛文昌鱼AmphiTCTP,AmphiG10及核糖体蛋白基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贝贝;核仁蛋白Lyar对胚胎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强;游仆虫核糖体蛋白L11的功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徐晓红;核糖体蛋白L13与癌基因MDM2介导的p53之间关系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丹丹;核糖体大亚基蛋白L11的环状区loop62在调控蛋白质翻译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袁旭;叶绿体核糖体蛋白PSRP-1部分cDNA序列的克隆[D];四川大学;2001年
5 杜可;益气解毒颗粒对鼻咽癌的抑癌效应及其细胞核仁总蛋白活性干预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6 杨坚;正常猪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文库部分EST序列的电子克隆及初步实验验证[D];广西大学;2006年
7 梁雨横;核糖体蛋白S10的甲基化对其与B23相互作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8 彭小刚;探讨核糖体蛋白RPL36的突变对酵母细胞生长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7年
9 赵银龙;Nucleolin在电离辐射诱导的p53变化中的调控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郭雪艳;人核糖体蛋白S1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