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媒体融合时代的期刊运作研究

张爱华  
【摘要】:当今社会,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全球性、个性化、跨媒体性和廉价等诸种优势,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交际方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其在给传统期刊媒体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媒体传播的形态,媒体传播的格局也因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本文认为,面对新变化、新环境,传统期刊媒体要想继续生存并有进一步的发展,就一定要正视新媒体带来的深刻影响,要研究、熟悉、适应当今已经变化了的传播市场,积极、主动地向新媒体靠近、学习,通过吸收新媒体的合理因素,取长补短,走与新媒体共生、共荣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本文运用传媒管理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在总结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在期刊社的工作实践,以《新读写》为例,分析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社在开展经营工作和编辑工作时如何发挥传统期刊媒体的内在优势,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积极与新媒体融合,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成效,从而为传统期刊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到一些新思路。 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国内外的实例分析得出,整合传统媒体资源优势和新媒体技术优势、力求新发展模式的媒体融合正在成为世界的潮流,是媒体发展的一种趋势。 第二部分,从队伍建设、发行工作、开展活动和与作者、读者互动四个方面,论述了处于媒体融合时代的期刊如何通过吸收新媒体的合理因素,积极开展期刊经营工作,以取得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第三部分,从如何进行稿件处理、栏目设置和防止一稿多投、抄袭三个方面,论述了处于媒体融合时代的期刊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便利性、独特性和科技化,进行期刊编辑工作,以提高刊物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传统期刊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是一种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还需要在打造更优质的内容、重视采编队伍建设两个方面下功夫,使得融合双方都能有积极的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柴艳霞;王健;;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应对新媒体技术的挑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18期
2 何小兰;;“香饽饽”,还是“鸡肋”?——对电视节目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互动的分析[J];新闻记者;2006年04期
3 高山冰;;从凤凰新媒体看电视的多媒体融合[J];中国电视;2008年04期
4 卜希霆;;融合与创新——现代传媒发展高峰论坛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王飙;;首期新媒体技术人才培训班在宁举办[J];出版参考;2009年33期
6 杨义先;黄玮;范文庆;王永滨;;三网融合时代新媒体安全的新问题[J];计算机安全;2011年03期
7 毕晓梅;;国外新媒体研究溯源[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8 仝菲;;2010年新媒体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2011年08期
9 金江波;;从奥运会开幕式到新媒体技术[J];上海教育;2008年17期
10 张惠建;;遵循三大规律走新媒体科学发展之路[J];中国电视;2009年01期
11 方向华;;青少年群体新媒体使用现状的分析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年14期
12 张增海;;新媒体技术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影响[J];采写编;2010年05期
13 谈敏;石宏伟;代姗;王伟生;;新媒体视域下伦理传播的困境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4 张璐;;体育赛事报道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J];体育博览;2011年07期
15 任孟山;;“新媒体总统”奥巴马的政治传播学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8年12期
16 张玮;;为新媒体“去魅”——浅谈媒介技术对社会文化的消解作用[J];新闻爱好者;2009年14期
17 孟盈;;不同介质媒体的依存和发展[J];新闻战线;2010年04期
18 刘洪涛;赵志刚;;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突围[J];新闻爱好者;2010年09期
19 熊澄宇;吕宇翔;张铮;;新媒体与传媒改革:1978~2008[J];电影评介;2010年09期
20 徐樱;;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科技文化传播的影响[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曼丽;;从历史角度看新媒体对传统社会的解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伍国保;;关于传统出版业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深度思考[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9辑)[C];2010年
3 尧水根;;论期刊运作的三大要素[A];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王伟艳;彭天放;;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危机公关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韩娜;;应对外媒从“电波到比特”战略转型的新媒体策略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金明;;略论新媒体与反腐倡廉建设[A];教育系统廉政探索(第四卷)[C];2012年
7 李一凡;;新媒体在博物馆展陈的应用与设计[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8 吴晓东;刘建宏;尚峰;;关于全媒体的探索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9 陈飞昕;林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调查和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10 肖东发;卞卓舟;;新媒体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协伟;转形·转型[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华;媒体融合时代的期刊运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丽姿;新媒体艺术鉴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叶靓;新媒体与美国总统选举政治[D];复旦大学;2010年
4 俞亭;体验在新媒体中的再塑[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谈敏;新媒体视域下传播伦理的困境及对策[D];江苏大学;2010年
6 张微;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畅;试论:新媒体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与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天婵;全球语境下的新媒体写作[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9 王晓瑜;政府运用新媒体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千越;新媒体在第29届奥运会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裴力 潘强;新媒体势如破竹 老媒体绝处求生[N];中国改革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徐文营 赵妍;凸显设计理念 展现新媒体技术[N];经济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郑晓春;感受新媒体的震撼[N];科技日报;2011年
4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评论家 李炳银;新媒体技术与文学报刊[N];文学报;2011年
5 光明网记者 吴力;光明方正新媒体技术联合实验室成立[N];光明日报;2011年
6 记者涂桂林;光明方正新媒体技术联合实验室挂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吕莎;中国特色新媒体发展道路逐渐成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杜晓 本报实习生 李媛;伦敦骚乱:新媒体扩大事端挑战国家治理能力[N];法制日报;2011年
9 才晴;新媒体折射下的行政优化与社会进步[N];中国民航报;2011年
10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顾群业;新媒体艺术如何延伸?[N];中国文化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