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氯掺杂提高多壁碳纳米管的电导率及其导电机理研究

高建生  
【摘要】:碳纳米管(CNTs)及其复合材料由于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CNTs的电学性质与CNTs的螺旋性、形态、层数、直径以及缺陷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在制备CNTs的过程中难以精确控制,制备出的CNTs的电学性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给CNTs的应用带来困难。掺杂是控制CNTs电学性能以及其它性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掺杂的优越性体现在其可控性,并且掺杂后的CNTs往往会产生一些奇特的电子输运性质。本文用氯掺杂多壁碳纳米管(MWNTs),从材料的制备、导电性能及掺氯MWNTs的导电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1.掺氯MWNTs的制备 采用气体吸附的方法制备掺氯MWNTs样品:氯气由H2S0。和Ca(C10)2反应产生,气体经过硅胶干燥后,对未处理、HNO。处理和高温处理MWNTs进行掺杂。在不同的掺氯时间、掺氯温度以及增加紫外光照射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掺氯MWNTs样品。 2.掺氯MWNTs的导电性能研究 首先研究了HNO3和高温处理对MWNTs电导率的影响,然后在不同的条件下对MWNTs进行掺氯,研究掺氯前后MWNTs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高温处理后,MWCNTs的电导率降低为原来的一半左右,经HNO3处理后, MWNTs的电导率略有降低;高温处理MWNTs掺氯后,其电导率降低为掺氯前的一半左右;低温、高温和紫外光照射条件下,未处理和HNO3处理MWNTs掺氯后,其电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比于HNO3处理MWNTs,未处理MWNTs的掺氯效果更佳,在低温和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其电导率达到1548.3s/m,超过掺氯前MWNTs电导率的5倍。 3.掺氯MWNTs导电机理的研究 氯在掺氯MWNTs中存在三种状态,即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成键作用。通过热重和XPS分析计算了三种形式的氯所占的比例,得出化学吸附的氯对电导率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 测量了掺氯MWNTs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掺氯MWNTs具有半导体性质。对掺氯MWNTs样品进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固体紫外光谱以及XPS等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掺氯后,MWNTs中的π电子云向氯偏移,提高了MWNTs的共轭度。 研究了掺氯MWNTs的导电机理:氯与MWNTs存在相互作用,MWNTs的电子云向氯偏移,在MWNTs的价带和导带之间产生杂质能带,杂质能带降低了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隙Eg,增强了π电子从价带向导带跃迁的能力,电子和空穴载流子的浓度增加,提高了掺氯MWNTs的电导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金梅,王毅,汤培平,武小满,林国栋,张鸿斌;甲烷在流态化催化剂床裂解生长多壁碳纳米管[J];应用化学;2005年02期
2 范锦鹏,赵大庆;多壁碳纳米管-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增韧机理研究[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03期
3 孙延一,吴康兵,胡胜水;多壁碳纳米管-Nafion化学修饰电极在高浓度抗坏血酸和尿酸体系中选择性测定多巴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11期
4 李权龙,袁东星,林庆梅;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化[J];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5 赵力,程锦荣 ,黄德财,袁兴红,张立波,唐瑞华;多壁碳纳米管储氢的物理吸附特性[J];化学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6 姚运金;张素平;颜涌捷;;气体流量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影响[J];精细化工;2006年06期
7 李天一;李三喜;伞小广;;原位聚合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赵金安;;溶液共混法制备聚苯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材料[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年02期
9 明亮;习霞;刘杰;;水中痕量铅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测定[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4期
10 程进;邹小平;李飞;张红丹;任鹏飞;朱光;王茂发;;乙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Z1期
11 孙文斌;吴芳辉;;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测定乳糖酸红霉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8年01期
12 唐国强;王红敏;晋圣松;边成香;韩菲菲;梁旦;徐学诚;;多壁碳纳米管与溴的相互作用及导电机理[J];化学学报;2008年06期
13 李飞;邹小平;程进;任鹏飞;张红丹;王茂发;朱光;苏燚;;采用丙酮催化燃烧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J];微细加工技术;2008年01期
14 朱靖;池俊杰;裴占宇;尹红娜;董振华;;多壁碳纳米管的共价修饰及分散性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S2期
15 任呼博;柳仁民;;含多壁碳纳米管的硅胶整体柱的制备、表征及性能评价[J];分析试验室;2009年12期
16 毛胜春;牛建华;徐友龙;孙孝飞;路晓菊;;不同pH值条件下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光限幅特性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9年20期
17 陈科帆;邓建华;赵飞;程国安;郑瑞廷;;Zn离子注入对多壁碳纳米管结构和场发射性能的影响[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年05期
18 葛鑫;李碧静;陈彤;王公应;;多壁碳纳米管载体的改性及应用[J];材料导报;2010年07期
19 朱双美;李俊青;庞金辉;张华顺;梁二军;;空气中多壁碳纳米管的稳定性[J];新型炭材料;2010年04期
20 袁艳红;;不同激发波长下多壁碳纳米管光致发光特性[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云燕;李海霞;曹露;;化学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增强辣根过氧化酶的催化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卢灿辉;耿亚敏;梁梅;;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牛皮纸复合材料的制备[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云圻;王贤保;朱道本;;多壁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张超;鲁霞生;顾安忠;;氢在多壁碳纳米管中吸附的计算机模拟[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本志;孙成;;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纳米银修饰玻碳电极检测过氧化氢[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徐涛;;等离子体对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0年版)[C];2011年
7 莫尊理;左丹丹;陈红;张平;;碳纳米管的纯化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东升;张刚;黄光顺;王孝军;龙盛如;杨杰;;原位聚合聚芳硫醚砜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婧;李湛;李士成;吴王锁;;水溶性富勒烯对Cu(Ⅱ)在多壁碳纳米管上吸附的影响[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高利增;聂棱;阎锡蕴;;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基因传送系统[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永红;多壁碳纳米管对人多药耐药胶质瘤细胞的生物效应[D];武汉大学;2011年
2 罗蔓;多壁碳纳米管对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及基因组学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闫妍;充流多壁碳纳米管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赵江;高质量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张逸;多壁碳纳米管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高宁宁;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化学修饰调节其免疫毒性的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戴晋明;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及其在纤维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效;多壁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碳60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差异性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白预弘;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对小鼠生殖毒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郭淼;多壁碳纳米管的掺杂及其气敏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生;氯掺杂提高多壁碳纳米管的电导率及其导电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玲娟;掺溴聚苯胺及多壁碳纳米管/掺溴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伟欣;氮掺杂多壁碳纳米管的合成及NO电氧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范海宾;多壁碳纳米管/PET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唐玉琴;Eu(Ⅲ)和Cu(Ⅱ)在多壁碳纳米管上的吸附[D];兰州大学;2011年
6 徐长玲;两种生物降解高分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7 魏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羟基磷灰石骨修复复合材料的研究初步[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8 赵力;多壁碳纳米管储氢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特性[D];安徽大学;2003年
9 田忠;基于一维纳米材料的新型药物载体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立静;多壁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卫东;科学家发现碳纳米管薄膜新特性[N];科技日报;2008年
2 白紫寒;碳将引发科技革命新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0年
3 金英;纳米技术应用需要全球齐心协力[N];中国电子报;2008年
4 宋玉春;碳纳米管走近商业化应用[N];中国化工报;2004年
5 童全生;日开发聚酰亚胺碳复合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5年
6 记者  杜华斌;加开发单壁碳纳米管生产新工艺[N];科技日报;2006年
7 魏飞;碳纳米管:纳米科技基础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2年
8 唐茵;安全门开启迎来纳米应用新时代[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石岩;致力新材料新工艺研究[N];科技日报;2006年
10 冯卫东;科学家首度发现石棉状碳纳米管可引发癌症[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