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对世界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实践中被演绎为多个早期教育方案。其中,拉瓦特里早期教育课程、韦卡特等人的幼儿认知导向课程以及凯米和德弗里斯早期教育方案被认为是标杆式的课程。论文在梳理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美国学前教育实践中运用的发展历程后,从知识观、儿童观、学习观、教学观四个方面对三种早期教育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拉瓦特里早期教育课程不正确地演绎了皮亚杰理论、韦卡特等人的幼儿认知导向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演绎了皮亚杰理论,而凯米和德弗里斯早期教育方案最为忠实地反映了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核。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一直伴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对我国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那么,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如何?围绕这一问题,本研究展开相关探讨和分析。
研究者采用混合方法研究(Mixed Methods Research)对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展开研究。首先,制作凯米和德弗里斯早期教育方案课件,自编问卷,在现场讲解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南京、常熟、昆山三城市188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借助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和问卷资料的主题分析,作了主题归纳;基于对6位幼教工作者的深度访谈,借助布朗芬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从小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以及大系统四个层面归纳出访谈资料中关于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应用可行性的要素。综合调查信息和访谈信息,本文得出结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但是有难度,在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管理体制等层面有一些现实的困难需要克服。
在结论部分,研究者认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既要考虑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共融性,又要考虑幼儿园教师将这种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操作的可能性。论文建议给予教师必要的专业培训和支持,并提出在部分班级和区域活动中开展实验,尝试运用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