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基态与自发物质波四波混频

秦杰利  
【摘要】:当玻色子系统的温度低于某一个临界值时,大量玻色粒子会宏观地占据一个或几个量子态。这种现象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1995年Bb、Li、Na原子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实验上得到实现。自此,对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成为原子光学、凝聚态理论、量子信息及量子测量等领域的重要课题。 2005年实验上实现了Cr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与粒子间只存在接触相互作用的碱金属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不同,Cr原子有大的磁偶极矩(6μB,其中μB为玻尔磁子),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粒子间还存在着强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具有长程性与各向异性,使得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物理现象更为丰富。 原子光学主要研究中性原子的波动性质及其操控。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有很好的相干性,凝聚体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又使其具有非线性性质。它的出现将原子光学的研究从线性领域推进至了非线性领域。在非线性原子光学中只存在接触相互作用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可以与非线性光学中的克尔介质相类比。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具有长程性与各向异性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存在,使得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原子光学性质超出了传统克尔原子光学的范畴。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两方而的研究: 一、由于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存在,谐振子势阱中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基态很难解析求解,目前变分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本文提出了该系统一个新的变分波函数形式——多项式高斯形式,采用该形式的变分函数求解了系统基态。与目前已有的“高斯”与“双峰高斯”变分计算结果相比,“多项式高斯”变分波函数给出了更低的基态能量。同时本文的计算表明系统的波函数存在两个零点(“高斯”与“双峰高斯”的计算结果中波函数均无零点),几率分布在中央主极大值峰两侧还存在两个较小的极大值峰(“高斯”与“双峰高斯”的计算结果中几率分布只有中央的主极大值)。本文提出的新变分波函数可以用来更深入地研究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统。 二、我们研究了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碰撞过程中的自发物质波四波混频现象,发现存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时散射原子的“晕轮”分布被破坏,这反映出了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长程性与各向异性。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存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时散射原子对具有方向性,其关联特性也是各向异性的。极化可以用来对散射原子进行控制。当接触相互作用较弱时散射原子对在某些特定方向会出现Einstein-Podolsky-Rosen(简称EPR)纠缠现象。这些结果在物质波干涉、量子测量、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验证等方而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本文的研究对于非局域各向异性非线性光学介质中相似现象也有重要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存恺,杨天龙,舒海珍,王志英;在有机染料溶液中简并的四波混频[J];中国激光;1979年03期
2 王威礼,史守旭,邢启江;HgCdTe中的简并四波混频[J];量子电子学报;1987年01期
3 姚建铨,刘燕明;光的相干性对四波混频相位共轭的影响[J];量子电子学报;1987年01期
4 陈军;Nd:YAG激光在单晶硅中的四波混频相位共轭[J];光学学报;1990年06期
5 赵明君;张淳民;;后向泵浦波变化的简并四波混频[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6 杜春,鲍信先,徐建东,李淳飞;偶氮掺杂聚合物薄膜四波混频特性研究[J];光子学报;1997年05期
7 米辛,俞祖和,姜谦,李晓峰,王延帮,傅盘铭;用双色四波混频方法研究RENFWM相位色散[J];量子电子学报;2000年05期
8 何勇志,安宏林,林祥芝,刘弘度;色散位移光纤中零色散波长纵向分布对四波混频转换效率的影响[J];光学学报;2001年06期
9 孙江,左战春,米辛,俞祖和,吴令安,傅盘铭;引入量子干涉的双光子共振非简并四波混频[J];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10 吴存恺,周烽,王志英;二重简并四波混频中的双波长再现[J];光学学报;1984年02期
11 吕兴民,俞祖和,叶佩弦,付盘铭;光程差对热栅引起的四波混频信号强度的影响[J];量子电子学报;1987年01期
12 齐江,迟楠,郑远,陈树强;双泵浦SOA四波混频效应全光波长变换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0年10期
13 吴存恺,范俊颖,王志英;有机染料溶液中简并的四波混频和位相复共轭研究[J];物理学报;1981年02期
14 G.P.AGRAWAL ,孙小菡;光纤中非线性参量过程[J];电子器件;1992年01期
15 孙江;左战春;郭庆林;王英龙;怀素芳;王颖;傅盘铭;;应用双光子共振非简并四波混频测量Ba原子里德伯态[J];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16 吴存恺,范俊颖,王志英;二重简并的四波混频和频率转换[J];中国激光;1980年Z1期
17 于德金;初桂荫;傅盘铭;叶佩弦;;连续光探测的掺染料向列相液晶四波混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18 赵明君,李育林;关于四波混频相位畸变补偿不彻底性的理论研究[J];中国激光;1992年02期
19 秦卫平;硅酸铋晶体四波混频共轭反射率分析[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0 张彦鹏,孙立群,唐天同,侯洵;利用极化拍频光谱术研究光子回波[J];光学学报;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平;;超冷原子光学与高精密原子测量仪[A];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论文集[C];2002年
2 刘夏姬;李代军;胡正峰;李师群;;原子光学的Van Cittert-Zernike定理[A];第五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周士康;;原子光学进展[A];第五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叶树集;;兼容多阶非线性光谱技术的发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L.Deng;E.W.Hagley;J.Wen;M.Trippenbach;Y.Band;P.S.Julienne;J.E.Simsarian;K.Helmerson;S.L.Rolston;W.D.Phillips;李拓;;物质波的四波混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钮月萍;龚尚庆;金石琦;李儒新;徐至展;;利用电磁感应透明原理操控高效率四波混频场的产生[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7 惠荣庆;;半导体激光器四波混频中的相位噪声[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8 杨磊;李小英;;利用光纤中自发四波混频制备纠缠光子的实验装置[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硝基苯等介质中受激喇曼散射的实验观测及其在四波混频效应中的应用[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10 郑森林;林强;;用矩阵方法分析原子干涉仪中的位相差[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旭东;四波混频产生明亮纠缠光和腔与原子强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程雪梅;四波混频光谱技术研究及其在同位素分析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2年
3 马晓欣;基于光纤自发四波混频的关联光子对产生及应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艾史克(Ashiq Hussain);绝缘硅波导中基于四波混频的全光波长变换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冷静;气体中的受激拉曼散射研究及其在激光波长转换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李燕;双包层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及波长转换器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7 薛艳;量子相干系综中基于电磁感应光透明展开的相关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喻远琴;Raman光谱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孔令波;原子介质中激光诱导量子相干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7年
10 陆小松;基于冷原子系综的非经典关联光子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杰利;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基态与自发物质波四波混频[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思胜;相干增强四波混频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郑沾;基于四波混频机制毫赫兹线宽辐射方案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峰钰;热原子中四波混频产生压缩光的相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5 谭艺枝;利用DFB-LD的四波混频实现全光波长变换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严祥安;相干布居转移与非线性光学条件下的频率转换效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岑林;基于电磁感应透明的四波混频强度依赖效应[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李隆;四波混频光谱术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云翠;甲基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简并四波混频特性的实验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志学;四能级冷原子系统中基于原子相干的四波混频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力;光纤通信再干100年[N];通信产业报;2001年
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DWDM与光纤技术的发展[N];人民邮电;2000年
3 何珍宝;新型宽带通信光纤G.656技术和特性[N];人民邮电;2005年
4 ;几种主要光纤的特点[N];人民邮电;2003年
5 经继松 张宝富 王荣;全光网络中的新型光纤[N];通信产业报;2002年
6 ;非线性效应及其管理[N];人民邮电;2003年
7 ;电信网中工程用光纤选型策略[N];通信产业报;2003年
8 陈丹;粒子加速器未必是庞然大物[N];科技日报;2002年
9 ;全球首条大容量G.653光纤长途波分干线开通[N];人民邮电;2004年
10 记者郑千里;国际著名学术网站飘扬五星红旗[N];科技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