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TiO_2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近年来,二氧化钛(Ti02)由于在很多方面实际的和潜在的应用而备受关注。许多研究表明混晶Ti02(含有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具有比锐钛矿相更高的活性,而且对混合介质光学性质的研究能为制备渐变折射率材料提供借鉴,所以对混晶Ti02的制备和物性研究显得很有意义。混晶Ti02可以通过控制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获得。许多因素影响着Ti02从锐钛矿相到金红石相的转变(以下简称相变),如反应气氛、退火温度、颗粒尺寸、退火时间和掺杂等。掺杂对Ti02相变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杂质对相变的影响和机制还存在争议;许多研究是以粉体为研究对象,而对Ti02薄膜中的相变研究较少;混晶Ti02薄膜的光学性质的研究也较少等。
在本文中,我们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02薄膜、掺杂Ti02薄膜、BaTiO3薄膜和BaTiO3/doped-TiO2/LaNiO3多层薄膜,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内容如下:
1.石英衬底上Ti1-xCoxO2(0≤x≤0.1)薄膜(金红石相)的光学性质研究。实验发现,随着Co掺杂的增加,光学禁带宽度先增加后减小,这是由于光学禁带宽度增加和光学禁带宽度减小两种机制的竞争引起的。
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所有薄膜是金红石相;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随着Co的增加,晶粒变小,薄膜表面变得致密和平滑;随着Co的增加,金红石相的主要Raman模式峰位向低频移动;在透射光谱中发现,随着Co掺杂的增加,薄膜的吸收边先“蓝移”后“红移”;根据Tauc law得到光学禁带宽度(以下简称禁带宽度),其值在3.10和3.26eV之间变化,在Co掺杂为0.03左右时禁带宽度达到最大值为3.26eV左右;用Swanepeol方法对透射光谱处理得到膜的厚度、折射率,折射率随着Co掺杂的增加而增加;由于Co掺杂引起薄膜中的压应力增加,晶粒尺寸效应以及金红石相Ti02的减少而促使禁带变宽;另一方面,Co掺杂引起带隙中的杂质带和缺陷能级而使带隙变窄,这两种机制的竞争导致了带隙先增加后减小
2.Si衬底上Co、Ni和Fe掺杂TiO2薄膜的制备和相变研究。Co、Ni和Fe都加速了Ti02薄膜的相变,金红石相含量随掺杂的增加呈”s”形变化。相同掺杂量时,Co掺杂Ti02薄膜的相变激活能最小,Fe掺杂Ti02薄膜的相变激活能最大。
利用XRD和Raman光谱研究Ti02薄膜中的相变。首先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和旋涂层数对Ti02薄膜相变的影响,三个因素都可以加速相变。接着研究了Co、Ni和Fe掺杂Ti02薄膜中的相变,三种掺杂都能够加快相变,随着掺杂量的增加,金红石相含量先是缓慢增加,接着快速增加,然后又变缓,即变化呈现“S”形;掺杂引入的氧空位以及晶格畸变使相变激活能降低,因此掺杂加速了相变。然后比较了相同含量的Co、Ni和Fe掺杂对Ti02薄膜相变的差异,Co掺杂对相变的加速大于Fe和Ni掺杂,而Ni掺杂对相变的加速大于Fe掺杂,这是由于掺杂离子的半径和化合价的差异引起的。最后研究了薄膜表面形貌随掺杂量的变化。AFM结果显示随着掺杂增加,薄膜的表面首先逐渐变得粗糙,接着变得平整,然后又变得粗糙,这可能与相变过程中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晶格膨胀和收缩有关。
3.BaTiO3/Ti0.9Co0.1O2/LaNiO3(BTO/TCO/LNO)多层薄膜的制备和研究。实验发现,TCO的存在可以明显降低介电损耗。
首先研究了600、650、700和750℃退火温度对Si衬底上BaTiO3(BTO)薄膜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AFM结果显示退火温度升高,钙钛矿BTO结晶更好,但750℃退火的薄膜表面因大颗粒出现而变粗糙;采用椭圆偏振光谱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BTO薄膜光学性质的影响;介电函数实部随光子能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光子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区域,介电函数的虚部几乎是零,当光子能量大于光学禁带宽度,随着光子能量的增加介电函数的虚部快速增加,然后又变为缓慢增加;随着退火温度升高,BTO的禁带宽度从4.21eV减小到3.69eV,这可能与温度升高引起的晶粒变大和氧缺陷增加有关。接着研究了BTO/LNO薄膜和BTO/TCO/LNO薄膜的电学性质。与BTO/LNO薄膜相比,复合薄膜的剩余极化没有很大的变化,但复合薄膜的矫顽电压增加和介电损耗降低。TCO的位置对多层薄膜的性能有很大影响,BTO/TCO/LNO薄膜的介电损耗最小
4. Co、Ni和Fe掺杂Ti02混晶薄膜的光学性质。掺杂Ti02薄膜的介电函数实部和虚部随光子能量的变化规律是一般介电材料的色散行为。随着掺杂的增加,禁带宽度先是缓慢减小,接着快速减小,然后又变为缓慢减小,这是一个与Ti02相变有关的现象。
首先利用透射光谱研究了石英衬底上Ni掺杂Ti02混晶薄膜的光学性质,获得了紫外-近红外区域的介电函数、禁带宽度和薄膜厚度;介电函数实部随着光子能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因为Van Hove奇点的存在而减小;介电函数的虚部在光子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区域几乎是零,随着光子能量增加到大于禁带宽度,介电函数的虚部快速增加,然后又变为随光子能量缓慢增加;随着Ni掺杂的增加,禁带宽度从3.65eV缓慢变为3.64eV,接着快速减小为3.45eV,然后又缓慢减小,这与薄膜中相的成分有关。然后对Si衬底上Co、Ni和Fe掺杂Ti02混晶薄膜进行了椭圆偏振光谱研究,得到了薄膜的厚度、介电函数和禁带宽度;介电函数随光子能量的变化关系和禁带宽度随掺杂量的变化关系同石英衬底上Ni掺杂Ti02混晶薄膜的结果是相似的。
|
|
|
|
1 |
崔鹏;张金玲;;Fe_2O_3/SiO_2/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J];太阳能学报;2008年08期 |
2 |
马宏卿;沈伯雄;;不锈钢基底上TiO_2涂层的制备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3 |
钟家柽,昝菱,罗其荣;纳米级金红石型TiO_2放大试验[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4 |
蒋引珊;孙申美;李芳菲;夏茂盛;;微波处理TiO_2柱撑蒙脱石的光催化性能[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7年06期 |
5 |
林天明;张其昕;;电解共沉积二氧化钛对电解二氧化锰充放电可逆性能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6 |
李静霞,霍宇凝,李贵生,李和兴;镧离子修饰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7 |
任洁;霍宇凝;卞振锋;朱建;李和兴;;拉曼光谱应用于TiO_2光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8 |
廖斌;覃礼钊;侯兴刚;刘安东;;线性缀加平面波法计算掺杂钨和钒锐钛矿二氧化钛的电子结构[J];化学学报;2008年02期 |
9 |
王慧雅;;纳米氧化钛粒子对PVDF中空纤维膜的改性[J];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
10 |
王宁;李新勇;侯阳;全燮;陈永英;陈国华;;TiO_2纳米管的阳极氧化法制备及对对氯苯酚的光电降解研究[J];科学通报;2008年13期 |
11 |
张苏敏;李娟;李慧;邓峰;史载锋;;燃烧(助)剂用量及煅烧温度对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2 |
郭斯淦,魏星群,郑顺镞,黄亮平;SnO_2:TiO_2混合物薄膜在丙酮蒸气中的气敏光谱[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5年05期 |
13 |
鹿院卫;马重芳;王伟;李文彩;;纳米光催化杀菌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
14 |
王星敏;傅敏;张桂支;李铃;;ACF/TiO_2光催化膜制备及其降解活性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5 |
朱宝林,隋震鸣,陈晓,王淑荣,张守民,吴世华,黄唯平;金掺杂TiO_2纳米管的合成[J];科学通报;2005年07期 |
16 |
胡智学
,戴松元
,王孔嘉;Sensitizing Mechanism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Dye-sensitized TiO_2 Thin Films[J];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2002年05期 |
17 |
王善成;方明;易葵;邵淑英;范正修;;电子束蒸发镀膜速率控制[J];中国激光;2008年10期 |
18 |
舟人;利用TiO_2和太阳光灭菌[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年06期 |
19 |
王宁;魏朝阳;邵建达;范正修;易葵;;电子束自动扫描SiO_2材料沉积速率控制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10年10期 |
20 |
钟萍,林志芬,刘正文,孔令仁;TiO_2光催化氧化法的提高效率方法及其环保应用[J];生态科学;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