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性纪录片研究
【摘要】:宣传性纪录片,是一种以建构特定的意识形态为创作目的,以纪实为美学特征的纪录片。为达到宣传目的,常见的宣传手段有:以偏概全、趋同诱导、从众暗示、贴标签与煽情等,本文将从情感(煽情)这一角度展开讨论。
在宣传性纪录片中,宣传的首要目的是要建构对传者有利的意识形态,也正因此,影片不可避免地产生其所描述的“现实情境”与“真实情境”之间的游离关系,并因此可能引起观众对某种特定意识形态合理性的质疑。因此,为了实现特定意识形态的建构、传达并最终让受众相信和接受,影片的创作者们常会在对“现实情境”描述的过程中强加进某种情感,以求在受众进入理性思考之前便受到情感的影响,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催生行动的力量。本文通过大量的中外纪录片的归纳与分析,发现有以下三种情感类型在宣传性纪录片频繁出现,即:宗教情感、审美情感与伦理情感。论文将集中精力讨论这三种情感类型,在宣传性纪录片中如何通过煽情的方式,影响观众的判断,协助实现宣传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各章节的内容做简要介绍:
第一章,绪论。主要谈论当下宣传性纪录片现象及研究现状,提出宣传性纪录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二章,关于宣传性纪录片的定义及意识操纵方式的讨论。在讨论宣传性纪录片定义的基础上,本章将阐释宣传性纪录片利用情感煽动达到宣传目的的具体方式。本文拟定,将从宗教情感、审美情感、伦理情感三种情感类型对宣传性纪录片的意识操纵技巧展开讨论。
第三章,讨论宣传性纪录片与宗教情感之间的关系。对宗教的表达方式有两种,一是对于“神圣性”的直接表达,一是对“神圣性”的间接表达。强加宗教情感,便是催生人的敬畏感,对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产生崇敬之情。
第四章,讨论宣传性纪录片与审美情感之间的关系。审美情感主要催生人的美感,影片主要通过内容的娱乐性和形式的诗意性两种方式来实现。内容的娱乐性主要偏向于对具有时尚性、刺激性和猎奇性的内容呈现;形式的诗意性,则主要通过作为吸引力的蒙太奇与形式情节(形式情节相对于内容情节,即形式的情节化)而言的强化(即诗意性)来予以呈现。影片意欲在这两种方式中激发观众的愉悦感受,使其在获得美感的同时对影片所要建构的特定意识形态产生好感与认同感。
第五章,讨论宣传性纪录片与伦理情感之间的关系。伦理情感主要是某种“应然”状态的诉求,属于行为理性。本章主要集中于自下而上的协商式的现代伦理原则建立模式的讨论,包括演绎推理、对比推理与因果推理三种重要模式。伦理情感通过推理模式,激发观众产生“应该做什么”的道德感,从而协同观众认可影片所传达的特定意识形态。
结语。本部分将综合讨论三种情感类型之间的关系。在感性与理性维度上划分,宗教情感偏向感性,伦理情感偏向理性,审美情感则处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阶段;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审美情感以信息的“实在性”呈现为主,宗教情感与伦理情感偏向于信息的“抽象性”呈现。总的来讲,不论宣传性纪录片如何“煽情”,都无法脱离“逻辑实证主义”原则,但是,逻辑建构的背景,是基于利益关系的特定意识形态的表达与呈现。因此,总体来讲,不论通过何种情感形式,都无法掩盖为达到宣传目的而产生的特定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当然,这也与纪录片自身与观众之间的关于“真实”的约定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