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飞秒激光成丝相互作用及诊断方法

刘佳  
【摘要】:超短激光脉冲在空气中传输时会出现自聚焦,多光子电离,频谱展宽和相位调制等物理现象。当Kerr自聚焦和电离产生的等离子的自散焦效应可以比拟时,在空气中形成一种自引导的等离子体通道,称之为“飞秒光丝”。飞秒光丝在大气遥感、污染物检测、THz及谐波产生、闪电诱导、激光致雨及脉冲压缩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飞秒光丝的基本特性,包括其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峰值功率密度、芯径大小及长度、等离子体寿命、脉冲宽度等对于光丝的控制及应用及其重要。 本论文围绕空气中飞秒光丝及光丝相互作用产生的等离子微通道带来的时空调制、折射率及相位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光丝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维及多维折射率周期性调制的离子体微通道。实验上通过光丝中共轴传输的三次谐波衍射证明了折射率周期性调制的等离子体结构可以作为一种等离子光栅,探究了三次谐波的衍射角度随非共线光丝夹角的变化关系以及等离子光栅的时间演化特性。相较于传统的光学光栅,等离子光栅是一种具有超高损伤阈值、低成本、长寿命、周期可调谐及易于多维扩展的新型光子学器件。 2.基于光丝相互作用导致的作用区域荧光辐射强度的急剧增强,提出了通过光丝相互作用高效产生高密度自由电子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强聚焦中的光丝分裂及调制不稳定性。通过共轴全息成像方法研究了不同情况下的光丝传输、分裂及演化,精确测量光丝及等离子体微通道中的电子密度,证明了光丝相互作用产生的等离子微通道中的电子密度相比单根光丝的电子密度增大了10倍。 3.研究了光丝荧光中分子、离子荧光谱线、等离子超连续谱、原子谱线的时间发射特征及等离子体电子密度随时间的演化关系,指出光丝荧光辐射和ns激光脉冲击穿光谱的时间发射差异。此外,通过对单根光丝和等离子微通道进行荧光标定,证明光丝相互作用区域突破了单根光丝中存在的强度钳制,给出了120TW的新钳制强度值。并初步探索了等离子体微通道在大气检测中的潜在应用。 4.发展了一种基于分子排列取向的瞬时双折射效应的超短脉冲诊断方法MX-FROG。有效地解决了传统FROG进行脉冲测量存在的相位匹配问题,可用于任意波段、宽频谱及复杂脉冲的精确诊断。利用MX-FROG方法成功的实现了紫外超短脉冲、光丝激发的超连续谱脉冲以及-10fs的超短脉冲的测量和诊断。 5.基于MX-FROG,通过比较具有相似特性的原子气体Ar和分子气体N2在脉冲测量过程中的不同来表明Kerr效应和分子排列取向的区别和联系:Kerr效应和分子排列取向均可以作为超快光学快门来进行脉冲的精确诊断,其区别在于分子取向的时域走离、复现性及强的折射率调制,可以用于极端条件下如微弱脉冲、复杂脉冲的诊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陈谋楷;;脱泡前分系统生产无光丝和有光丝[J];人造纤维;1996年01期
2 孙君飞;;只要这雪还在下[J];小溪流(故事作文);2016年12期
3 云中客;超强的光丝[J];物理;2003年10期
4 李晓璐;白亚;刘鹏;;激光等离子体光丝中太赫兹频谱的调控[J];物理学报;2020年02期
5 徐燃霞,葛明桥,李永贵;蓄能型夜光丝的染色性能[J];印染;2005年18期
6 阙佛兰;朱祎俊;张长谋;张煌忠;;反光丝嵌条涤纶格子布的生产实践[J];上海纺织科技;2018年07期
7 李明建;75dtex/18f锦纶6有光丝生产工艺[J];合成纤维工业;2000年06期
8 尹晓龙;;梦敦煌[J];四川文学;2014年23期
9 邱华,虞国炜,葛明桥,张海泉;稀土铝酸盐夜光丝的网络加工技术[J];上海纺织科技;2003年02期
10 刘作业;史彦超;胡碧涛;;空气中等离子光栅诱导探测光丝三次谐波辐射放大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18期
11 潘秋英;;粘胶无光丝产生低强、低伸的原因和解决措施[J];人造纤维;2005年02期
12 李波;唐章成;朱精华;;光丝/尼龙绞纱染整工艺[J];印染;2008年14期
13 董奎勇;;恒力:打造世界级超亮光丝产业基地——“亮丝隆”超亮光丝新产品发布会日前举行[J];纺织导报;2007年02期
14 侯斌奎;;三月粘胶长丝价格平稳上升[J];纺织服装周刊;2007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凌新;王文凤;邵雪明;;泡泡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及数值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2 李黎;张修佳;;华发林与中药的相互作用[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3 邢达;;活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行为的实时监测及光学可视化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张海丹;李长江;刘丽敏;张国忠;;强脉冲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热效应及其计算机模拟[A];第三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5 孙仁;章家骅;;三个物体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李杨;杨季冬;;钯(Ⅱ)离子与巯嘌呤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秀荣;;药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化学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高闯;刘进;郑小平;王建中;杨仲乐;;睡眠过渡过程的形态学变化[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益平;;药物与饮食相互作用[A];浙江省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肖桂荣;张莹;马晴;徐珽;;抗结核药物相互作用管理的国内外指南分析[A];2014年全国医院药学(药物安全性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11 刘震;吕辰晨;毕晓东;王双寿;叶金;李前进;;相互作用表征新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3分会:分析可视化及交叉学科新方法[C];2014年
12 王黎;侯新朴;;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与膜电性[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13 刘天晴;郭荣;;表面活性剂对药物-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4 卜秀云;王瑾;;重视中草药相互作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5 王凤芝;蔡映云;雷力力;付小平;;食物与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相互作用[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6 杨峰;陈锦灿;黄明东;;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人血清白蛋白与酞箐锌相互作用[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7 胡勇;周正威;郭光灿;;可集成量子计算中的非近邻相互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8 郭旗;胡巍;欧阳世根;;非局域空间孤子及其相互作用[A];介观光学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9 石霞;张佳栋;;耦合簇放电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函数[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20 付长亮;佟春芳;王曼柳;高宇欣;龙勉;;整合素-ICAM-1相互作用的二维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佳;飞秒激光成丝相互作用及诊断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作业;飞秒光丝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和原子、分子体系的量子相位操控[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杨旋;超短强激光脉冲成丝间的相互作用对光丝传播过程及其非线性效应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峰江;超快激光在液态水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高慧;超快激光光丝阵列产生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陆培芬;分子排列控制超短脉冲非线性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石理平;深紫外飞秒激光成丝物理及其在超快光谱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蔡华;基于分子取向的飞秒脉冲传输[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雷豪志;纳米尺度上多肽与磷脂膜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10 方华;密度泛函理论在闭壳层相互作用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11 周犀;预测分子相互作用网络及基于网络的系统生物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12 陈鹏程;人类分子相互作用在线资源及多物种的基因集功能关联分析工具的建立[D];浙江大学;2015年
13 贾强;关于D膜动力学与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
14 潘金水;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与跳跃断裂易位蛋白相互作用的验证[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15 王博;光和微纳结构的量子和光学相互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
16 时术华;HIV-1蛋白酶与抑制剂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7 乔通;“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中的重要概念及其学习进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8 李晓峰;一种新的研究生长素与其它激素相互作用的体系的建立[D];兰州大学;2009年
19 王益鹤;2DOF双足模型参数分析及其在人与结构相互作用中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0 卫赛赛;血管生成素相互作用蛋白质的鉴定及其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斌;水下正极脉冲流光放电冲击波流场与声场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徐燃霞;蓄能型夜光丝染色性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3 周燕;强聚焦参数对飞秒光丝四波混频强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
4 童玉琪;基于分子排列的飞秒光丝及太赫兹产生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祥野;丙醇异构体的光丝非线性光谱传感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张一三;紫外飞秒激光相干光场空间调制对光丝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梦瑶;强飞秒激光在火焰和空气中诱导的荧光和激射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8 林明志;拟南芥分子相互作用网络的预测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储著朗;线粒体膜间隙内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10 贾甜;离子与线性分子之间长程相互作用的精确表达[D];西北大学;2020年
11 杨程成;相互作用网络的鲁棒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2 王攀;利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D];河南大学;2014年
13 罗舟;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高层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4 赵慧;中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形成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年
15 刘旭升;演化博弈中的条件相互作用[D];兰州大学;2014年
16 任标;强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多孤子的相互作用[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7 郝舣航;一维P波吸引相互作用下费米气体的严格解研究[D];鲁东大学;2021年
18 朱守鹏;接触算法在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中的应用[D];广西工学院;2012年
19 余蔚明;药物—靶标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0 许津瑞;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的预测[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我国制成自发光夜光丝[N];科技日报;2003年
2 记者 韩晓;阳光丝业广北农场万亩桑园基地揭牌[N];东营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家洲 梁莉萍;恒力:打造世界级超亮光丝产业基地[N];中国纺织报;2007年
4 记者 彭科峰;研究证实分子间存在长程相互作用[N];中国科学报;2015年
5 ;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理(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6 记者 李山;德科学家精确模拟电子与光相互作用[N];科技日报;2020年
7 记者 冯卫东;新技术可揭示蛋白间相互作用[N];科技日报;2014年
8 汪洋;恒力化纤超亮光丝新品通过鉴定[N];中国纺织报;2008年
9 记者 刘霞;新技术能实时监测单个细胞间相互作用[N];科技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刘海英;科学家绘出人类与病毒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图谱[N];科技日报;2019年
11 本报记者 吕联义;相互作用 并驾齐驱[N];乌海日报;2013年
12 ;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理(二)[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3 记者 耿挺;科学家揭示衰老与纤毛之间相互作用[N];上海科技报;2021年
14 通讯员 潘怡蒙 张鸯;协同创新:相互作用中的共振和放大[N];中国教育报;2012年
15 刘霞;美绘制出最完整脑神经相互作用图[N];科技日报;2012年
16 记者 崔凌云;利用“转移”促进“转型”相互作用相互强化[N];兰州日报;2012年
17 记者 聂翠蓉;水与光相互作用首次发出激光[N];科技日报;2016年
18 记者 韩扬眉;光子间量子相互作用有了连续“可调器”[N];中国科学报;2021年
19 记者 刘霞;光子与成对原子首次实现相互作用[N];科技日报;2021年
20 姜楠 遥远;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N];吉林日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