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纳米线电、磁和热性能研究及应用
【摘要】:作为重要的一维材料,纳米线受到广泛的关注。一维纳米材料,特别是半导体一维纳米材料,在电、光、热、磁等方面表现出独特和优越的性能。硅纳米线由于和现代半导体工艺相兼容,成为重要的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之一。化学刻蚀法实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成效率高以及重复性好,成为制备硅纳米线的最理想的技术之一。化学刻蚀法制备的硅纳米线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同时,表面包裹无定型氧化硅,因此可以看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硅纳米线。在核/壳界面附近,存在大量未饱和悬挂键。这些悬挂键形成表面缺陷态,对硅纳米线的电、光、热、磁等特性产生影响,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一,分析了无电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的生长机理。通过对贵金属离子、贵金属、硅离子和单晶硅氧化还原电势的分析,提出贵金属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作为氧化剂被还原,硅作为还原剂被氧化。例如用AgNO3和HF混合溶液刻蚀硅片,被还原的Ag作为原电池阴极,硅纳米线作为电子传输通道,带负电,不容易被氧化,从而保留下来。制备生成的硅纳米线表面呈锯齿状,说明刻蚀过程遵循硅各向异性原理。
第二,研究了硅纳米线表面顺磁缺陷。采用通过电子自旋共振表征硅纳米线中缺陷,发现未经处理的硅纳米线表/界面存在三种不同的缺陷。其中大约95%的自旋密度由硅纳米线Si/SiO2界面悬挂键(Pb缺陷中心)引起,剩余5%由氧缺陷引起。这些缺陷都会影响硅纳米线电/热传输机制。同时,硅纳米线表/界面未饱和悬挂键具有顺磁性,对硅纳米线磁性复合材料的磁特性也会产生影响。
第三,研究了硅纳米线电流传输机制及Pt/p-SiNWs肖特基结的特性。硅纳米线表面缺陷态引起硅纳米线表面形成耗尽层,费米能级被“钉扎”。通过制备Pt/p-SiNWs肖特基结验证了硅纳米线中电流传输机制为缺陷辅助隧穿机制,从而也说明了硅纳米线高的表面态能够对硅费米能级实现“钉扎”,提高了硅纳米线中电子输运的能力。
第四,研究了硅纳米线磁性。磁性材料的尺寸达到纳米尺寸后,成为单畴磁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增大,表面缺陷和悬挂键增多,出现顺磁特性。如果将磁性纳米粒子沉积在硅纳米线表面,磁性纳米粒子和顺磁缺陷之间相互作用,必然对复合材料的磁性产生影响。制备了Ni/SiNWs磁性复合材料,说明铁磁性纳米粒子和超顺磁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引起复合材料磁性的变化。
第五,研究了硅纳米线热电性能。无电化学刻蚀制备的硅纳米线表面包裹无定型自然氧化层。氧化层中存在大量缺陷。缺陷态形成核/壳界面势垒差,形成界面内电场和耗尽层,降低了硅纳米线热传输有效面积,增大了表面声子散射率,减小了硅纳米线热导率,提高了硅纳米线的热电性能。通过拉曼光谱法研究了核/壳双面硅纳米线阵列热电性能,其热导率为0.59Wm-1K-1,优值为1.68,热扩散系数为0.007cm2/s,体现出优异的热电性能。
总之,SiNWs已经在电、热、光、磁等领域显现出良好应用潜能,很有希望成为纳米传感器等纳米电子器件的潜在应用半导体材料。
|
|
|
|
1 |
裴立宅,唐元洪,陈扬文,张勇;掺杂硅纳米线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4年04期 |
2 |
曾湘波,廖显伯,王博,刁宏伟,戴松涛,向贤碧,常秀兰,徐艳月,胡志华,郝会颖,孔光临;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硅纳米线掺硼[J];物理学报;2004年12期 |
3 |
;一种单晶氧化硅纳米线的合成方法[J];无机盐工业;2006年04期 |
4 |
;山西煤化所碳化硅纳米线研究取得新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S1期 |
5 |
白志刚,张洪洲,丁埃,杭青岭,俞大鹏,冯孙齐;准一维纳米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98年05期 |
6 |
冯孙齐,俞大鹏,张洪洲,白志刚,丁彧,杭青岭,邹英华,王晶晶;一维硅纳米线的生长机制及其量子限制效应的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99年10期 |
7 |
李乐愚,丁炜,李碧波,俞大鹏,张树霖;硅纳米线拉曼光谱的波长选择效应[J];光散射学报;2000年03期 |
8 |
刘建刚,范新会,陈建,于灵敏,严文;热蒸发铜粉法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
9 |
;北京大学纳米线项目组“小尺度”展示大科学[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0 |
于灵敏,范新会,刘春霞,严文;环境压力对硅纳米线及硅微米晶须生长的影响[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1 |
朱美光;张健;王志亮;马殿飞;;结构为Pt/SiNWs/n-Si/Al肖特基二极管的电子特性(英文)[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
12 |
李梦轲,陆梅,王成伟,力虎林;取向碳纳米管/硅纳米线复合阵列的制备[J];中国科学B辑;2002年03期 |
13 |
唐元洪,裴立宅;掺杂硅纳米线的光电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S1期 |
14 |
陈扬文;江素华;邵丙铣;汪荣昌;;高压条件下合成硅纳米线[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
15 |
赵文超;王建涛;王辉;张晓宏;;芘分子共价修饰的硅纳米线制备及其发光性能表征[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1年02期 |
16 |
周光文,张泽,俞大鹏;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显微结构[J];中国科学A辑;1999年01期 |
17 |
傅中;付妍;胡慧;邵名望;潘世炎;;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研究硅纳米线的能带结构[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9期 |
18 |
肖义明;;硅纳米线电池[J];技术与市场;2008年04期 |
19 |
杨娟玉;卢世刚;阚素荣;张向军;丁海洋;;电化学法制备硅纳米线[J];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04期 |
20 |
龚文莉;万丽娟;张健;;图形化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