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互联网发展阶段研究(1994-2011)
【摘要】:1994年4月,中国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联网。1995年1月上海即面向社会和普通家庭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与北京同时成为中国首批开展互联网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两个城市之一。研究上海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对于研究互联网使用在中国社会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代表意义。
依据互联网技术升级、社会应用丰富、信息产业周期与政府管理政策,依据这样一个多指标的阶段划分标准,将上海互联网发展至2011年近20年的过程划分为3大阶段,从而得出互联网在与本地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作为通讯技术、信息交流与社会交往工具、社会生活平台的发展阶段。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阶段,其作为通讯技术集中在高校与科研院所使用。1987年中国建成电子邮件节点,使得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便捷传播得到实现,在此过程中北京建成全国第一个局域网。自中国全功能与世界互联,上海成为信息技术研发、信息产业试点与安全实现领域重要城市,随着全国第一个独立网站向社会开放即中文网站丰富,上海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在第二阶段上海家庭实现宽带接入,政府向社区女性推广并培训,互联网快速实现与社会的融合。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为技术向服务功能的转变奠定根本基础,直接推动中间层面信息服务企业发展,从而支撑起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实现互联网向社会生活扩散与渗透的可能。随着互联网承载着信息交流功能,更多的社会关系与商业机会迁移至这一新平台,从而web2.0阶段全面来临,信息类服务日常化。
在当前阶段,世博会的成功呈现出互联网与日常服务对接的完全可能,全新的社会生活平台正在向公众开放。“无线城市”战略将呈现数字社会的变革,当手机等多种互联网接入终端在空间环境中实时更新信息,移动生活的景观将会全新展演,微博及其引领的社会舆论风潮将会促进公共政策制订,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及文化产业呈现深度转型。
研究由绪论、正文与附录三部分组成。绪论讨论研究缘起与具体设计;正文第一章至第四章呈现、分析与研究上海互联网作为通讯技术、信息交流工具、社会交往工具、社会生活平台的发展阶段;附录则尝试用《新民晚报》近20年互联网相关新闻报道来验证此项研究,证明上海互联网发展阶段的划分与其经历的转型,以实证的方式来补充与丰富主体部分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