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研究

刘嘉秋  
【摘要】:随班就读是我国实现融合教育的主要途径,该政策的推广使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能在普通学校中接受教育。这些残疾学生享有和正常学生一样的受教育权利,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发展其优势的潜能。但就师范生而言,他们可能对残疾学生持有刻板印象并会将之带入未来的教学岗位中,这些刻板印象会妨碍师范生以客观正确的眼光看待残疾学生,使残疾学生的个性特点被忽视,进而影响到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效果。因此,考察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十分必要,一方面研究需系统地了解师范生所持刻板印象的现状,另一方面研究也应探讨这种刻板印象的有效干预途径。 围绕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这一主题,本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了5项分研究以系统地考察师范生所持残疾学生刻板印象的现状。其中,研究一采用自编的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调查问卷考察了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外显刻板印象的存在性和特点,并发现师范生被试在问卷上对残疾和正常学生的评分情况存在明显不同,被试在问卷坚韧性因子上对残疾学生的评价更为积极,而在适应性因子上对残疾学生的评价则更为消极。研究二则通过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了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内隐刻板印象的存在性和特点。该研究发现,师范生被试采用同一反应键位对残疾学生和贬义属性词的反应时更短,内隐联想测验效应明显。研究三同时使用直接和间接的测量工具比较了师范生对智力残疾、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3类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异同,其结果显示被试在问卷中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评价最为消极,而对听力和视力残疾学生的评价则比较接近且较为积极;而在内隐联想测验中被试对3类残疾学生反应项目的反应时较为接近,针对不同类别残疾学生的内隐联想测验效应值间并未发现显著差异。研究四主要关注的是刻板印象的内容,通过双维结构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的测量,该研究发现在外显层面上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内容呈低能力高热情的结构;在内隐层面上则呈低能力低热情的结构。最后,研究五对前4项研究中的直接和间接测量数据进行了IEC分析,并发现师范生所持有的外显和内隐刻板印象间不存在明显的结构关系。 本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关注的是特殊教育培训对师范生所持残疾学生刻板印象的影响,该部分中的研究六采用短期的特殊教育培训对非特教专业师范生所持有的刻板印象进行了干预,并使用残疾学生刻板印象调查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在培训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进行了测量。前后测结果显示,培训后受训师范生改善了在问卷坚韧性、适应性和聪慧性三个因子上对残疾学生的评价,但其在内隐联想测验中的表现变化不大。 根据上述结果,师范生对残疾学生持有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具有双极性的特点,其内容结构代表了残疾学生的社会弱势地位,且外显和内隐刻板印象的表现是相互独立的。另外,本研究发现特殊教育培训对师范生所持的外显刻板印象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干预效果不明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伍艳;丁道群;;人际认知中刻板印象激活和应用的影响因素剖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1期
2 王美丽;;师范院校女研究生成就动机状况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3 刘珍珍;;女性新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从“李宇春现象”看传媒影响下的女性形象[J];民族艺术;2006年02期
4 程慧君;孟红;;儿童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4期
5 马飞;;从几部大片看好莱坞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张艳红;佐斌;;情绪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测量[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索向兴;教师必须克服对学生的认知偏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殷明;;社会发展与中学生的双性化性度取向[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9 康初莹;;电视广告中人物角色表现的刻板印象调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黄约;;歧视性“性别刻板印象”的伦理探究及干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1 李芳;贾林祥;;大学生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SEB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2 徐曼;王贺;;刻板解释偏差测量内隐刻板印象[J];黑龙江史志;2010年23期
13 黎莎;蓝云曦;佘洪;;体育人物的刻板印象及变化探析——以《中国体育报》为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4 林诚彦;李文康;;对高中体育类考生学习刻板印象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年04期
15 王勇慧;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研究[J];青年研究;1999年09期
16 廖熹;高小茹;;《山海经》的跨文化内涵解读[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7 张宏树;;刻板印象:影视误读的话语主体——以电视剧《乔家大院》的解读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8 朱莱;王娟;;消费时代男女性别刻板印象的颠覆——“超女”、“好男”的亚文化反叛[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9 刘会凤;;浅析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唐人街”意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0 金玉;谈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刻板印象[J];辽宁财专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孫旻暐;林秀珍;邱敏綺;王瑞興;蘇完女;;華人社會中的刻板印象與接觸假說確定——以臺灣大學生為樣本[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王彭;葛国宏;严建雯;张红;;大学生独生子女刻板印象及其内-外群体效应[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连淑芳;;刻板印象的研究溯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沛;;刻板印象与社会情景因果建构的相互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张陆;佐斌;;IAT在测量刻板印象中的属性类别标签效应[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隋毅;车宏生;陈慧;;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唐程艳;杜秀芳;王颖霞;;内、外群体刻板印象的选择性加工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沛;杨亚平;;刻板印象表征中的功能性模块[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杨建伟;解丽丽;李寿欣;;刻板印象的信息加工模型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赵景杨;;儿童性别认定与性别角色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蕾萍;中国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结构、来源和后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磊;语义刻板印象认知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3年
3 陈莉;刻板印象的心理表征:组织结构及其特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珊明;基于外显和内隐测量的权力刻板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嘉秋;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连淑芳;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卢长宝;销售促进强度与效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兰继军;北京、西安部分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态度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傲;网络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10 张立敏;印象管理与女性健身活动及心理健康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磊;民族刻板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廖礼惠;数学领域中性别刻板印象威胁与成就目标定向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孙璐;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D];苏州大学;2004年
4 郭冬玲;刻板印象的反叛:评谭恩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艳梅;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干预[D];苏州大学;2010年
6 孙利;青少年对若干国民或民族的刻板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灿华;中国新闻传媒女性报道的失误与矫正[D];广西大学;2004年
8 李晓庆;刻板印象功效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付洁;刻板印象的生成与变化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徐伟伟;刻板印象的生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娟 刘明 (本报记者 董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刻板印象松动的契机[N];中国经营报;2008年
2 韩向东;刻板印象与群体间的语言偏见[N];吉林日报;2011年
3 王凡;理科天赋女不如男?潜意识里有偏见[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朱洁琼;民族团结教育可引导 民族刻板印象走向积极[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胡建辉;改变对女性的“刻板印象”[N];法制日报;2002年
6 李嘉;用“心”克服偏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广州体育学院教师 党西民;引导方能走出刻板印象[N];东莞日报;2010年
8 李巨川;浅谈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汤明旺;消除西部“刻板印象”[N];中国信息报;2006年
10 南方日报记者 谢思佳 见习记者 钟啸;颠覆刻板印象主推美酒低碳[N];南方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