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临终关怀已成为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迅速增长的新的服务需求。在发达国家,由志愿者、全科医生、宗教人士等构成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非常成熟。而在我国社会化的临终关怀服务,服务建设亟待提上议事日程。传统的医疗服务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临终关怀所需具备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以及痛苦减轻,由此人们已经愈发感受到建立完善专业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紧迫性。近30年来,上海市临终关怀服务始终处在全国主导地位,且在试点推行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海市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事业从起步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随着社会关注度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临终关怀服务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临终关怀服务事业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整合紧缺的临终关怀医疗护理资源,实现全市临终关怀服务的均衡发展,在培育专业化的临终关怀服务人才、设施建设等方面有着更大的提升完善空间。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对上海市的高龄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访问,重点分析现行临终关怀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表象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观念理念、资源分配、利益阻碍等深层次原因为落点,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社情以及传统观念,对上海市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寻找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索建立以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机构为平台,居家临终关怀服务为主导,医疗机构和心理疏导机构为配合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通过研究调查发现,上海市临终关怀服务政策落实不到位,主要在硬软件设施的配套落实、专业人员的培养、公众引导宣传等方面有待提高。此外,临终关怀政策仅限于特定人群中部分人员,政策覆盖面不足,导致不能有效顾及到整个群体,这与临终关怀服务的初衷有所偏离。结合上海市的城市发展,社区——家庭为单位的临终关怀服务是加大服务覆盖面的有效途径,加强建设完善点对点的覆盖体系,尽快出台服务标准,有利于临终关怀服务事业的推广。为更好地让老年临终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以平和安详的方式走完最后的旅程,笔者通过本次研究尽可能提出合理、可行符合国情、社情的临终关怀服务解决方案,借以推广临终关怀服务的服务覆盖面,强化上海市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为上海市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事业建言献策,实现老年人真正的“安心上路”。
|
|
|
|
1 |
喻欣
,龚洪玲;对临终患者疼痛体验的理解[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年11期 |
2 |
陈骅;试论临终患者的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6期 |
3 |
宋秀琳,陈爱菊,陈瑞红;对临终患者护理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年08期 |
4 |
李艳群,张孟喜,付桂香,李文英,赵丽华,范勇,汪志红,彭雷;临终患者亲属心理障碍89例多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年05期 |
5 |
陈淑凤;朱建霞;;与临终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15期 |
6 |
柴玉琼;;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J];甘肃中医;2006年12期 |
7 |
刘新美;;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4期 |
8 |
侯芳丽;齐春惠;刘玉梅;齐风玲;;老年临终患者2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15期 |
9 |
李秀华;;临终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8年12期 |
10 |
张利霞;孙晓芙;;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关怀[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07期 |
11 |
朱冠芹;;临终患者对沟通与交流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
12 |
李青云;;临终患者的护理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
13 |
王叶蒂;;临终患者的心理支持及护理探讨[J];吉林医学;2010年06期 |
14 |
刘丽菊;;浅谈对临终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7期 |
15 |
张晓霞;迟婷;;癌症临终患者身心灵的全人照护个案[J];甘肃医药;2011年08期 |
16 |
高峰;;将帮助临终患者活的更好的问题谈透[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07期 |
17 |
闫丽;朱红芳;;以患者为中心,做好临终患者的身、心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07期 |
18 |
朱仕绉;赵冬梅;;人文关怀在老年临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2年04期 |
19 |
朱延斌;;临终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08期 |
20 |
成芳;王晓辉;;临终患者的终末关怀[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