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模式变革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已经成为深化职教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元问题。新时代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劳动技能迭代朝向关键能力的提高,传统的高职教育受到新挑战。因此,探索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成为时代的新命题与研究的新课题。本研究就此提出三大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现状如何?二是新时代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如何变革行之有效?三是有效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创新模式应如何运行和推广?围绕三大问题,本研究按照“先破后立”的思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线索展开研究。具体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就关键能力、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高职产业学院的现有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与分析,并进行了评价与反思。其次,依据国际主流职业教育人才关键能力培养现状与结构标准的共同点,设计问卷与访谈提纲,通过问卷与访谈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调研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现状。发现“以学校为中心”的现行模式无法满足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表明高职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变革势在必行。再次,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了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变革的三重逻辑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阐释技能形成、情境学习、职业能力三个理论及其与研究问题的关系,形成理论分析框架,为培养模式变革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国内职业教育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成功案例,为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实践经验借鉴。复次,基于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提出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产业学院模式,采取行动研究法,进行产业学院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通过行动的设计、实施、改进,最后得出成果经验,证明产业学院确是模式变革的答案。最后,为了能更好地完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并推广产业学院培养模式,从制度、组织和个人层面分别提出了对策与建议。通过上述研究步骤,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总结归纳如下:第一,“以学校为中心”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缺乏成效。由于现行模式关键能力培养的满意度不高,模式创新成为关键能力培养亟待突破的问题。第二,校企合作成为高职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变革的正确方向具备理论依据。理论证明高职生关键能力有效培养的模式必须在政策制度的指引下,通过情境化学习,助力学生终身发展。基于理论基础,模式变革的正确方向为校企合作。第三,实践证明高职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的变革需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国内案例经验显示,关键能力是职教人才培养重点,校企合作是共同举措。因此,培养模式变革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选择契合校企实际需求的合作模式。第四,基于产业学院的“融入职场”式的高职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成为正解。理论和实践已证明关键能力培养必须通过某种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在制度政策框架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师资队伍、考核评价,通过情境化学习培养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恰是破题之正解。第五,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变革行动研究总体成功。通过以S高职产业学院为研究对象的行动研究,总结出一套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有效培养模式。受限于有限的时间和庞大的工作量,行动研究虽不完美,但基于两轮实践结果,经验成果值得复制推广,该行动研究可谓总体成功。第六,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在制度、组织与个人层面仍有完善空间。制度层面,政府应加强政策保障;组织层面,校企双方应合力构建关键能力培养的产业学院模式;个人层面,高职学生应立足终身发展角度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综上所述,本研究创新性建构了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并设计了基于产业学院模式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方案。当然,限于关键能力培养的复杂性及研究样本的局限性,本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未来将提升研究广度与深度,持续关注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