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FeCl_3改性陶粒的制备及其吸附除磷机理研究

马文静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局部地区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仍然非常严重。氮、磷元素的过量输入是引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且磷元素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为降低水中磷污染物的浓度,寻求一种经济、高效的除磷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诸多除磷技术中,吸附法因具有除磷效果好、简单易操作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吸附材料的选择对吸附除磷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在众多吸附材料中,陶粒因具有原料易获取、功能易修饰且可再生利用等优点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传统陶粒吸附容量相对较小,吸附速率不高,为提升陶粒的吸附性能,对其进行改性已成为研究的焦点。本论文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改性陶粒,主要包括改性剂比选,改性条件优化,改性后陶粒性能指标测试及微观结构表征,吸附除磷特性及解吸再生性能探究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吸磷前后改性陶粒微观结构对比分析等手段探究吸附除磷的微观机理,为Fe Cl_3改性陶粒在吸附除磷中的应用做了有益探索。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改性陶粒的制备及表征研究结论:在改性剂比选实验中,Fe Cl_3改性剂相对于Al Cl_3、Fe(NO_3)_3,具有更好的效果;在最佳改性条件探究实验中,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Fe Cl_3浓度1.5 mol/L、焙烧温度300℃、焙烧时间3 h。在该条件下制得的Fe Cl_3改性陶粒,其空隙率为45.7%、表观密度为1.69 g/cm~3、堆积密度为0.92 g/cm~3。改性陶粒的SEM显示,其表面粗糙,孔隙结构丰富;EDS显示,改性陶粒表面铁元素的相对含量为8.69%;XRD表明,改性陶粒的主要物相为Al_2O_3、Si O_2、Ca CO_3、Fe_2O_3和Fe(OH)_3。(2)FeCl_3改性陶粒的吸附除磷特性及再生性能研究结论:在单因素探究实验中,投加6.0 g/L改性陶粒至浓度为2.0 mg/L的含磷溶液中,在25℃、120 r/min下吸附14 h,磷的去除率为88.6%,效果良好;相同条件下,3.0 g改性陶粒对500 m L初始浓度为1~12 mg/L、p H为3~9含磷溶液的磷去除率均高于67.8%,表明其对磷浓度和p H的适应性良好。在再生性能研究实验中,将6.0 g/L吸磷改性陶粒在0.1 mol/L Na OH溶液中解吸6 h,将解吸后改性陶粒置于浓度为2.0mg/L含磷溶液中吸附14 h,磷去除率为86.5%,与原改性陶粒仅相差3.1%,表明改性陶粒可以有效再生。在动力学特性与等温吸附特性研究实验中,改性陶粒的吸附除磷过程遵循Langmuir模型,表明在固液界面主要发生单分子层吸附;同时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改性陶粒主要依靠化学吸附作用除磷。(3)FeCl_3改性陶粒吸附除磷的微观机理研究结论:改性陶粒吸磷后的SEM和XRD表征结果显示,其表面被大量Al PO_4和Fe PO_4絮状体包裹,表明Al~(3+)、Fe~(3+)与PO_4~(3-)的化学沉淀反应是改性陶粒的吸附除磷机制之一;吸磷后,FT-IR、XPS谱图中出现了M-OH、M-PO_4的特征峰,CO_3~(2-)特征峰的面积减小以及Fe 2p谱图发生了变化,表明吸附体系中存在M-OH与磷酸根/磷酸氢根形成M-O-P的配位作用、CO_3~(2-)与磷酸根/磷酸氢根的离子交换作用以及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原子与磷酸根/磷酸氢根形成O-M-O=P的强配位作用,这与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改性陶粒主要组分与吸附质磷酸根/磷酸氢根间成键方式的结果一致。此外,改性后引入的Fe(OH)_3和Fe_2O_3具有更小的LUMO能级值和电子能级差,表明Fe(OH)_3和Fe_2O_3对磷酸根/磷酸氢根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更容易参与到它们的吸附过程中,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改性后陶粒更具除磷优势的原因。本文基于磷污染现状与除磷需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剂除磷材料——Fe Cl_3改性陶粒。改性陶粒对模拟废水除磷效果以及微观吸附除磷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本论文制备的改性陶粒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与再生性能,在污水除磷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杨永民;乔瑞龙;谢晓庚;张同生;刘晓飞;;陶粒的FeCl_3负载改性及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5期
2 夏光华;谢穗;赵晓东;廖润华;;多孔悬浮陶粒制备及荷正电改性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10期
3 史斌;郑晓斌;苏延辉;耿学礼;邢洪宪;;改性疏水陶粒在水平井完井控水中的研究试验[J];石油化工应用;2021年05期
4 高桂青;鞠治杰;鞠海燕;;改性陶粒的制备及其过滤去除有机物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5 唐伟博;江嘉翔;肖治国;钟海伦;成岳;;铈改性多孔陶粒处理高氟地下(表)水的试验研究[J];环保科技;2020年01期
6 高桂青;鞠治杰;;改性陶粒过滤去除有机物的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李惠娴;李寿德;杨寰宇;张树伟;王英帆;;同心聚力共谋行业绿色发展(二)——2021年陶粒产业调研报告[J];砖瓦;2021年12期
8 胡凯;张泽勇;周强新;方宇轩;李文;张炜;张稳;樊赛飞;;工程渣土烧制轻质陶粒的实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22年01期
9 闫红利;;利用工业废渣制备重质陶粒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混凝土世界;2022年03期
10 童思意;刘玉林;刘长淼;;陶粒原料对烧胀陶粒膨胀性能的影响[J];非金属矿;2022年02期
11 殷伟;徐玉桂;韩爱民;王志华;申志福;;浸泡吸水条件下陶粒土的抗剪强度[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年07期
12 吴宇豪;盘荣俊;周治洲;魏鑫;;超声波处理免烧陶粒及其保温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21年01期
13 杨晓伟;张爱生;曲俊蓉;杨柯;许建华;朱英;;油田污泥基高强陶粒的制备及性能优化[J];硅酸盐通报;2021年01期
14 钟飞升;张雅丹;常成;张希兴;李家波;冀运东;;烧结陶粒砂在树脂砂中的应用效果[J];铸造技术;2021年01期
15 高鹏;徐悦清;曹云;韩燕;刘荣;;淤泥基免烧陶粒的制备及性能影响因素[J];硅酸盐通报;2021年03期
16 葛晓永;徐玉桂;张军;王志华;申志福;;超轻陶粒土的一维压缩特性及其微观机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年13期
17 牛改玲;;吴忠市陶粒页岩烧胀性能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2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润竹;田曼丽;蒋正武;杨正宏;;生物质燃料烧制轻质陶粒技术研究[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徐峰;;上海及周边地区陶粒的生产及市场应用简析[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伟高;曾广炜;徐贵明;万德荣;杨湖光;;研制银矿尾矿砂高强陶粒的尝试[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金守福;;关于利用石粉渣烧制人造轻质骨材(陶粒)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翟旭;李彦;李亮;姜彬慧;;介孔陶粒对污水中磷的吸附去除研究进展[A];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6 叶春炉;;黏土矿物对陶粒膨胀过程的影响[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烈芳;宋淑敏;;黏土类陶粒生产技术及发展综述[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肖汉光;卢俊辉;高斌;;宜昌高强陶粒的应用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9 田斌守;;利用泥岩研制高强陶粒[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征;郭玉顺;李雪;;煤矿剥离土高强陶粒的焙烧机理研究[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1 宋绍铭;田倩;;陶粒吸水性能的讨论[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2 唐笑;杨长辉;;高强陶粒吸水性能研究[A];新型建筑材料技术与发展——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新型建筑材料论文集[C];2003年
13 金守福;;关于用碎石烧制人造轻质骨材(陶粒)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4 李平江;刘巽伯;;国产高强陶粒的性能和结构[A];“第八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5 秦岭;陈永桂;许卓朋;彭银波;;陶粒的开发现状及市场前景初探[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6 杨合;王晓飞;高明磊;段培宁;;转炉钢渣掺量对陶粒膨胀性、密度和强度的影响[A];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2年
17 马芸仙;;用沸腾炉排渣生产超轻陶粒[A];“第九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8 仇心金;余春文;仇峥;;污泥陶粒的生产及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A];轻骨料工业发展及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9 何文丽;何灿;;粉煤灰陶粒的应用[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20 曹明莉;王立久;;免烧型镁制陶粒的研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章金骏;污泥烧制陶粒的技术路径与控制因子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何心伟;FeCl_3催化的“一锅”串联反应合成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3 刁炳祥;掺混电镀污泥焙烧陶粒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詹欣源;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与电解锰渣重金属协同稳定化机理及陶粒资源化研究[D];重庆大学;2020年
5 陶庆胜;聚醚酰亚胺改性氰酸酯体系的反应诱导相分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丁小平;基于多孔颗粒内养护的低收缩混凝土设计及相关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9年
7 周爱姣;木炭曝气生物滤池的特性及效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罗晖;污水污泥页岩建筑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秦兆鲁;聚磷酸铵阻燃协效改性及其阻燃聚丙烯性能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南;改性吸附材料对恶臭气体的吸附效应与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1 李玲;聚酰亚胺齐聚物改性高性能树脂基体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12 刘小云;双马来酰亚胺改性体系相分离的几个物理和化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13 廖卢艳;基于粉丝生产的湿热改性甘薯淀粉性质及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14 刘新亮;蔗髓改性制备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及其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5 汤烜祎;改性泥炭吸附水体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及其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16 岳敏;污泥的粉煤灰调理和污泥陶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7 黄耀葛;亲水性单体改性人工林杨木细胞壁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0年
18 熊宇;无机改性处理对牙本质粘结性能影响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9 牟绍艳;压裂用支撑剂相关改性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20 李际会;小麦秸秆炭改性活化及其氮磷吸附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文静;FeCl_3改性陶粒的制备及其吸附除磷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
2 高桂青;改性陶粒的制备及其强化过滤的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3 章丹;利用竺山湾底泥制备磁改性轻质陶粒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4 裴婷婷;改性陶粒去除水中全氟化合物和纳米物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5 唐伟博;改性多孔陶粒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0年
6 任万福;缓释微量金属污泥陶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4年
7 谢穗;多孔悬浮陶粒制备及其表面改性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8 王晓霄;复合陶粒吸附除磷性能及再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1年
9 保凯云;固废免烧陶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21年
10 周佳;粉煤灰和生活污泥制备功能陶粒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11 高明磊;利用钢渣制备陶粒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12 沃原;新型陶粒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3 高雄;煤气化细渣自烧结制备高性能陶粒研究[D];宁夏大学;2022年
14 柴艳龙;3D打印陶粒混凝土制备与物理力学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9年
15 陈筱悦;页岩气油基岩屑制备陶粒的工艺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0年
16 息雪立;利用铁矿山废弃物制备陶粒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17 李猛;新型免烧陶粒的制备及其对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18 姚雪燕;城市生活垃圾陶粒化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9 李仁波;污泥陶粒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0 周鹏飞;生物填料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王继红 通讯员 周倩斐;“寰龙”全省首建陶粒窑协同处置污染土生产线[N];衢州日报;2022年
2 李白蕾;生活垃圾=“蜂窝煤”+陶粒[N];福州日报;2007年
3 刘其丕;高强陶粒新材料在津投产[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4 陶粒砂;年产15万吨陶粒砂项目一期生产线投产[N];鹤壁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明毅;东方陶粒为何总能走在前?[N];中国石油报;2002年
6 袁喜宝;全国首家陶粒科研生产企业落户汝阳[N];中国建材报;2015年
7 吴雯;系列陶粒烧结中间试验线通过鉴定[N];中国建材报;2009年
8 驻广东记者 张红;海底疏浚泥+粉煤灰生产新型陶粒产品[N];中国建材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王高和 陈宝;偏关县晋电化工30万m3陶粒项目[N];忻州日报;2009年
10 特约通讯员 崔松良;垣曲着力打造陶粒砂产业集群[N];运城日报;2010年
11 陆德琮 记者 张茁;我省发现大型陶粒页岩矿[N];吉林日报;2004年
12 本报记者 马静璠;成都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发现超大型陶粒页岩矿产资源[N];四川科技报;2021年
13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成都理工大学一科研团队发现超大型陶粒页岩矿产资源[N];四川日报;2021年
14 记者 杨诗国 通讯员 李德平 郭万堂;阳泉陶粒砂产量居全国第一[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15 本报记者 李德平 通讯员 贾海莲;贸促会巧搭“金桥”[N];阳泉日报;2012年
16 本报记者 李德平 本报通讯员 贾海莲;大产能如何实现大效益[N];阳泉日报;2012年
17 崔松良;垣曲刚玉陶粒砂出口量全国第三[N];山西日报;2010年
18 记者 白雪峰 通讯员 李德平;阳泉市陶粒砂全国三分天下[N];山西日报;2010年
19 特约通讯员 崔松良;垣曲“刚玉”陶粒砂出口量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N];运城日报;2010年
20 本报记者 刘喆;陶粒:能否为污泥处置寻条出路[N];中国建设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