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基金业运作机制
【摘要】:
投资基金作为新型的投资工具,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并逐步在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得以重视与发展。投资基金业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产业,伴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世界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投资基金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迅速崛起。据美国投资基金公会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投资基金业的基金数量已超过1万多只,基金资产规模已超过7万亿美元之巨,在国际金融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历史跨入20世纪90年代,投资基金这一新型投资工具悄然在中国问世,深受我国广大投资者的青睐,投资基金业将为中国金融业又添一新型金融产业。
中国投资基金业已经历了六年多的探索与发展,她经历了一段自下而上的探索过程,现已转入了一个自上而下谋求中国投资基金业健康发展的新历程。1997年11月14日,国务院证券委正式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结束了中国投资基金业的自律探索发展的历史,提出了中国投资基金业规范与发展的相关要求,投资基金业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是中国投资基金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基础。但中国投资基金业发展的历史很短,发展中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尤其是我国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球金融一体化使全球金融业正在形成“混业管理”发展态势。而我国金融业发展为适应我国当前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实际需要,正在选择“分业管理”发展模式,金融业发展中发展模式的差异必然影响到投资基金业运作机制的选择。在不同的金融业发展模式中,投资基金业应选择何种运作机制呢,因此,对投资基金业运作机制的超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本文所研究的投资基金业运作机制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机制、风险内控机制、法规约束机制、监管与自律机制等。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以比较经济学理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金融创新理论、信托法、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结合比较各国或地区的基本法律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与金融制度,分析与研究投资基金业在不同金融环境条件下的运作机制。
本文包括导论共七章,约16.8万字。分析结构及其框架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论述了本文论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研究范围。
论文的基本架构及主要新观点,介绍了实证研究与比较分析,横向与纵向的比
较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运作的吻合;
第二章投资基金业的金融效应。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投资基金业运作的有
关适用理论进行评价,论述了投资基金业与现代金融秩序,投资基金业在资本
市场发展中的作用,投资基金业发展与利用外资运作等。
投资基金产生之初的动因就是便于投资者参与国际投资,它是当代全球发
达国家或地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之一。利用投资基金市场方式吸引外资不构
成东道国的外债,既不增加东道国外债负担,形成该国外债压力,又能降低筹
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它与国际金融机构或外国政府贷款和在国际资本
市场发行债券不同,不需要引资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利用投资基金市场
方式吸引外资是更高层次吸引外资的有效方式之一。投资基金作为当代全球发
达国家或地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应积极利用投资基金业为我吸引外
资,本章还进一步研究了投资基金市场与其它市场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外在影响
等;
第三章对投资基金业主要运作机构设置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其中
重点放在对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设置的风险研究及其设置的公平性及效率性。根
据我国现行的金融发展政策,中国投资基金业发展也必将根据中国整体金融发
展政策协调发展。
中国投资基金业在不远的将来,定将成为独立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
的一大产业。因此,根据目前我国金融业发展己选择了分业管理的现行发展模
式,在近一段时间要避免走银证先合后分之弯路,在组建基金管理公司的机构
时不宜硬性规定只能由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发起
股东,这不仅有利于规范与化解证券业运作中的金融风险,也有利于真正保护
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较好地避免与证券经营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
证券公司与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基金管理公司主要发起股东,目前而言,不利于
投资基金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金融业现已采用的分业管理模式的前提下,
随着我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必然也会提出证券业与投资基金业分业管理的问
题,故在投资基金业发展初期的运作机构设置机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