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
【摘要】:
自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西蒙等人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以来,当今的学
校教育一直受到传统智力测验的影响。传统智力测验理论认为,智力具有单一的性质,通过
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的高低。大量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深信这种与生俱来的
能力。于是,智力测验的观念如同在全世界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儿童都得接受单一的、狭隘
的智力测验,以换回一种可以表示儿童聪明程度的“智商分数”(IQ),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尽
量使儿童获得这种高分。这种智力测验的思想反映在教育活动中就形成了“学校教育统一
论”,即在学校教育中应实施“一元化教育”:学生尽可能地学习相同的课程,并且尽可能地
以相同的方式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所有的儿童。衡量儿童学习好坏的最佳手段是频繁的
正规的考试.通过这种考试.学生可以得到表明学生进步或退步的量化的成绩单。这些考试
必须是统一的、标准化了的,以便具有最大范围的可比性。为了与这种可比性的要求相吻合,
学校所要考试的学科就要是最适合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学科,如语言、数学或逻辑等。因此,
在学校里最受到重视的学科无疑是语言、数学或逻辑推理等学科。而那些在测验中难以实施
的学科,如艺术、音乐、体育等在学校教育中是无关紧要的、可有可无的。这种狭隘的教育
观就直接导致了悲观的学生观,即学校教育中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是会成功的,而大部
分学生的学习是要失败的.而成功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体现以语言和数理一逻辑智力占主导的
学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才能是多元的。人除了语言和逻辑-
数理智力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
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以及存在智力。他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
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
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因此,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学
生的不同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
加德纳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都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
智力,但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学校教育如果考虑这些差异,如
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的话,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
米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
本文就是按照这一思路来撰写的。第一章从智力测验的起源论述了智力的概念及其本质
问题,如智力测验方法、g因素等.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斯腾伯格、高尔曼对智力概念
的拓展。第二章分析了多元智力的理论基础、内涵及其对多元智力理论的论争,并对相关问
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忻,如多元智力的基本概念、多元智力的研究方法及其生物学基础等。
第三章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的问题。作者通过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分忻和研究,
从学生观、课程设置、教学策略、社区参与等角度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第四章论述了@
加德纳等人为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而创设的课程项目,如多彩光谱、艺术推进项目等。第
万章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与项目学习问题。作者提出,项目学习是实现个性化教育、培养学
回
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第六、第七章论述了培养学生多元智力的教学策略问题。
第八章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与学生学习风格问题。作者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为学习风格的建
上和实施提供了牢固的理论基础。第九章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与另类评价问题,如实作评价、
档案袋评价等。作者提出,另类评价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本文在论述过程中,既有理论的分析,又有实践的案例,以期构画出多元智力理论与个
性化教育的脉络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