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校性环境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由于环境危机加剧,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社会各界所认识。各国政府都把环境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环境教育业已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模式,其中学校一直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当前的学校环境教育有效性不强,难以承担环境教育教育人们改善环境拯救危机使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重担。究其原因,缺少一个把学校中环境教育的各种形态和各种因素整合起来的系统机制是原因之一。所以本研究旨在通过试点研究,尝试引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这一高度结构化的系统工具,改造现有的学校环境教育,发展一套适合学校的基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全校性环境教育模式。
第一章 前言: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第二章 学校环境教育现状与反思:通过文献检索和个人的经验积累对学校环境教育发展现状做一个概述和反思,其中通过设计评估指标对当前我国绿色学校中环境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学校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考察当前的学校环境教育,可以发现,环境教育的三种形态,即“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通过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中相互脱节,虽然理论上已经提出三者的整合,但明显缺乏实践,以至于实际的环境教育目标集中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很少关注态度的发展和行为的塑造;只要不列入考试,环境教育在课程中就难以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课堂进行多学科的渗透也无法保证环境教育的系统性;学生亲身接触自然和环境以及参与学校环境决策的机会较少,环境教育因此局限于课堂,而游离于校园隔绝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环境教育重新定向,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显然不能适应这一要求。
绿色学校是国内外发展学校环境教育的一种形式,当前,我国绿色学校并没有从学校系统的角度来运作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仍然是部分教师和部分学生的部分活动;一方面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欠缺,另一方面环境教育师资却培训不足;学校也没有把自身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看待,不重视改善学校自身的环境问题。建设怎么样的绿色学校和怎么建设绿色学校是两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三章 学校环境教育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结合:介绍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基本特点,探讨了将ISO14001引入学校的原因,分析了引入的可行性。
之所以引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课程和环保法规等外部压力都要求学校发展环境教育和关心自身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环境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其中,环境管理体系是作为环境教育的工具引入学校,以应对学校环境教育面向可持续发展而需要重建的要求。由于学校与工商企业不同,在学校中完全照搬照抄ISO14001是不现实的。学校引入ISO14001的关键是借鉴它的管理思想和操作机制,所以引入是将ISO14001进行适合于学校的改造从而建立新的环境教育发展模式的过程。
第四章 试点研究:试点研究在三所学校进行。其中以一所学校为主,按照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过程,开展了为时1年多较为完整的试点工作。同时,试点研究的若干环节还在另外两所学校试点,并引入了其他学校的案例。
试点研究通过下列工作进行:思想动员(召开座谈、培训、学校领导决策),
“一
完善学校环境职能机构、发动师生设计表单、开展评审、识别问题,制定方案,
实际运行,实时检查,总结自评。在试点研究中,着力开发了引入ISO14000环
”境管理体系发展环境教育的具体做法。通过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将学校环境评审
的范围确定为环境方针、组织机构、课程、活动、校园污染、校园环境、后勤管
理、对外交流等8个方面;将学校环境因素分为教育、管理、污染、资源、相关
方等因素,识别出食堂废水、校园噪声、校园垃圾、校园绿化、环境教育教学、
环境教育课外活动、学校后勤管理、教室空气、学校环境方针、环境教育领导机
构、对外交流等门个重大因素;相应建立了门个课题小组,分别由一位教师指
导若干学生环保积极分子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环境管理和环境教育中现存的各种
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学校环境方针、目标、行动计划;
在学校历史上第一次把环境管理列入学校环境教育方针,并把环境教育从课程和
活动拓展到学校环境污染控制和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从而使工作计划不仅针对
环境教育也针对学校环境管理甚至学校的全部活动。在计划的实施阶段,除了充
分运用当前己有的环境教育发展手段如课堂渗透、课外活动等,而且开展了师资
培训、校园环境改善、对内对外交流、环境教育档案、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建设。
矿 检查阶段的工作是与实施同时发生的,主要检查了计划实施的进展情况,建立了
自我检查表、评估学生总体环境表现的“绿册”并且发动学生参与检查,以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