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潘世伟  
【摘要】: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以及怎样建设党,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一项紧迫任务。深化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 回溯共产党执政的历程,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起,迄今已有85年的历史。期间,既有旭日般的辉煌,也有急风骤雨式的剧变。从总体上看,苏联执政党的模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个执政党模式。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横广方向的扩展,它又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母本。如果再向前追溯的话,不难发现,苏联执政时期的党建模式只是其革命时期党建模式的简单延伸。于是,一个尖锐而又深刻的问题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那就是源自夺取政权年代的党建模式能否持续而有效地满足和支持执政的种种需要?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80多年的共产党执政历程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必须在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形成突破性的进展,提出新的总体思路、政策设计和操作方案,开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长治久安的新局面。 本文即以执政党党建模式的转型为研究的主线,着重于苏联东欧各国党与中国党的执政党建设实践的比较研究,力求通过前者失政、亡党和后者兴国、兴党的对比分析,提炼出若干具有学术含量和现实价值的规律性认识,来丰富我们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性思考和学术探讨。 全文分为上篇、下篇两个部分,共八章。 上篇部分择取了苏联东欧各国党从执政到亡政的历史倒退为分析对象。 很长一个时期里,苏联东欧执政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中,缺乏失去政权的预警和准备。但是,丧失执政地位和国家权力的无情现 实。却不期而至。这一逆转,极大地震撼了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 迫使他们认真地思考共产党执政规律问题。人们随即发现,执政地 位的丧失决非偶然,是有关国家共产党执政年代的隐患长期积累和 集中爆发的结果。从以往的种种疏忽和失误中,或许能够探寻到失 败的根本缘由。正是那些多方面消极因素的恶性膨胀和交织碰撞, 最终引发出一场剧烈的社会地震,葬送了社会主义凡十年发展的咸 果。透视这一巨变,能够较为全面地总结出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论文认为苏联东欧各国亡政亡党的沉痛教训, 可以转化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贯穿上篇的内在逻辑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包括执政和 党建两个方面的内容;苏联东欧各国执政党的失败是执政模式和党 建模式的双重失败;社会危机时期往往是执政党出现失政、亡党这 一解体综合症的发生期。 第一章对苏联东欧各国党执政晚期的危机状态作了整体分析。 在描述社会危机生成原因、激化过程和蔓延路径的过程中,归纳出 了以重大事件为导火索,各类矛盾的瞬间激化,反对力量组织化, 国家机器的分裂分化,社会、领袖和政权三大危机交织等主要特征。 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苏联东欧各国执政党既没有足够的思想准 备,也缺乏相应的实际举措。严格来讲,社会动荡并不一定导致制 度颠覆,社会危机也并不会必然转化成政权危机。但是,倘若执政 党社会控制力低弱,以及抵御国内外各种风险的能力十分匾乏的话, 那么它们的失败将难以避免。 第二章深刻反省了苏联东欧各国党执政模式的固有弊端。经济 发展停滞、政治结构老化、历史遗留问题悬置,对外政策失误等症 状,表明日益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已成为苏联东欧各国社会主义 发展的内在障碍。而政绩的滑坡和执政能力的下降,从根本上动摇 了苏东各国党均执政地十。更深刻地看,苏取东欧各国党的政治运 2 \ o 作和执政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旧的执政 模式的拖累下,它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没有也不可能取得 突破性的进展。必须认识到,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始终是执 政地位稳固的前提条件,也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执政实绩 乏善可陈和执政水平每况愈下的情势下,执政党建设很难取得真正 的成功。 第三章剖析了苏联东欧各国党日见衰微的党建旧模式。首先, 以党代政和以政代党的错误倾向,导致了党的建设空洞化、表面化、 仪式化。其次,错误的党内斗争消耗着党的力量,造成了难以弥合 的创伤。再者,领导层向既得利益集团的转化,表明执政党核。。的 蜕变。上述关键环节的异化,引发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全面衰败。 苏联东欧各国党的由盛转衰,以及它们在自身建设方面暴露出来的 种种问题,蕴含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洪桥;“倒U”理论的危害及错误[J];党政干部学刊;1997年02期
2 常松;邓小平精神与时代同行——评《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邓小平精神论》[J];江淮论坛;2004年06期
3 范丽青;不平凡的转折点——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20周年[J];瞭望;1998年52期
4 施平;抓住这个转折点[J];了望;1999年09期
5 黎能清;朝鲜北南关系的转折点[J];瞭望;1992年09期
6 ;学术动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6期
7 倪家泰;苏联东欧后备干部建设的经验[J];社会科学;1986年09期
8 杨大韬;;苏联东欧问题研究资料索引[J];俄罗斯研究;1987年05期
9 阿地力江;前苏联东欧国家驻华大使馆概况[J];中亚信息;2005年05期
10 柯严;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成立二十周年[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85年04期
11 ;《今日苏联东欧》1990年总目录[J];俄罗斯研究;1990年06期
12 ;沉痛悼念王德根同志[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91年06期
13 赵泓;;循序渐进 精益求精——《俄罗斯研究》发行三十周年寄语[J];俄罗斯研究;2011年03期
14 ;《苏联东欧问题》1983年总目录(总第10期-第15期)[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83年06期
15 益华;苏联学者普里马科夫谈苏共中央一月全会[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87年02期
16 ;苏联东欧学会情况通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92年04期
17 骆民;;苏联东欧问题研究资料索引[J];俄罗斯研究;1992年03期
18 李春玲;转轨期前苏联东欧社会保障变革中女性利益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9 ;苏联东欧工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探索;1988年03期
20 杨大韬;;苏联东欧研究资料索引[J];俄罗斯研究;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民钧;;回顾和展望我国抗菌药药敏试验的临床折点[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韩峰;何潇;黄建滨;李子臣;王毅琳;;含联苯基团的阳离子Bola型两亲分子与经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性质与聚集体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肖永红;李耘;刘健;钟巍;杨维维;;安妥沙星体外抗菌活性折点研究[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梅汀;谢磊;曹美兰;邵迪青;;对0314台风“鸣蝉”的一些讨论[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秦心忠;;执政党建设三思——学习“七一”讲话有感[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6 周金堂;;试论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7 唐丽婷;;经济杀手与我国执政党建设[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彬;;论“三个代表”思想与新世纪执政党建设[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9 何得平;张元琦;;线路测量中折点间不通视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A];全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讨交流会专辑[C];2003年
10 杨毅;邱海波;许红阳;周韶霞;孙辉明;陈永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绵羊肺复张与静态肺压力-容积曲线低位转折点关系的实验研究[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世伟;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建平;关于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盈亏转折点先行指标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张丽;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对执政党建设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鹏;肠杆菌科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外膜蛋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王建国;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万雄;迭代根及迭代方程的算法及稳定性[D];四川大学;2007年
8 卢志渊;市场缺失与冷战时期的经互会[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任连祥;从革命党到执政党[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孙闻嘉;我国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发生率、分子流行病学及病例对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峰;水稻剑叶主要光合参数衰退进程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王伟;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生收缩的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4年
3 刘利;原子内禀壳层结构理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4 毛凌俊;越南和古巴执政党建设的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怀龙;建国头七年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张博;执政党应对市场经济考验[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蔡艳;执政党公信力的构建形态及其时代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梁晓佳;列宁执政党公信力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佘彦;8-形同宿轨道附近的同宿轨分支性质[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柳楠;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雅;亚洲:微妙的转折点[N];人民邮电;2005年
2 黄浩;2005年是转折点[N];电脑报;2005年
3 禾禾;地产信托面临转折点[N];证券时报;2004年
4 姚桓;执政党建设研究的力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5 邵维正;治国理政与执政党建设[N];解放军报;2009年
6 杨凤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执政党建设在创新中前行[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记者 王志萍 实习记者 赵福胜;我市举办学习“七一”讲话提高执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专题讲座[N];朔州日报;2011年
8 张学森;抗战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李雷;北京车展成为转折点中国车市进入买方市场[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10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陈光林;把执政党建设提升到新高度[N];经济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