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PSIC子空间协作模型与协作学习支持环境的实现技术研究

刘新福  
【摘要】: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特别是Internet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远程教学形式---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由于其特有的任何人(anybody)、在任何地方(anywhere)和任何时间(anytime)都享有同等的学习服务机会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但是其应用推广却不如预期那么顺利。根据作者收集并参考的资料来看,目前关于CSCL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从教育学的观点来探讨CSCL的教学理论;另一类致力于如何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CSCL支持平台。在从事这两类工作的研究人员中,前者主要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从事CSCL教学理论的研究,缺陷是很难跟踪最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并应用于CSCL中。而后者主要是计算机专业人员,他们进行CSCL支持平台的研究,缺陷是他们普遍仅从对教学活动感性认识的角度研究开发CSCL支持平台,而且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Internet进行学习资源的管理、学习课程的开发和发布以及协作学习参与者之间的成功通信方面。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容易将具体的技术实现手段与CSCL的本质特征相隔离,导致目前CSCL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缺乏其应有的优势。CSCL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Internet的教学活动形式,关于它的研究不仅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而且需要丰富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对目前CSCL领域的研究工作现状的深入分析,作者发现其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缺少能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特性和要求的、适合于CSCL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的形式化模型研究,尤其缺乏CSCL的协作模型研究;缺乏相应的实现框架参考模型的研究;缺少能够将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充分相结合,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CSCL支持环境的技术方案;等等。在这些问题中,作者认为,针对CSCL模型的研究特别是群组模式下协作模型的研究,是CSCL研究的关键之一,这也是本篇论文工作的出发点。 为了建立CSCL的协作模型,本文首先通过对传统课堂协作学习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出,在传统课堂协作学习活动中,存在着物理子空间、社会子空间、信息子空间、认知子空间等四个协作子空间,并由此提出一种协作学习的PSIC协作子空间模型。这四个子空间并是不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和紧密相关,作者提出,对协作学习的协作行为的研究可以通过上述四个子空间来进行,并作为CSCL的支持环境的系统设计和开发的重 摘要与目录 要依据。 本文对协作学习的PSIC协作子空间的基本内容进行研究,包括:研究物理子空间的 组成;研究社会子空间的组成、静态模型以及协作小组的依赖模式;研究协作学习的两 个重要的特征一协作性与交互性,并提出一种协作和交互模型;研究信息子空间的组成和 信息传递的几个过程;研究认知空间的组成,描述了一种协作学习活动的动态过程模 型CL FSM;通过协作学习论域在PSIC子空间的映射,对PSIC协作子空间模型进行形式 化建模。本文对协作学习PSIC子空间的以上内容进行的研究,作为进一步研究CSCL的 PSIC子空间的基础。 CSCL是一种在工nternet环境下,物理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成员组成学习小组,在 虚拟的教学场景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协作学习形式。支持CSCL的虚拟学习环境与 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因此导致了CSCL与传统的课堂学习在 协作感知、发言权控制、学习活动动态过程等问题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协作学习的PSIC 子空间模型为依据,本文研究CSCL在PSIC各个子空间的特征,并着重研究CSCL学习活动 的发言权控制与CSCL的协作学习活动动态过程等关键问题。 在CSCL学习活动中,交互的协调控制对整个CScL应用系统的服务质量影响较大,具 体体现在虚拟学习环境中用户对语音、视频信道、共享白板以及应用共享程序等协作工 具的使用访问的协调,这方面的内容涉及发言权控制问题,实际上是属于协作策略的范 畴。有效的发言权控制策略有利于协作交互的正常进行。本文对CSCL学习活动中的发言 权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发言权控制模型GF--Petri,有效解决了在虚拟学习 环境中开展CSCL学习活动的发言权控制问题。 CSCL学习活动过程继承了传统课堂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但是本身固有的一些 其他特点。本文以传统的协作学习活动的过程模型cL_FSM为基础,根据CSCL的特点, 提出一种CSCL协作学习活动的过程模型CSCL_FSM,作为实现支持CSCL的虚拟学习环境 的参考模型。 PSIC协作子空间模型一方面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特性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充分体现 CSCL的功能特征,对进一步构造支持CSCL虚拟学习环境的的实现框架模型,具有科 学合理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PsIC协作子空间模型,本文构造一种支持CSCL的虚拟 学习环境的实现参考模型VdassRoom,为解决上述CSCL研究中存在问题提供一个适 V 摘要与目录 合的CSCL支持环境实现框架。 针对VClassRoom的构想,根据PSIC协作子空间模型中提出的CSCL协作学习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芳铭;;试论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协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2期
2 鹿美子;牛朕;;思维导图在协作学习中应用的案例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7期
3 刘颖;;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4 柳华盛;;基于WEB环境协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及应用模式构建[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撒志宏;;协作学习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1期
6 赵晓卫;;历史课中的目标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7 陆斌;;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实践与研究——以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8 肖建新;贺耀;李学军;;基于Multi-Agent的网络协作学习系统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7期
9 林虹虹;;现代远程协作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年10期
10 方茜;;刍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5期
11 杨丽波;朱迅;章万静;;协作学习应用于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6期
12 罗婧;;浅探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吉林教育;2011年16期
13 邱飞岳;刘晖;王永固;赵建龙;;基于流媒体技术的E-learning虚拟教室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7期
14 戴媛媛;;激励机制在英语有效教学中的作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5 阮铭健;;探究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实施[J];教师;2011年18期
16 史晓央;;新课改下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1期
17 孙晶华;;CSCL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7期
18 刘进军;陈桂林;徐志红;;适应协作学习的网络仿真实验平台的设计[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9 李文娟;孙壮桥;;基于网络的小组协作学习“八个一”教学模式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20 杨颖;;“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网络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1年5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越;;移动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张丽明;;网络环境下利用Blog进行协作学习[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郑颖立;张晓莉;;基于多Agent技术的协作学习系统[A];’2004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蔚东英;王民;;协作学习在地理教育中的运用——以全球地理教育在线中心(CGGE)项目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栗建中;种冬冬;宿云凤;;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7 吴蕾;;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石良武;;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祺;杨宜民;;足球机器人协作关系的组织与学习[A];2004中国机器人足球比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洋;刘传河;;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课堂教学[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福;PSIC子空间协作模型与协作学习支持环境的实现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展;基于心理学的网络教学模型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慧;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任剑锋;非面对面CSCL交互行为促进策略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炜;面向企业培训的E-learning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谭清;建构主义视野下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课堂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叶成林;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婷婷;基于Blackboard网络学习平台的小组协作学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雅菲;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协作学习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建庭;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垣;基于WAP2.0移动协作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凯宇;协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颀;基于LAMS平台的Web协作学习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杨莉;基于SNS的主题式协作学习平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丽;基于网络的班级课堂协作学习研究及其过程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继颖;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单珊;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倡导自主协作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宁波市孔浦中学 杨旭东;关于“协作学习”教学的思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3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 任泽庆;英语协作学习初探[N];学知报;2011年
4 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杲小学 王伟光;让BBS成为远程协作学习基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福建省邵武明鸿中学 李新林;用博客支持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6 赵永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N];甘肃日报;2008年
7 ;“教学成果奖”对远教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秦安县刘坪学区 杨义明;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N];甘肃日报;2009年
9 张永罡;我市代表团圆满完成在宁经济协作学习考察活动[N];商洛日报;2008年
10 长安区西韦小学 徐俊;如何让小学生尽快掌握汉字[N];陕西科技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