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鸟类群落特征及其保护规划研究
【摘要】: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不同生境中有着与其生态功能相一致的表现特征。鸟类是野生动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自然系统还是人造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伴随全球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城市地区的野生动物,特别是城市鸟类群落已成为生态学新的研究热点。研究城市鸟类群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群落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有助于理解鸟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鸟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即是以城市地区鸟类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城市大环境(市区和郊区)中鸟类群落及其与栖息地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地区的鸟类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本研究首次较全面地对上海鸟类群落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鸟类群落为主要指标对不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做出了综合评价。本研究的特色:一是以大城市为研究背景,选择了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特点突出的城市,代表了当今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二是研究区域范围广,面积大,包括了城市的郊区和市区,基本上代表了城市地区的主要鸟类群落;三是对城市四种生境(湿地、林地、农田、公共绿地)鸟类群落及其栖息环境做了较深入的比较研究;四是利用新的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调查区域鸟类群落特征和生态环境进行了空间分析:五是在评价鸟类重要值时,在原有三项指标(相对数量、相对时间、相对空间)基础上新增加了相对体重指标,更全面地反映了不同鸟类在群落及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对城市地区的鸟类群落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系统的研究在国外亦鲜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城市鸟类群落组成成分分析。本次调查在鸟类相对稳定季节共记录到鸟类195种,隶属9目37科。其中冬候鸟占总数的31.28%,留鸟占21.03%,夏候鸟占12.82%,旅鸟占34.87%,非繁殖鸟类(冬候鸟和旅鸟)占有优势,合计占总数的66.16%。在所调查到的鸟类中雀形目鸟类最多,仅此1目就占总数的49.74%。调查共记录到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1种,占总数的10.77%。对鸟类繁殖生态位研究发现,以树上筑巢和灌草丛筑巢最多,分别为40.91%和30.30%;对鸟类取食生态位研究发现,几种类型相差不大,以树上和陆地生态空间取食较多。四种生境鸟类平均密度是4.8526只/hm~2,平均生物量为1248.63g/hm~2,优势种有8种,数量最多的是麻雀。鸟类多样性指数为3.0272,均匀性指数为0.5741,优势度指数为0.1375。对鸟类群落聚类分析(CA)显示,在连接度为18时可分为5个类群,第一类群以农田样地为主,第二类群以林地和公共绿地样地为主,第三类群以湿地样地为主,第四、第五类群则是两个特殊样地(大金山岛和明珠湖)组成。聚类结果与实际调查相符,由此说明CA方法能够对未知群落进行较好的分类和排序。
2.四种生境鸟类群落特征比较。四种典型生境鸟类数量统计结果显示,鸟类物种数依次是:公共绿地生境>湿地生境>林地生境>农田生境。种类最多的是公共绿地生境,计107种;种类最少的是农田生境,计76种。密度最大的是公共绿地鸟类群落,依次是林地、农田、湿地。多样性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户
性最高的是湿地生境,依次是林地、公共绿地、农田。优势度最高的是农田,依次是公共绿地、
林地、湿地.鸟类生物量最高的是林地,依次是公共绿地、湿地、农田。四种生境鸟类群落相似
性计算结果显示,农田和公共绿地生境相似性程度最高,湿地和公共绿地生境相似性最差。对四
种生境鸟类群落研究分析:1)湿地生境:冬候鸟最多,夏候鸟最少,珍稀鸟类在四种生境中最多,
共计11种,由此说明湿地环境在城市整个生态系统中的非常重要。根据重要值计算,此生境中最
重要的鸟类有13种。聚类分析表明,由于大环境和人为影响的差异,在距离指数为巧时,可聚
为4类,即大陆滩涂湿地、内陆湖泊湿地、人工水库和岛屿湿地各被聚为一类。2)林地生境:旅
鸟最多,夏候鸟最少,珍稀鸟类不多,计6种,此生境中最重要的鸟类有10种。聚类分析表明,
由于林地面积和生境自然性的差异,在距离指数为巧时,可聚为3类。3)农田生境:留鸟比例
最高,旅鸟最少,珍稀鸟类最少,最重要的鸟类有9种。聚类分析表明,由于生境异质性、人为
干扰和水质污染程度的差异,农田鸟类在连接度为18时可聚为四个类群。4)公共绿地生境:留
鸟最多,夏候鸟最少,珍稀鸟类一般,计8种,此生境最重要的鸟类有10种。聚类分析表明,由
于样地面积、人为影响和绿地覆盖率的差异,在距离指数为12时,可聚为4类。
3.鸟类栖息地分析与评估。参考国外栖息地评估方法,对调查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估。结
果表明,湿地生境中面积广阔的崇明东滩栖息地质量最好,大陆边滩湿地和内陆淀山湖湿地较差。
林地生境中植被自然性好、人为干扰小的大金山岛、查山、天马山等
|
|
|
|
1 |
隋金玲,李凯,胡德夫,李镇宇;城市化和栖息地结构与鸟类群落特征关系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4年06期 |
2 |
苗春林;卞晓燕;刘彬;范桂花;;内蒙古南海子湿地鸟类群落监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
3 |
常弘,王勇军,张国萍,庄平弟,袁喜才;广东内伶仃岛夏季鸟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2001年04期 |
4 |
王直军,贾知行;版纳勐养保护区鸟类及人为影响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4年01期 |
5 |
葛振鸣,王天厚,施文彧,周立晨,薛文杰;环境因子对上海城市园林春季鸟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5年01期 |
6 |
王文,李健,刘伯文,高中信;内蒙古东北部草原森林生态系统夏季森林鸟类群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7 |
陈俊豪;陈勇;李朝晖;;南京江心洲鸟类群落特征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8 |
丁平,诸葛阳,姜仕仁;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生态研究[J];生态学报;1989年02期 |
9 |
常城,罗文英,刘发;甘肃民勤繁殖鸟类群落及演替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1994年02期 |
10 |
黄族豪,刘荣国,刘迺发,吴洪斌,郝耀明;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四种生境夏季鸟类群落变化[J];动物学研究;2003年04期 |
11 |
王玉军,陈水华,丁平;杭州市园林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3期 |
12 |
常弘;朱世杰;;广东汕头海岸湿地鸟类群落及其多样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6期 |
13 |
秦作栋;山西省中条山区鸟类群落结构分析[J];山地学报;1997年02期 |
14 |
赵匠;易国栋;郝锡联;王海涛;;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群落形成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5 |
时良;董荣;于晓平;;陕西省黄河湿地冬季鸟类群落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09年03期 |
16 |
常城,;甘肃临泽繁殖鸟类群落及演替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
17 |
李满春;;大通地区鸟类群落生态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5期 |
18 |
陈虹合;杨胜;肖熙;粟绒;兰敏;王淯;;沱江内江段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
19 |
闻丞;;林鸟,连接天地的精灵[J];人与生物圈;2011年04期 |
20 |
邓军;田丽;易兰;万红霞;刘家武;;武汉桂子山地区冬季鸟类变迁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