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

马和民  
【摘要】: “社会化危机”是本文建构的研究概念,也是切入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基点之一及本研究发生的认知起点。何以导致“社会化危机”的问题由此转换成“因果探究”的思维逻辑问题。“社会化模式”是本文建构的另一个研究概念,试图解答“社会化危机”的成因,从而实现“社会化危机”的理论建构与当代中国“社会化危机”出路探询的任务。 本文以“中国社会”这一特定“社会系统”作为观察单位,选取“社会化模式”为观察角度,通过解释并求证传统中国、近代中国、1949—1956年间的中国、1957—1976年间的中国、转型期中国各自“社会化模式”的异同,探究“社会化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其相反结果。以这些研究结果为基础,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建构逻辑(经验观察——经验概括——理论命题),归纳并抽象出基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历史的社会化经验”的相关理论命题。据此讨论当代中国如何走出“社会化危机”的出路及对策。 本文基本的研究结果有五个方面: 1.传统中国属于“伦理型群体取向社会化模式”,可以概括为“伦理整合型社会化模式”,产生“伦理整合型社会化结果”。 2.近代中国出现“伦理型群体取向社会化模式的瓦解”,可以概括为“伦理失范型社会化模式”,出现“伦理失范型社会化危机”。 3.1949-1956年间中国属于“政治型群体取向的社会化模式”,可以概括为“政治整合型社会化模式”,产生“政治整合型社会化结果”。 4.1957-1976年间中国出现“政治型群体取向社会化模式的瓦解”,可以概括为“政治失范型社会化模式”,产生“政治失范型社会化危机”。 5.转型期中国属于“群体取向瓦解转向经济型个体取向的社会化模式”,可以概括为“冲突型社会化模式”,产生“冲突型社会化危机”。 以上述研究结果为基础,本文建构了三类“社会化理论”: 宏观的“一般社会化理论”命题:(1)社会化模式是影响社会化结果的决定因素。(2)社会化模式也是影响教育模式的基本因素。(3)社会化结果对教育模式与社会化模式具有反作用。 社会系统层面“社会化理论”命题:(1)社会化模式的整合程度影响社会化结果的整合。(2)社会化模式的失范程度影响失范型社会化危机程度;(3)社会化模式的冲突程度影响冲突型社会化危机程度。 教育系统层面“社会化理论”命题:(1)教育模式的整合程度影响社会化结果的整合;(2)教育模式的夫范程度影响失范型社会化危机程度;(3)教育模式的冲突程度影响冲突型社会化危机程度。 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冲突型社会化危机”,本文提出首先应当在社会系统层面完成“经济整合型社会化模式”的建构;其次应当在教育系统层面完成“整合型教育模式”的建构;第三,本文也指出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探询“社会化危机”的出路,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学校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家庭教育功能渐趋于淡化;学校难以完全替代家庭教育;“冲突型社会化危机”在一定时期内仍将继续存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И.古利耶夫 ,匡时;资本主义:质的发展变化[J];国外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2 彭渝,懋彬;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子女的社会化环境[J];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06期
3 朱淳良;论写作的社会化与大众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孙志明 ,许英英 ,刘君义;职称评定社会化的思考——漕河泾开发区流动人员职称资格评定初探[J];人才开发;1994年01期
5 刘桂霞,李红,张开均;社会化──我国高校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J];江苏高教;1995年05期
6 刘军;关于后勤社会化若干问题的认识[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年01期
7 吴西全;刘有琦;;高校伙食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1997年S1期
8 张海松;高校教材工作社会化的思路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5期
9 刘金梁;;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解和认识[J];鸡西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王炜波;;社会化: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向——河北省南宫市职教中心办学经验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1期
11 马和民;论传统中国的社会教化实践与社会化榜样[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2 檀坤华,范金梁,严秀峰;关于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经历若干发展阶段的探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3 王文兵;试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创新之路[J];枣庄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4 叶海涛;试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政治权力的社会化历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5 蒋诗权;发达国家社会体育发展经费募集的社会化运作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6 姚辉洲;;优秀运动员社会化研究的意义和内容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7 侯永杰;;中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教育;2006年01期
18 武涛;;“从个人损害到社会损害”——论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的社会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9 刘双良;刘丁蓉;;公共服务社会化: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有效进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0 杨丽娜;张雷;;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冲击和挑战[J];理论界;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海涛;敖海华;;西部地区高师社会化的一点思考[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丽丽;吴增红;;地质情报与资料社会化工作的浅思[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3 韩兆宽;;博物馆应成为社会化的信息管理中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李延;;公共图书馆与国民信息素养教育[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经明;;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建设思考与设想[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魏永辉;;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李兰芬;;论家庭道德的社会化[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8 祁元;;区域“社会化像元”研究及其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徐颂峰;周建社;王炜;;学校健美操训练与我国竞技健美操训练社会化途径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刘铎;;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战略意义与战略选择[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江宇;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刘保卫;互联网对边远地区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D];上海大学;2009年
4 李培良;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李明伟;媒介形态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6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7 王海霞;农村维吾尔族女性的行为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冯卫国;行刑社会化论纲[D];北京大学;2002年
9 崔英锦;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王小健;中国古代性别角色的分化及其社会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华;超越“福利国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郑恒峰;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余文龙;大学公寓园区学生自治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冲;《解放日报》与毛泽东思想社会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雪萍;打工子弟学校在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蔡平川;建立浙江省社会化人才测评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7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梁霞;家校合作——青少年社会化的有效途径[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宁冬梅;内蒙古A大学学生文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赵向利;流动儿童社会化状况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发;焦作推行治安防范宣传社会化[N];法制日报;2004年
2 王朝良;宜阳社会化代收破解电费收缴难题[N];中国电力报;2007年
3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谭朝云 刘友良 刘平辉;攸县实行行风评议社会化[N];湖南日报;2007年
4 王娇萍;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获最高奖[N];工人日报;2008年
5 郭振清;为再就业培训社会化鼓掌[N];工人日报;2003年
6 记者郭清君 通讯员周泽春 李凯;湖北形成社会化预防大格局[N];检察日报;2003年
7 谢虹;技师资格鉴定要走社会化之路[N];江苏经济报;2004年
8 记者 金志明 通讯员 胡荣山;高校医疗保健试行社会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评论员 董迎春;让“送温暖”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N];工人日报;2002年
10 于洪波;推进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N];辽宁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