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力系统的校域研究与开发
【摘要】: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不仅是高中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知过程,也是对正确的道德观、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从知到行的逐步转化过程。这一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和品格培养过程目标的实现,受制于高中生思政课学习活动的动力状态和主动积极性水平。学习动力水平高,其主体对学习的参与程度也会提高,学习也易于达到理想的效果。相反,高中生对思政课学习缺少必要的动机和兴趣,被动地进行学习,其学习结果则往往疏离于学习目标。因此,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动力是调控高中生思政课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
由于学习动力起源于学习动力系统功能的发挥,因此,要激发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动力,就需要从学习动力系统的研究起始。基于这种认识,本课题选择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动力系统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此引发对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动力要素的深入调研和全面分析,进而逻辑地推出校域环境中开发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动力的教育策略。
具体地讲,论文由三部分组成:
一、重点分析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动力系统及其教学价值。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动力系统是由与思政课学习相关联的三个层次的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彼此交织而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心理动力体系。其功能的发挥表现为目标引力、内部驱力和外部压力三种形式,它们对高中生思政课学习行为具有激发、导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
二、以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动力系统现状的调查为基础,揭示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动力系统的一般特征:社会性、现实性特征显著;学习动力系统的内部结构逐步形成以及协调功能的不断增强。另外,由于发展过程的内源性、外源性消极因素所致,
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动力系统功能的发挥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失调状态,表现为动力
欠缺、动力耗散、动力抑制和动力失衡。
三、根据调查和研究的结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校域环境中调控和开发
高中生思政课学习动力系统的原则和策略。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循序性原则及区别
开发原则,本课题分别从引发动力、增强动力、调节动力、凝聚动力和稳定动力等
五个层面,探讨了思政课学习动力系统的校域调控和开发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策略。
最后,又从学习动力系统开发的外部制约条件角度,提出校域情境影响力合成的保
障性策略。
直了.,通丫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