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彭友元  
【摘要】:毛细管电泳具有分离效率高,快速和所需样品量少等特点。应用范围包括无机离子、有机分子以及生物大分子和对映体等,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环境化学和医学等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绪论中回顾了毛细管电泳(CE)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CE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详细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CE-ED),以及毛细管电泳在中药和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毛细管电泳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和医学等许多领域。本文采用CE-ED测定了中药和食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和多酚等,拓展了CE-ED的应用范围。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红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生理学实验已经证明,适量的饮用酒类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那些经常饮用红酒的人患心肌梗塞的几率比饮用其他酒精饮料的人低。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认为可能是与红酒中的成分有关。红酒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其中有表儿茶素,儿茶素和白藜芦醇。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了红酒中的白藜芦醇、表儿茶素和儿茶素。考察了工作电极的氧化电位、运行缓冲的浓度和pH值,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以300μm直径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检测电位为+0.85 V(vs.SCE),在100mmol/L硼酸盐(pH:9.2)的运行缓冲液中,上述三组分在20min内能完全分离。被测物浓度与峰电流在三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测限在2×10~(-7)g/ml到5×10~(-7)g/ml之间,该法简单可靠,已经成功的应用于红酒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样品无须预富集,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2.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豆制品中的大豆异黄酮 大豆是人类重要的食物资源,它不仅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脂质,而且富含许多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弱的雌激素活性,还具有强心、降血 摘要 脂、对抗性激素依赖性乳腺肿瘤生长的作用,异黄酮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体现在对 抗胆固醇、预防癌症、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防心血管疾病等诸 多方面。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CE一ED)同时测定了大豆制品中的大豆 贰元和染料木素。考察了电极电位、运行缓冲液的酸度和浓度、电泳电压及进样 时间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上述二种组分在20min内达到 基线分离。大豆试元和染料木素在约三个数量级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 (S闪一3)为1.0X10一,留mL,该方法已经成功的用于实际样品豆粉、豆奶粉和淡豆 豉,一「,大豆异黄酮的测定。 3.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苹果汁和苹果酒中的多元酚 苹果中的多酚对于苹果汁和苹果酒的颜色,味道及品质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由于化学成分复杂,在经过加工的苹果汁和苹果酒中,多酚的分离和测定很困难。 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了苹果汁和苹果酒中的根皮营、表儿 茶素,绿原酸和杨梅黄素。考察了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 件卜,以300“m直径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检测电位为 0.90v(v3’.ScE), 在50mmol/L硼酸盐(pH: 8.7)的运行缓冲液中,上述各组分在ZOmil,内能完全 分离。该法直接用于苹果汁及苹果酒中根皮营、表儿茶素,绿原酸和杨梅黄素的 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4.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荞麦中的多酚 荞麦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食品,富含维生素B:、BZ和多种氨基酸,而且 含有多种抗氧化的活性成分,如维生素E和多种酚类物质。这些多酚类物质有 芦一f和酚酸及其衍生物等。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了荞麦皮和荞 麦粉中的表儿茶素、芦一丁、金丝桃试和棚皮素的含量。考察了电极电位、运行缓 冲液的酸度和浓度、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 下,以300“m直径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检测电位为十0.90V(vs.SCE), 在50mmol几硼酸盐(pYI: 8.7)的运行缓冲液中,上述各组分在20min内能完全 分离。被测物浓度与峰电流在三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测限在1 x 10一7 摘要 留ml一5X10一7留ml之间,该法简单可靠,己经成功的应用于荞麦多酚的测定。 5.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蜂胶中的黄酮和酚酸 蜂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菇类、芳香酸等药理活性成分,在许多国家 被作为民间药物使用。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蜂胶中的黄酮和酚 酸,即乔松素、棚皮素、对香豆酸、阿魏酸和咖啡酸。考察了电极电位、运行缓 冲液的酸度和浓度、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 下,以300“m直径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检测电位为+o.90v(vs.SCE), 在loommol/L硼酸盐(pH: 8.7)的运行缓冲液中,上述各组分在25min内能完 全分离。被测物浓度与峰电流在三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测限在1 x10’7 g/ll 11一sxlo一7g/ml之间,该法已经成功的应用于蜂胶中黄酮和酚酸的测定,五组 分的回收率在95%一98%之间。 6.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 金银花(Lonicera了‘沪口niccl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闫起强;刘蕴秀;李志强;杨琰;王文峰;;白藜芦醇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1年09期
2 钱时权;石亚中;伍亚华;马龙;张斌;赵大庆;陶志杰;谢海伟;孙兰萍;许晖;;纤维素酶对山葡萄渣中白藜芦醇提取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年03期
3 邹盛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根中白藜芦醇及其苷的含量[J];生命科学仪器;2011年03期
4 邢花;谭琴;;白藜芦醇提纯与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1年02期
5 程雅芳;李全文;续颖;杨洋;李鹏婧;韦小英;;花生茎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7期
6 张景亚;李朋伟;仝艳;王宪龄;;超声波辅助提取虎杖中的白藜芦醇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7 杨阳;鲁军;孙冰洁;王丹;尹晓燕;任迪峰;;白藜芦醇对酪氨酸酶体外抑制活性的动力学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8 李秋菊;高丽娟;;葡萄皮白藜芦醇浸提工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9 胡云峰;肖娟;;玫瑰香葡萄酒精发酵过程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研究[J];中国酿造;2011年07期
10 鲍会梅;;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酿造;2011年07期
11 邢卫卫;崔凤灵;毛润泽;程姗;霍瑞娜;;白藜芦醇探针同步荧光法测定蛋白质含量[J];应用化学;2011年07期
12 张建超;高丽娟;;模拟移动床色谱纯化白藜芦醇的原料预处理[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13 史先敏;严泽民;谢静红;周华锋;何宏轩;段明星;;白藜芦醇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1年03期
14 吴嘉慧;袁春龙;宋洋波;;葡萄籽功能性成分及其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11年03期
15 孙延双;陈思凡;朱伟;郑琳;张子丽;凌文华;冯翔;;白藜芦醇对KKAy小鼠体质量和脂肪分布的影响及机制[J];食品科学;2011年13期
16 田仕夫;刘常金;王芳;卜文文;邬树伟;;环糊精包埋的白藜芦醇对小鼠肝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1年07期
17 王元成;伍春;陈虎;郑颖;徐立;黄先智;;桑白皮中白藜芦醇、氧化白藜芦醇和桑皮苷的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11年15期
18 陈执中;;新的衰老分子机制与抗衰老新药的开发[J];食品与药品;2011年07期
19 孙来华;;葡萄籽功能成分及其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年07期
20 李晓霞;晏日安;段翰英;;白皮杉醇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纯白;都霞;赵乐萍;王林;吴淑娟;潘建春;;白藜芦醇拮抗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异常及机制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王光丽;周小辉;傅玉才;;白藜芦醇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相关调节机制[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杨静玉;孟雪莲;陈国良;张丽佳;赵思奇;王笑笑;连国宁;吴春福;;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研究[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都霞;陈玲;林蒙蒙;王林;潘建春;;白藜芦醇对围绝经期模型小鼠的抗抑郁及神经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5 白斌;赵彦鼎;梁凉;李聪;申烨华;;高浓度琼脂糖凝胶微球分离纯化白藜芦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王俊芳;刘春艳;吴本宏;范培格;段伟;李绍华;王利军;;利用UV-C辐射处理研究白藜芦醇在葡萄器官或组织中的积累和运输[A];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吕秋军;温利青;陈振花;郭绍明;叶棋浓;任建平;;白藜芦醇的雌活性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贾德安;周玉杰;朱鹏立;阮景明;沈阳辉;俞兆希;;白藜芦醇对血管内皮细胞CD40途径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陈明亮;张桂英;李吉;简丹;谢红付;陈翔;;白藜芦醇对UVA辐射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NOS表达的影响[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廖章萍;邹逢琳;尹淑华;汤蕾;刘丹;何明;;C1-参与白藜芦醇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友元;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舒晓宏;白藜芦醇在原发性脑肿瘤中的代谢特点、活性形式、作用靶点及其与抗癌效果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3 彭晓琳;白藜芦醇数据库建立、深圳居民摄入量评估及生物效应、代谢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强;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5 敦洁宁;5-氟尿嘧啶联合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东升;白藜芦醇对恶性黑素瘤抗癌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翟吉良;白藜芦醇对兔激素性骨坏死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温东海;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瑶;白藜芦醇对宫颈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廖章萍;白藜芦醇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俊伟;白藜芦醇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闻剑飞;补充白藜芦醇对小鼠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修复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莉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虎杖中白藜芦醇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孔晓霞;白藜芦醇对大鼠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调控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5 张瑞;白藜芦醇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贾美玲;浆果类水果生物活性成分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硕;白藜芦醇和木樨草素对小鼠乳腺癌的抗转移作用[D];河南大学;2010年
8 赵赛;白藜芦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赵康;桑椹中白藜芦醇及其苷的含量和光稳定性研究及MaPAL基因的克隆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郑舒静;转录因子FoxO1和白藜芦醇对胰岛β细胞生存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迪;白藜芦醇渐入补充剂行业法眼[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刘霞;新方法可分离出大量白藜芦醇[N];科技日报;2011年
3 邹永;风中把盏 笑谈白藜芦醇[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张中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脑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张中桥;藜芦醇具有脑保护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白藜芦醇的生物学作用研讨会在京举行[N];北京科技报;2002年
7 周为华;白藜芦醇有抗艾滋病病毒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记者 李志峰 通信员 柏昌云;国内最大白藜芦醇生产线黔江投产[N];重庆日报;2010年
9 徐铮奎;美国加快开发出新型“保健饮品”[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吴一福 苏玉军;白藜芦醇可诱导胃癌细胞脱落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