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
【摘要】:30年代电影女明星周旋在电影《长相思》中的插曲《夜上海》中唱道:“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乐声响,歌舞升平。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使“夜上海”成为30年代上海城市娱乐辉煌和繁荣时代的象征。学术界对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娱乐状况作了较多的研究,但对出现在30年代上海城市鼎盛时期的娱乐未有系统和完整的研究。本文在充分利用上海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和上海图书馆有关30年代城市娱乐发展丰富资料的基础上,注意吸收学术界多年来关于上海城市娱乐研究的成果,进而对上海30年代城市娱乐的发展盛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论述,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上海城市娱乐发展背景及演变轨迹。本章在简单叙述了上海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增加和市政设施发展与娱乐关系的基础上,全面回顾和阐述了自19世纪40年代开埠,至20世纪20年代将近80年的时间里,上海城市娱乐发展经历的基本过程。这一过程可大致分为初兴和转型两个阶段。1840—1890年代,为城市娱乐发展的初兴阶段。这一时期,随租界建立,洋娱乐导入,上海城市娱乐开始萌芽,受到西方工业娱乐文明的影响,上海本土娱乐开始出现艰难转型。在租界地区经济和商业发展引力作用下,上海城市娱乐中心由南向北跨越了洋泾浜,落户于公共租界地区,从此不断走向繁荣。1900—1920年代,为城市娱乐发展的转型阶段。上海城市娱乐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先后完成了由传统娱乐向现代城市娱乐的转型,从而为30年代上海城市娱乐走向第三个时期——鼎盛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上海城市娱乐步入鼎盛时期(1930—1939)。本章主要阐述和分析了进入鼎盛时期上海城市娱乐的基本特征、娱乐设施的发展状况和城市娱乐的经营主体。从城市娱乐发展的宏观角度讲,处于鼎盛时期的上海城市娱乐由成熟的娱乐体系、领先国内的娱乐设施、可观的娱乐市场规模和有口皆碑的城市娱乐文化品牌等四大基本内容构成,全面展示了30年代城市娱乐发展的盛况。从微观角度看,结合对戏院、电影院、游乐场、舞厅等娱乐场所和娱乐设施发展过程的具体阐述和量化分析,从而进一步说明,上海城市娱乐之所以能够走向鼎盛,领先国内,不仅有着扎实的娱乐设施的物质支撑,还有以丰富多彩的娱乐样式和娱乐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娱乐文化的依托。在这一时期,城市娱乐的经营主体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一~1939)
华商己经成为城市娱乐主要的投资和经营主体,而帮会全面介入城市娱乐
业,则反映了上海社会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上海市民娱乐生活透视。上海市民参与娱乐活动的方式,不
仅与工资收入增加和闲暇时间延长有关,而且还与上海城市人口构成的诸
多特征相关,如人口构成移民化、年龄构成年轻化、性别比率严重失衡和
职业差异等都分别对市民娱乐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以上述四个方面与娱乐
关系为研究的基本着眼点,既有利于深化对30年代上海市民娱乐生活方式
与城市娱乐互动发展关系的理解,又有助于揭示形成30年代上海特定娱乐
主题和娱乐环境的内在因素。
第四章:上海城市娱乐发展的兴衰交替。30年代上海城市娱乐是在
遭受日寇侵略战争打击和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及夹击下艰
难地走向辉煌发展阶段的。纵观整个30年代,上海城市娱乐在其发展过程
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自然不容置疑,但是在辉煌表象的背后,城市娱乐也面
临极为严峻的发展困境,兴盛与衰弱交替,辉煌与困境并存,是这一时期
上海城市娱乐发展的主要特征。而“八·一三”事变的发生,彻底改变了
上海城市娱乐发展的轨迹,城市娱乐由盛而衰。进入“孤岛时期”后,上
海城市娱乐虽然出现过短暂的“繁荣”,但是,从整体上看,只是回光返照
而已。孤岛时期的来临,预示着30年代上海城市娱乐发展的鼎盛时期己进
入尾声阶段。
第五章:上海城市娱乐:功能及其影响力分析。30年代上海城市娱
乐走向鼎盛阶段,必将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影响。一方面,从城市功能角
度讲,上海城市娱乐的繁荣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上海的城市功能,这主要
体现在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城市娱乐区空间布局形态。在此基础上,本
章对上海城市娱乐区布局的基本格局及布局规律进行了探讨。另一方面,
城市娱乐的发展也对城市经济繁荣、社会就业和文化建设产生一系列重要
影响。
总之,30年代上海城市娱乐进入鼎盛时期反映了20世纪初期上海城
市现代化过程的一个侧面。本文论述的重点放在探讨30年代上海城市娱乐
鼎盛阶段的基本情况,以及娱乐与市民生活方式、娱乐与外部环境、娱乐
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娱乐在30年代上海社会发展和变化
中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