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

龙江  
【摘要】: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步发展,成为推动物流业在全球发展的源动力,“联系与流动”也正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的重要内容——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的主题即为“促进联系”,报告强调,“跨国公司的分布日益广泛、流动性日益加强”,“各种因素和职能越来越自由的流动”以及“日益增强的竞争”使跨国公司“更加依靠与外部伙伴(供方、买方、甚至是竞争者)的联系”。近年来,物流正逐渐成为新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产业成长与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增长点。 竞争优势与物流成长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一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研究如何增强竞争优势时都将物流战略作为其战略选择之一;其二表现为,物流业作为一个产业(综合性服务产业和物质生产部门),其自身成长需要具有竞争优势,其兴盛繁荣也离不开竞争力的增强。物流成长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竞争优势是物流成长的动力所在。在波特竞争优势分析的战略工具——价值链所包含的五项基础活动中,有两项是与物流有关的活动(即进货物流与出货物流),由此可见,物流与竞争优势之间具有极其重要的内生关系。基于此,本论文选择了两个领域的结合点所存在的问题空白作为研究展开与深化的切入点,即把物流成长与企业和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相结合,尝试对物流业的竞争优势领域进行系统研究,以探索物流业在竞争中成长,在成长中竞争的内在规律与机制。 本论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系统框架,以研究在物流成长过程中如何增强与创造竞争优势以及如何使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得以可持续成长的相关理论问题。在这个框架中,物流成长是核心,竞争优势是成长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重点从三个角度予以剖析:其一,企业物流、物流企业与物流产业成长变迁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分析;物流产业形成后,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变迁(物流联盟)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分析;其三,在物流成长过程中,通过创新推动物流可持续成长变迁的竞争优势分析。 在物流成长的系统框架中,首先对“物流成长”的概念与范围进行了界定,以确定后续研究的基调,并从概念成长、阶段成长以及技术成长三方面的维度对物流成长进行了理论综述。其次,通过考察物流成长的内部路径与外部路径以探索物流成长的内在机制,提出其路径成长轨迹遵循着“聚变—裂变—聚变”的变迁过程。不论是在物流成长的聚变阶段还是在其裂变阶段,都体现出增强与创造竞争优势的需求,特别反映在对降低物流成本的追求以及差异化服务的提供方面。然后,论文从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联盟优势和创新优势三个方面对“物流成长”框架进行了展开研究,其中,“联盟优势”是对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从产业内向产业外的延伸与拓展,而“创新优势”则是对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从传统 向现代、从静态向动态的延伸与拓展,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随着 物流成长路径从物流产业内部(企业物流的“聚变”直至物流企业的“裂变”) 走向物流产业外部(物流联盟直至动态物流联盟),随着物流成长创新程度和创 新能力的从低到高增强,带来的是一个竞争优势不断得到获取、创造以及持续的 动态成长过程。对于物流成长的联盟而言,其优势创造重点体现在规模经济效应、 范围经济效应、共生经济效应以及速度经济效应的实现上;对于物流成长的创新 而言,思维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则是造就物流成长持续竞争优 势的重要基础与保证。 本论文在竞争优势理论的框架内研究物流成长及其与竞争优势构建之间的 内在和外在联系,以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分析企业如何适应组织变革的 要求,按照物流成长的要求协调和处理复杂的物流和信息流,使物流成长的竞争 优势创造得以顺利实现,并探讨物流成长过程中物流理念、物流管理、物流服务 以及物流制度的变迁对物流成长的作用,从促进联系的角度分析物流成长的竞争 状况,并对物流成长的竞争优势创造战略提出建议。论文共分七章,各章的主要 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对国、内外有关物流成长以 及物流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成果进行分析与综述,确定论文的结构框 架与研究内容,并指出研究成果中的创新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提出了物流成长的理论框架。首先对“成长”与“发展”这两个术语 进行了对比评析,旨在阐明论文的选题为什么是“物流成长”而不是“物流发展”, 并指出物流成长具有竞争性、持续性、创新性和变迁性等特点。该章以理论综述 为主,一方面,在概念成长分析中将物流概念成长划分为“前成长期”、“中成长 期”和“后成长期”,分析了从“Physiea一nistribution”到“Logisties”的概念成 长变迁,以判断物流理念的未来成长方向。在阶段成长分析中对发达国家与中国 的物流成长阶段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明确物流成长所处的阶段并能够以正确的方 向为指引顺利成长。通过技术成长分析以阐明物流技术是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有 效结合并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来增强竞争优势。另一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建秀;;源于物流与供应链的企业竞争优势[J];太原科技;2005年06期
2 王云;加强物流管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J];引进与咨询;2005年06期
3 田宇,龚国华;竞争优势与物流[J];物流技术;1999年04期
4 李中京;价值链活动接口的分析与应用[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5期
5 华蓓;;全新品牌攻势助力UPS腾飞[J];21世纪商业评论;2010年12期
6 张永生;刘耀明;钟练文;龙显顺;文济;;韶钢物流为企业发展构筑坚实保障[J];冶金管理;2005年12期
7 刘艳美;;试论物流中的供应商管理[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陈瑞;;浅谈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6期
9 张毅;刘凯;张铭锐;;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年04期
10 张广敬;;供应链管理实施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5年12期
11 王晓晶;;供应链管理与战略合作关系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31期
12 熊韶峰;段伟常;;论产业集群与供应链——以广东东莞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3 查亚锦;董伟;;构建高效供应链 优化供应链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6期
14 许应生;谈现代物流与零售业的竞争优势[J];商业经济文荟;2000年04期
15 王红梅;浅谈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J];山西焦煤科技;2005年S1期
16 童峰;;也说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的影响及其作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1期
17 蒋阳升,吴国雄,陈彦如;物流与企业竞争战略(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8 王焰;通过营销物流建立竞争优势[J];商场现代化;1998年10期
19 杨亦行;;供应链视角下的零售型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探讨[J];现代商业;2008年02期
20 王焰,MartinChristopher;物流与竞争战略(续)[J];物流技术;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A];“创新模式、科学发展、汇聚共识、合作共赢”——全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生产资料与商贸流通高峰论坛会刊[C];2011年
2 崔丽华;;IT给物流带来的变革[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周德;;电子商务与数字化物流[A];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简介[A];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3年
5 张中强;;军民物流融合发展的影响要素、机制及发展模式研究[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向文;王莉;;物流有关基本概念及其关系辨析[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叶萍;;上海吴泾冷藏公司向低温物流拓展的探索[A];第四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暨2002全国气调冷库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叶萍;;上海吴泾冷藏公司向低温物流拓展的探索[A];发展上海食品冷藏链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电子商务在国电集团物流转型中的实践和应用[A];2011年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1年
10 包起帆;;大力推进我国水路内贸标准集装箱运输事业的发展[A];面向21世纪迎接物料搬运技术新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东;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龙江;基于竞争优势的物流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寇亚明;全球供应链: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熊连庆;我国对外贸易战略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朱永华;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胡俊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果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7 陈娆;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方润生;企业冗余资源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
9 马丹;中美对外贸易体制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花昭红;顾客视角的动态顾客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秀;基于物流与供应链战略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2 李青;武汉市向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张苹;大宇重工物流模式重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4 刘小艳;公路货运业现状及发展方向[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余祖德;基于ERP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卢圣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及其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李悦安;轮胎单元存储优化[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瑞金;物流和信息流分析图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朝曦;电信企业ERP系统中物流研究及实施[D];贵州大学;2008年
10 王一多;改进管理强化功能参与物流国际市场竞争[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远征;物流新枢纽 重庆“战上海”[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夏;华南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内陆物流港”[N];现代物流报;2008年
3 李惠 永胜;凯通新港钢铁物流开业[N];扬州日报;2010年
4 王亮;关于大白菜的物流问题[N];国际商报;2009年
5 实习记者 王青云;六维物流:以技术为先导实现战略转型[N];江苏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朱小兵;宁波谋划智慧物流软件[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专家组;利用科技信息 建设高效货运物流网络[N];中国交通报;2008年
8 记者 邓少华 朱宇;架起宁波与武汉物流大通道[N];宁波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隋秀勇 王文 王代林;4万亿元拉动大需求 物流“熊市”现转机[N];现代物流报;2008年
10 记者 卓尔;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召开五届二次理事会[N];现代物流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