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IS集成服务研究
【摘要】:当代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已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数字地球”与城市信息化的建设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掌握、认知周边环境成为可能,运用信息,尤其运用空间信息已不再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所享有的特权,以人为本,从管理模式到服务职能思路的转变,使每个人都有权要求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充分享受技术创新给我们带来的方便,高科技更应该服务于公众、服务于社会。移动GIS集成服务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应用当代软件工程中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最新模式MAS体系,借助2G以上的移动通信机制,实现空间信息的4A服务。
本文以国家863项目“数字城市关键技术研究”招标子课题,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大专项,“空间信息移动用户应用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为实例,对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IS集成服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概括起来,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第一章通过文献综述、对比研究,从地理学新视角出发,重新认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简要介绍了从地理信息系统走向地理信息服务的过程,及地理信息科学形成的基础,并提出了从移动GIS走向移动GIS集成服务的观点,引出移动GIS集成服务研究。
第二章在研究国内外移动GIS理论、方法、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GIS集成服务概念,并建立了以层次化、增量化为特点,以空间数据结构、空间分析方法、通信机制为移动GIS集成服务技术体系的基石,以Agent与MAS的组织结构为核心,通过标准、规范、协议建立保障的移动GIS集成服务技术体系,为移动GIS集成服务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理论依据。
第三章体现出Agent、MAS体系理论以及AOSE理论是移动GIS集成服务体系的核心。本文在总结、梳理Agent、MAS以及AOSE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对Agent的认识观点与看法及如何应用Agent模型,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空间信息智能体结构,并基于混合式MAS体系结构,提出来构建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IS集成服务框架结构,力图将Agent理论、MAS体系与AOSE的方法引入移动GIS集成服务中来,在针对复杂系统建设的GIS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上寻求创新。
第四章从空间信息处理、空间信息服务与示范系统集成等三个方面,提出移动GIS集成服务实践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包括:面向多信息源的数据整合技术、海量空间信息数据快速检索及分层智能提取技术、基于城市路网结构的建筑物间最优路径算法、异种GIS平台间互
基于MAS体系的移动Gls集成服务研究
摘要
操作、面向2.SG以上移动通信机制的GIS wAP Service、基于空间信息智能体与MAS体系的
系统整体结构等。这些关键技术是本文在实践方面的工程经验与工程创新的总结。
第五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空间信息移动用户服务系统,展示了相关各项研究成果的表现形
式,并对研发工作从研究背景与实现目标、系统设计、功能及其实现等方面进行了简述。
第六章中总结了论文的创新点,并对目前尚未实现、仍需进一步研究的Grid与网格计算
与移动GIS集成服务未来的结合进行了思考,并对移动GIS集成服务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这些研究,本文从理论、技术、方法、工程实践等方面较全面地描述了基于MAS体
系的移动GIS集成服务,并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实例等体现在工程实践中已取得的丰硕成果,
为移动GIS集成服务在4G以及4G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地理信息科学中针对复杂系统
的GIS建设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
|
|
|
|
1 |
杨超伟,李琦;Web空间信息发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2 |
赵书茂,李慧典,禄丰年;试论河南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J];测绘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3 |
郑伟锋;彭卫平;贺冰;郑先昌;;GIS软件功能多样化背景下其应用模式的另类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年04期 |
4 |
丁芬;;环境语的文化特征及对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
5 |
郭冰;武雁刚;牛月琴;;3S集成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
6 |
杨晓梅,杨启和,杨玉彬;空间信息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1997年04期 |
7 |
袁正午,程承旗,汤井田,翟战强,吴杰;空间信息移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09期 |
8 |
王方雄,边馥苓;从GISystem到GIService:GISystem发展的必然趋势[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9 |
王斌;魏庆朝;杨松林;;青藏铁路信息化规划中的空间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06年02期 |
10 |
何书友;王伟;刘明汉;;GIS在城市信息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年02期 |
11 |
孙晶;薛林福;赵玉婷;;空间信息支持下的沉积相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地学前缘;2009年04期 |
12 |
项德良;邓毅博;;空间对地观测现状与未来发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8期 |
13 |
梁斌;汪传建;陈卫东;荣江;李志刚;;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年04期 |
14 |
迟占福;程承旗;关丽;肖恰;;基于EMD的空间信息剖分一体化编目模型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6期 |
15 |
汪宙峰;何政伟;李敏;南希;;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研究[J];人民黄河;2011年03期 |
16 |
王劲峰;空间信息的结构自适应模型[J];地理学报;1995年S1期 |
17 |
王红,陆贤;GIS中空间信息的图元文件表示方法[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5年01期 |
18 |
王来刚;王震;;GIS中基于RBAC的空间信息安全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6年04期 |
19 |
王存美;冯宾;陈歆夏;廉保全;姚新;杨文星;顾伟伟;邓晓辉;赵立冬;王萍;;放射源监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集成[J];地球信息科学;2008年03期 |
20 |
刘晖;王春光;;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执法管理中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