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眼睛
【摘要】:本文通过“班级权力”研究概念的建构,求解班级场域中“权力是如何实施的?”问题,从而逻辑地解答弗莱雷的未解问题——“教育压迫是如何可能的?”。研究以“班级”这一特定“权力场域”作为观察单位,选取“权力的运作”为观察角度。首先对班级权力进行谱系学的探究,阐明班级规训的演变历程;其次进行身临其境的人种学考察,对班级规训进行浓厚的描述;最后是更深广的社会学思考,从而揭示现代班级规训的权力策略。
在古代,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个体受到普遍的惩罚,教育表现出对个人的绝对的压制、处罚、奴役等。随着研讨班、实验室和教室三种教学方法的演进,鞭笞体罚逐渐淡出教育视野,新的教育实践方式建立了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定期举行严格考试;二、考试结果以分数评定登记;三、不断的书写工作,既有学生自己的书写习作,也有他人围绕学生的各种书写工作。当这三种实践方式与教室结合的时候,现代班级规训制度的权力出现了。
人种学的研究发现,学生在班级中受到无所不在的监视,权力以毛细血管状规训着个体。班级规训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它采取了以下一些控制艺术:由教室空间分配方法所造成单元性,通过对活动的编码形成有机性,通过时间的积累营造出创生性,通过个体的整合产生组合性。这些机制的运作,促使各种力量精心组合从而形成了班级规训社会。
这种权力效果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采取了两类规训手段:分门别类式规训和概览式规训。分门别类的方式旨在详尽仔细地地对个体进行选择并使其社会化,包括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考试/检查:概览方式表现在教学建筑的革新上,使得受教育者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地受到监视,最佳范例是敞视主义的教室空间布置。
本文力图表达的基本观点是:班级权力弥散于教室的空间、时间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时刻受到“规范化凝视”(权力的眼睛)的关注,处于被压迫的状态,变得驯顺。这种压迫不仅仅是来自于教师的,更多的是来自惩罚规则所限制的,这种限制使每一个个体既是监视者,也是被监视者,从而保证着压迫机制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