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行为准则新变化与中国“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
【摘要】:国际行为准则的新变化与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政治和国际知识产权法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本文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变化的角度对这一互动过程做了分析,揭示了国际行为准则的泛私法化特征,并通过寻找泛私法化特征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之间的切合点,对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在此基础上,解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在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中所应当采取的方针策略和行动步骤,以利于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发展知识经济,增强运用国际行为准则抗击国际不当行为的能力与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迎接挑战的能力。
任何时期的国际秩序的稳定与维持,都需要一定的国际行为准则作为规范国际行为主体行为的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体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国际行为准则逐步由纯公法领域向私法领域拓展,日趋明显地显现出泛私法化的倾向,使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设与确立和维持国际行为准则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明显地是,在中国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力求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国际行为准则与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互动关系必然会对我国知识产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带来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以此种角度作为切入口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一研究和思考,无疑将对我国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