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市场引入条件下的政府、学校和中介组织

徐冬青  
【摘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和公立中小学的“转制”改革标志着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已经发生了市场引入。这种市场引入可以看作是一种市场策略(比如选择、竞争、价格等)和市场要素(比如资金、人力、土地等)的使用和增加,是一个逐渐引入和深入的过程,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化,尽管观念中有人倾向于市场化的认识,但就现实发展来看,远不能说已经事实上的市场化了。虽然,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和公立中小学的“转制”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数量比例还比较小,但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问题却值得研究。市场引入基础教育领域后,带来了一系列需要探讨的问题:如教育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关系问题,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问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设计问题,以及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过程中政府、教育中介组织和学校各自的定位问题与关系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从现实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 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市场引入首先带来的是对教育公益性的传统认识受到了挑战。在教育具有公益性还是私益性?教育服务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教育服务的提供方式是国家提供还是市场提供?民办学校组织的性质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如果两者并存,营利性与公益性的关系是什么?是否存在制约营利性,提高公共性的问题?若存在,如何做?上述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作系统探讨。本文依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资源,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现实提出了自己的系统认识,提出了教育公益性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观点,并提出了约束营利性办学的逻辑和策略。 其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如何才能共同发展?对这种“共同发展”如何理解?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作为两种不同的办学体制在资源稀缺条件下怎样才能实现均衡发展,做到协调、互补、竞争和各得其所?本文借鉴了博弈论的思想提出了“体制博弈”的假设,并对量式发展模式和制度演进模式两种学校教育的发展模式作了比较,提出了应该进行制度演进模式的尝试,并将此作为实现“体制博弈”的路径,以达到制度均衡。 第三,本文突出强调了共同发展中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对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意义、主要环节和改革远景,并结合对传统体制和已有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诸如学校的依附性、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以及竞争方式单一、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地位不平等、市场失灵和社区发育不全等的分析,提出了框架性的改革设计。 最后,本文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有关政府、教育中介组织、学校三个不同性质的主体的定位和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论述,就公共权力的定位和制约、社会参与的机制和平衡、微观办学主体的活力与治理问题进行了聚焦式的探讨。在公共权力的定位和制约方面,针对政府改革中的角色重叠、改革悖论和权力寻租问题,分别对政府角色的定位、行政理念和方式的改革和控权基本原则进行了研究;在社会参与的机制和平衡方面,着重依据公民社会理论资源对中介组织的功能及在权力分割中的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微观办学主体的活力和治理方面,对民办学校发展中的产权界定、治理机制和资源交换等基本制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汤林春;试论民办教育的管理机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2期
2 梁媛;论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调整[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11期
3 ;2002年中国民办教育绿皮书[J];人民教育;2003年Z2期
4 周红安;古今民办教育研究——简评《中国私学·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研究》[J];河北自学考试;2003年09期
5 万普海,于果,杨名权,何卫兵,陈冬英;民办教育如何走内涵发展之路[J];江西教育;2004年04期
6 严军;我国民办教育的产权界定——与公办教育的比较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7 王志泽;寇建平;万鸽;;民办教育要和国际接轨[J];新远见;2005年01期
8 刘道玉;民办教育要率先实行产业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9 张宜松;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必要性[J];高等建筑教育;1999年04期
10 杨国强;民办教育亟需立法[J];开放时代;1999年01期
11 ;办好民办教育的点滴体会[J];江西农业经济;2000年02期
12 冯俭;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禁私学运动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艺术;2001年08期
13 王凌,黎辉;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4 刘岩;;民办教育呼唤 “国民待遇”[J];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09期
15 刘海波;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韩民博士谈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16 祝庆和;增加普教份量 关注民办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2期
17 林天飞;浅谈民办教育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8 赖德胜,李亚琪;论民办教育的改革效应[J];河北学刊;2002年06期
19 张志义;又一次重大的战略选择——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J];北京教育;2003年04期
20 侯耀晨;民办教育:规矩中寻找方圆——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座谈会纪要[J];新西部;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在北京市先进学校表彰大会上的讲话[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2 陈克华;;民办教育如何增强竞争力[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阎东云;;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环境关系[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黄波生;;要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杨忠检;;谈深圳市宝安区民办教育的发展[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鲁加升;;质量是民办教育的生命之源[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后记[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余森;;“中国式”民办教育如何步入健康发展快车道[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9 鲁加升;;质量是民办教育的生命之源[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10 黄波生;;要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学智;中国民办武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董圣足;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组织的变迁及其特性[D];北京大学;2007年
4 何彬生;转型时期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吕杰昕;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学生权益保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红霞;民办中小学政府干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张英婕;民办教育投资环境与投资方向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任芳;我国民办高校融资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春;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民办教育若干问题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红燕;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3 贾慧;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1年)上海民办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红;政府在民办教育中的职能定位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高翔;莆田市民办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唐颖;广东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黎小明;挑战民办教育非营利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龚乃清;石狮市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明葱;重庆市民办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许少鹏;湖南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祖臣;民办教育在这里呈现兴盛景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通讯员 王永在;土左旗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3 阮君;为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建言[N];江淮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马晖;新教改酝酿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公益和盈利各取所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5 ;我市民办教育迈向良性发展的快车道[N];兰州日报;2009年
6 上海建桥学院校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黄清云;民办教育怎样成为“重要增长点”[N];文汇报;2009年
7 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执行会长 钱治安;开拓创新 和谐共进 让我国民办教育事业走向辉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通讯员 邹燕;麻城市民办教育亮点纷呈[N];黄冈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李启昌;我省民办教育蓄势待发喜迎春天[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10 黄贵华;民办教育新星 缘何引人瞩目[N];贵州民族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