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
【摘要】:我国于1994年正式发文在全国推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多年过去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大量的研究却表明,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令人质疑。
出于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关注,本文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作了详尽的梳理,对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体系、内容与模式做了全面的分析,并通过两个个案研究以深入挖掘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本文还对上海市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合当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做了深入地分析,并通过中美国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来揭示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差的根源,对改善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出有效的建议。
本文分为前言和七个章节。
首先是前言。在前言中论述了目前儿章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给他们造成的危害,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中国期刊网的数据库对1997年至2004年间,我国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研究分析和综述,指出了我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对世界各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的界定与描述做了介绍,对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通过研究,本章指出,应该从个体与自身关系、个体与个体关系、个体与社会关系三个方面来界定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本章将心理健康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自我意识、自我成长和发展、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心理功能的完满表现。
第二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与内容”。这个章节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混淆的概念进行区分,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做了系统的描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应该随着学生与社会的需要而变化。并总结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主要有渗透教育、开设课程、心理咨询与辅导、利用社会资源等形式。本章还回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生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是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个章节分析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指出,从古代的孔子对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