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及其典型应用研究
【摘要】:Web2.0无疑是2005年互联网上的高频词汇之一。在各家媒体对2005年互联网业的回顾中,Web2.0是必不可少的词汇之一。不管是概念炒作还是Web2.0在酝酿新一轮互联网革命,Web2.0的确已经渗入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各类人群中。
本文第一章通过论述Web2.0的产生、定义及其核心理念后认为,从Web1.0到Web2.0的转变是由互联网本身“量”和“质”的发展趋势、网民思想意识的转变、新技术的推动和原有技术的新应用等多种因素促成的互联网的一种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种由水到渠成般的发展过程所形成的结果。具体来说,互联网用户日益迫切和深化的个性独立和社会化需求是催生Web2.0的内在动因,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是诞生Web2.0的丰沃土壤,而互联网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原有技术的充分挖掘、利用则是形成Web2.0的必要条件。因此,Web2.0概念的提出看似偶然,但实际上却蕴含着互联网发展的必然性。
关于Web2.0的定义,笔者倾向于认为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Friendster、Del.icio.us、OpenBC、赛我网、豆瓣网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理论、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这个定义给出了Web2.0的主要特征和应用现状,有利于人们从总体上把握Web2.0的迄今为止的发展面貌,也有利于对Web2.0的进一步探讨。
第二章在“Web2.0既是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应用、也是一种以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的理念框架下,在收集、阅读和分析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Web2.0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个人出版和聚合方面,如Blog、RSS(简易信息聚合);在社会协作方面,如Wiki;在用户参与占主导方面,如Tag(标签)、SNS(社会性网络软件或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Bookmark(网摘或社会化书签)、Blog;在更好的用户体验方面,如Ajax(异步传输);以及开放式API’s(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等。
第三章围绕Web2.0的核心理念、即以个人或用户为中心、以自组织为主要形式、以构建参与、互动、分享、真实化的网络平台或节点为手段,在收集和分析Web2.0型网站资料的基础上,选择笔者认为有望获得突破的Web2.0典型应用案例,详细论述了Web2.0时代的个人互动媒体和三个SNS型网站的典型特征和经验,既说明了Web2.0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方式所带来或即将带来的巨大冲击,也通过集中体现和应用Web2.0的核心理念和技术的SNS范畴内的新型网站的述评,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析和应用Web2.0的核心理念和技术。
|
|
|
|
1 |
;电子商务监管的几点思考[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二年度)[C];2003年 |
2 |
张林鹏;魏一鸣;;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及法律保护[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
3 |
徐黎明;;面对制造业全球化的电子商务[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
4 |
鲁耀斌;张金隆;杨兰蓉;詹文杰;罗静;;汽车制造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模式及对策[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5 |
韩明光;徐常凯;;空军后勤学院三系仓储教研室[A];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6 |
王方石;李曦;李向前;;电子商务的安全性[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
7 |
;商务部将采取四项措施推动电子商务[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
8 |
韩晓舟;陈炜;;电子商务下的会计信息系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
9 |
李桂娥;;关于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几点思考[A];大开发探索——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10 |
陈丽红;;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A];面向21世纪迎接物料搬运技术新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