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想象与延安文学的复杂性
【摘要】:延安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界关注的焦点。已有的研究,无论是王瑶、唐弢为代表的经典著述,还是近二十年来“重写”的文学史论述,多以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依据,将延安文学划分为以1942年5月为界的前、后两个阶段,而普遍地更偏重于后者,甚至往往有种拿后期延安文学的性质特点来涵盖、指代整个延安文学的倾向。本文的问题意识在于,应该廓清这种以偏概全,视延安文学如铁板一块的整合性概念的集体无意识,而充分地珍视和正视延安文学内部多种话语的磨合与整合,以还延安文学一个真实而复杂的历史图景。本文希望能够回到历史现场,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阐释,来从文学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论述中实现工作目标。本文以《解放日报》1941年9月至1942年3月出版的《文艺》副刊为中心,以这一时期有关家庭的作品为重心,努力透过“家庭想象”的问题来呈现延安文学的复杂性。
全文由上、下二篇构成,每篇各分两节,具体内容简介如下:
引言部分,在回顾延安文学研究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本文的工作方向。
上篇分两节,第一节,以鲁艺和“文抗”为核心,梳理延安文坛前期的复杂面貌;第二节,介绍《解放日报》及其《文艺》副刊,指出家庭问题在延安文学乃至整个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性。
下篇分两节,第一节,从离婚问题入手,解读文本在女性解放、家庭想象等方面的深刻复杂性;第二节,从“小家”与“大家”的矛盾出发,解析延安文学在革命事业与个人利益关系问题上的探索与困惑。
结语部分,说明本文所做工作希望达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