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域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对(河流)入海泥沙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中国主要河流(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为研究对象,从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出发对入海泥沙的变化特征、原因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从气候变化、河道及湖泊的调节、水土流失、河道采砂、水库的建设等方面重点研究了长江入海泥沙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如下结果和认识:
一、近50年来中国主要河流入海泥沙均值为13×10~8t/a左右,并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近十年(1994-2003年)的年均入海泥沙(6.6×10~8t/a)仅为1954-1973年的37%,北方河流入海泥沙下降幅度比南方河流大。过去50年来,降水量呈略微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北方河流输沙减少的原因之一。中国主要河流入海泥沙还具有明显的三个阶段变化特征,即分别在1968年和1984年前后发生了突变。造成这一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功率谱分析,入海泥沙还存在着3年和10年左右的周期性波动。过去50年的入海泥沙的变化表明,人类活动已对流域产沙及其输运过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虽然人类活动造成了个别相对较小的河流(例如九龙江)入海泥沙的增长,但大量水库的建设使得中国主要河流总入海泥沙量发生了急剧下降。气候变化虽然是北方河流的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之一,但在整体上它不是影响入海泥沙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水席的建设以及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中国主要河流入海泥沙的减少趋势将不可逆转。
二、功率谱分析表明,长江各支流的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三者周期性变化具有一致性,这说明输沙量的周期性变化是由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引起的,气候的波动性决定了输沙量的波动性变化。
长江各支流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趋势性变化特征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近50年来,输沙量除金沙江流域外其他都呈下降趋势。金沙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呈上升趋势,岷江、嘉陵江和汉江流域的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定量分析表明,岷江和嘉陵江因为降水减少导致最近(1991-2000)比前期(1956-1965)河流输沙减少之和为9.55×10~6t,金沙江、乌江、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因为径流量增加导致最近(1991-2000)比前期(1956-1965)河流输沙增加之和为11.38×10~6t,两相比较,因气候导致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