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

王晞  
【摘要】: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对地理空间选择、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行为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旅游目的地的不断发展,客源市场竞争愈演愈烈。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企业CI影响,在国内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发展中,“旅游形象”、“旅游形象策划”、“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设计”等概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的主要问题在于:①目前国内主要着眼于旅游地形象策划等应用性研究,方法上仍有不少因循企业CIS模式,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建立在比较翔实的相关样本调查和实验数据基础上的定量化研究还很不够。②不少地方的形象策划实践往往局限于某种创意式的宣传口号的提炼和虚拟环境的构建,忽视了与目的地的物质景观实体的视觉设计的统合。③鲜有旅游目的地真正注意不断跟踪形象策划推广后的市场评价与反馈,缺乏对目的地形象的动态管理。④国内外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与方法尚未成熟,特别是在旅游地形象的生成机制、行为效应等方面研究尤为薄弱。从系统整体的高度着眼,使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置于旅游地理学、心理与行为学、景观规划学、及营销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视野之中,以构建一个全面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基于人本主义的立场探讨旅游者的空间需要、目的地景观物质形象的刻划、虚拟媒介形象的塑造与审美体验环境的整合;提升与构建“一个能够引发并有助于占据和人格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对于旅游目的地竞争软实力增长乃至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文分为8章:第1章绪论部分,提出研究的问题领域,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确定全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框架结构。第2章对全文研究借鉴的各学科理论工具进行遴选和概述,重点包括旅游地理学的空间结构理论、地方性分析和旅游地综合评估理论;心理与行为学的信息加工模型、格式塔、内隐记忆与内隐社会认知理论、地理物象与认知地图等;景观规划学的城市意象及其空间结构、景观视觉设计理论、景观生态理论;营销传播学理论及其它学科理论。第3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系统阐释,全面深入地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结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科学内涵,建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基础理论框架;提出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的现实形象、媒介形象和感知形象三元核心结构,构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多元互动整合系统模型。第4章对旅游目的地现实形象的整饰进行研究,从旅游目的地地方意象及其符号表现、目的地景观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可意象性设计等不同的层面,阐释景观空间整治与旅游目的地现实形象提升的基本路径,并对国内外旅游目的地景观空间整治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第5章对旅游目的地媒介形象优化进行研究,从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媒介环境分析入手,提出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创新路径,构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互动机制下的目的地媒介形象的优化模型。第6章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提升进行研究,重点剖析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在学习与集成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诊断评估现行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旅游者行为规律,系统构建不同时空状态下的目的地感知形象评估理论模型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国珈;;浅谈旅游形象及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6期
2 陈文娟;;我国旅游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活力;2008年10期
3 李琼;;娄底市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肖自丽;任文举;杨娟;;论古镇旅游形象定位及其提升——以四川罗城古镇旅游目的地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16期
5 赵宏亮;;试论张掖市旅游形象定位[J];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马晓龙;;西安城市旅游形象再定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7 熊金银;;西昌市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05期
8 蔡会敏;;广西恭城生态旅游形象定位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21期
9 张宪玉;刘家明;吴月湖;刘爱利;;包头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10 翟媛;;绍兴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11 尚雪梅;刘文静;逯宝峰;;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形象定位与传播[J];中国商贸;2010年23期
12 王珏;;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形象定位刍议[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13 林永坚;冯明义;;嘉陵江流域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与营销策略[J];长江论坛;2007年01期
14 林永坚;冯明义;;嘉陵江流域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与营销策略[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年04期
15 林永坚;冯明义;;嘉陵江流域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与营销策略[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年02期
16 康海斌;;文化景观对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32期
17 刘建;;泰安市旅游形象定位与推广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5期
18 肖光明;;肇庆市中心区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9 厉新建;;换个角度看假期制度与旅游[J];旅游学刊;2009年10期
20 卞显红;张光生;;旅游目的地环境竞争力及其提升研究[J];生态经济;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竑;;中国国际级旅游目的地的重新审视——境外旅行商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殷柏慧;吴必虎;;旅游目的地依赖型景区开发研究——以河北秦皇岛市祖山风景区旅游开发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隋鑫;;区域气候变迁与特殊天气事件对目的地旅游需求影响研究新进展[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4 李琛;;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实证研究——以御道口森林草原风景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石丹;;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评价与策略框架研究——以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为例[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毛端谦;刘春燕;;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述评[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王世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冰川旅游地的适应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小航;;广西桂林旅游信息化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李维;曾克峰;;旅游目的地系统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10 马勇;张祥胜;;国内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晓晶;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任桐;冰雪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柴海燕;旅游目的地网络口碑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1年
8 张洁懿;网上支付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朱家德;培育产业集群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黄秀娟;旅游目的地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跃;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优化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秦绪霞;济南旅游产品(景区)的整合与提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赫瑞娜;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任钢;提升甘肃联通企业执行力的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黄钦;我国政府执行力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赵艳慧;十八世纪俄罗斯女性地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张玉学;基于政府信息化的政府绩效提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曼娟;蒙古族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提升[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蒋文生;基于区域协调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殷晓飞;转型期我国政府回应能力提升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红珍通讯员 周国泰;鹤峰要建三大旅游目的地[N];恩施日报;2007年
2 曲阜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主任 李维生;瞄准国内一流世界著名 打造国际人文旅游目的地[N];济宁日报;2009年
3 记者 胡蓉;将常德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N];常德日报;2009年
4 北京巅峰智业机构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许豫宏 陈可 贾伟;从游客价值链看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构建策略(二)[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中共武隆县委书记 刘旗;“四大提升”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N];重庆日报;2009年
6 本报驻江苏记者 周伟民;苏州打造国际级乡村旅游目的地[N];中国旅游报;2009年
7 记者 刘鲁;大邑全力打造 国际中端旅游目的地[N];成都日报;2009年
8 大邑宣 本报记者 潘国义;大邑县全面建成国际中端旅游目的地[N];成都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柴颖;换房游让人欢乐让人忧[N];工人日报;2010年
10 忻州顿村温泉度假村管理处;全力打造国家级旅游目的地[N];忻州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