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知识观转变的大学课程改革研究

白宗新  
【摘要】:课程与知识的联系是内在的、必然的。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结果。从课程改革的历史来看,课程改革的历史简直是知识观变化的历史,且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在一定的知识观推动下进行的,当然,每一次课程改革也都潜藏着赞成或反对某种知识观。本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21世纪初期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转变的背景下,探讨大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主要说明课题的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阐述知识、知识观与课程的关系。第二部分知识观的转变。运用比较的方法,从知识思维、知识性质、知识类型与知识生产四个方面,分析从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第三部分对我国大学课程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反思,分析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社会形态和知识形态的变化,我国大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从历史、社会和知识观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为研究基于知识观转变的21世纪大学课程改革设立问题之镜。第四部分基于知识观转变的大学课程改革趋势与议题。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它们率先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以它们为例分析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并阐述由知识观转变引起的大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改革方向。文章最后即第五部分,结合我国当前高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21世纪初期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解飞厚;吴杏洁;;大学课程:高深学问与个人知识辨析——兼与王一军先生商榷[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2 甘佳;;浅谈知识观转型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J];学理论;2011年22期
3 陆静;;知识观的历史演变及其趋势——从古希腊到后现代之后[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董云川;;《从知本到人本》便览印象[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5 马志颖;;教学本真价值的当代回归——基于知识观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唐龙云;;后现代知识观视角下“知识”概念的语义辨析[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7 林双;;试论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大学课程设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年03期
8 陈理宣;林海亮;;中西知识观的差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学术探索;2011年04期
9 王能东;;知识观的新变化与高等教育发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曲海舟;王丹丹;;管理学视野下的大学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7期
11 王世红;;怀特海过程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J];学术交流;2011年06期
12 冯致光;关于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观、知识观、学习观[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年05期
13 张聪;;毛泽东的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管窥[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14 吕丽艳;;教育学学科知识地位的回归——也谈教育学的立场或地位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15 伍国勇;;基于辩论模式的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实践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16 顾竹平;;德性之知: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知识观”问题[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17 李雄鹰;;后现代课程理论视域中的我国大学课程改革[J];煤炭高等教育;2011年04期
18 张雪梅;;大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9 高晓清;;一部充满“为人”情怀的课程研究力作[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20 肖念;张萍;;当前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洁;;幸福论视角下大学课程改革的前提探讨[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陈芳;;知识观与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张建伟;孙燕青;;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倪梁康;;柏拉图的知识观,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从盖提尔命题谈起[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庞丹;秦书生;梅其君;;杜威哲学中的系统整体论思想探析[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6 和震;;简论杜威的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董晨;;辨析新旧科学课程的知识观、教学观和评价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王华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困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龙龙;亢静瑜;逯小燕;;如何提高教师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10 邵龙宝;;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困境——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中的教育价值论剖析[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思亮;大学课程决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高明;社会需求视域中的大学课程变革[D];南京大学;2011年
3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章威;基于知识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嵌入性前因及创新绩效结果[D];浙江大学;2009年
7 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奇;知识观的演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宋磊;专家技能的养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一军;从“高深学问”到“个人知识”[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宗新;基于知识观转变的大学课程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赛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课程政策演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家明;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昌廷;大学课程理论流派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谌丽;我国大学课程政策特征及其前瞻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丽娜;二战后美国大学课程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王秀慧;现代课程理念背景下大学师生的主体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胡芳;知识观转型与教师角色变迁[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国庆;知识观的现代转变与语文基础教育改革[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东娜;缄默知识观下的教学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瑞哲;新型大学课程:让学生“拨云见日”[N];解放日报;2010年
2 顾今;高中“创新班”提前学大学课程好吗[N];天津教育报;2010年
3 旅美科学工作者 山石;美国高中生学大学课程?[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本报记者 缪志聪 何刚;常州将社区大学课程送到百姓家门口[N];江苏教育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若葵;高中生研修大学课程渐成趋势[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王思海 林晓蔚;北京:今后高中生将可以选修大学课程[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高中生选修大学课程引人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罗优秀高中生可旁听大学课程[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本报记者金柯 徐敏;大学课程进中学,如何[N];解放日报;2003年
10 齐万良;社会转型与知识观的嬗变[N];社会科学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