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高光谱遥感反演及其环境效应

孙娟  
【摘要】:气溶胶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定量遥感必须获得的参数。本文针对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区域范围,探索高光谱数据遥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应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自行研制的模块化成像光谱仪(OMIS),结合MODIS卫星资料和地面太阳光度计监测,试图形成“星载—机载—地面”三个高度立体遥测,实现城市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并进一步研究其环境效应。具体工作及结果如下: 1) 比较分析各种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介绍了太阳光度计地基遥测原理。 2) 分别介绍了MODIS、OMIS和地基高光谱数据的特点及数据预处理过程、分析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 3) 采用高反差地表法,对2002年10月7日的机载OMIS高光谱数据,进行了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的尝试性试验,给出了初步的反演结果,在502-590nm波段处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值在0.175-0.314之间。反演结果符合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与能见度进行比较,以证明反演结果的正确性,说明利用高光谱、高空间分辨率的机载遥感数据可以反演城市气溶胶光学厚度。 4) 进行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模拟与分析,利用MODIS红、蓝通道数据分析地表反射率、气溶胶类型、气溶胶组份、水汽、臭氧等因素对气溶胶反演的影响;建立了表观反射率—地表反射率—气溶胶光学厚度之间的查算表,结合城市地表特点,探索基于MODIS数据的双目标对比法进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 5) 利用地面站点能见度和卫星遥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建立了一个二者之间季节平均的简单关系,得到上海地区各季的气溶胶标高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为:1251m,1957m,791.7m和776.4m;并利用标高数据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季节分布,反演上海地区区域能见度的季节平均分布,证实上海城区在冬春季平均能见度较差,市区中心能见度在10km以下;低能见度中心分布明显,且主要分布在杨浦、桃浦、吴淞等工业区范围。 6) 利用MODIS气溶胶产品及太阳光度计实测数据,分析上海及周边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将MODIS气溶胶产品与地面污染资料、气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AOD与PM_(10)的相关性最好,出现AOD大值的日子里相对湿度大,风速较低,能见度低,大气相对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 7) 通过因子分析,选取公因子F1(污染因子)、F2(温度气压因子)、F3(湿度和辐射因子)、F4(风速因子)、F5(气溶胶光学厚度)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以MODIS遥感的气溶胶产品作为衡量大气浑浊度和气溶胶污染等级划分的指标,将气溶胶污染划分为:弱、较弱、中等、较强、强五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谭浩波;吴兑;邓雪娇;毕雪岩;李菲;邓涛;;珠江三角洲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观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2 李霞;任宜勇;吴彦;胡秀清;;乌鲁木齐污染物浓度和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关系[J];高原气象;2007年03期
3 王毅;石汉青;何明元;黄思训;;中国东南部地区及近海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4 张玉香,胡秀清,刘玉洁,戎志国;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监测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S1期
5 张军华 ,毛节泰 ,王美华;中国不同地区气溶胶消光特性分析(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1期
6 刘大召;田礼乔;杨锦坤;陈楚群;;南海北部海域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8年02期
7 徐青山;李学彬;李琛;胡欢陵;;消光测量反演北京地区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可降水量[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8 黄文声;李真;李权镐;李占清;郭嘉熙;;香港及珠三角地区MODIS高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7期
9 施成艳;江洪;江子山;王彬;陈健;;上海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遥感监测[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10 田宏伟;郑有飞;陈怀亮;邓伟;杜子璇;;郑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与分析[J];气象科技;2010年04期
11 诺桑;措加旺姆;益西旺杰;Berit Kjeldstad;Binod K.Bhattarai;;拉萨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测量[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12 王莉莉;辛金元;王跃思;李占清;王普才;刘广仁;温天雪;;CSHNET观测网评估MODIS气溶胶产品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J];科学通报;2007年04期
13 胡方超;张兵;陈正超;张霞;李俊生;申茜;童庆禧;;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改进算法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7年S1期
14 贺千山;杨引明;耿福海;周广强;刘东韡;王蔚;;太阳光度计反演气溶胶参数的方法比较[J];气象学报;2010年03期
15 张玉洁;陈艳;张武;高林;苑文华;常倬林;;MODIS资料遥感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6 李成才,毛节泰,刘启汉,刘晓阳,刘桂青,朱爱华;利用MODIS光学厚度遥感产品研究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J];大气科学;2003年05期
17 徐青山;胡欢陵;魏合理;;地基消光测量确定大气气溶胶模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9期
18 高润祥;牛生杰;张华;辛金元;郭军;徐梅;;2006年春季西北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9 李霞;;利用台站资料定标太阳光度计效果评估[J];气象科技;2009年01期
20 晏利斌;刘晓东;;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季节变化及与云量的关系[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任宜勇;吴彦;胡秀清;;乌鲁木齐污染物浓度对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影响[A];大气气溶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申莉莉;张镭;段丽洁;盛立芳;;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卫星资料反演与地面光度计观测对比[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贺千山;杨引明;耿福海;周广强;高伟;辛跳儿;;长江三角洲地区MODIS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对比验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王毅;石汉青;何明元;黄思训;;中国东南部地区及近海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特征研究[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王毅;;中国东南地区及近海海域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张浩;;太阳光度计940nm通道反演水汽含量的改进算法[A];第八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文集[C];2010年
7 胡志远;闭建荣;黄建平;;用Langley方法对CE318太阳光度计进行野外标定[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8 荀尚培;吴文玉;张宏群;;基于统计的MODIS地表反射率简单估算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权维俊;叶彩华;刘勇洪;;基于FY-3AMERSI数据的地表反射率反演参数化方法[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谭浩波;毕雪岩;吴兑;邓雪娇;李菲;邓涛;;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消光特性观测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高光谱遥感反演及其环境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宏伊;遥感像元尺度上的雪地表反射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唐家奎;基于MODIS数据气溶胶反演建模与网格计算中间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4 孙林;城市地区大气气溶胶遥感反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5 王耀庭;基于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的城市气溶胶定量反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引翠;气溶胶多尺度定量遥感监测及其网格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7 辛金元;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联网观测与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柳晶;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辐射强迫的卫星遥感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9 邓学良;卫星遥感中国海域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辐射强迫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王鑫;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综合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琨;1981—2003年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唐杰;利用MODIS资料反演兰州地区不同季节AOD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刘玉杰;利用新型全自动太阳光度计研究气溶胶光学和物理特性[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4 宋薇;利用扩展暗像元法和V5.2算法反演兰州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D];兰州大学;2007年
5 张丽娟;北京市MODIS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张小强;基于MODIS数据的城市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许丹;基于光度计沙尘监测系统研制及云对AOD反演影响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胡蝶;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卫星遥感监测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9 杨志峰;中国特征区域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10 王国舟;基于MODIS的河北省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方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黄江;风云三号卫星海洋产品星地同步对比测试试验进行[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周丽燕;森林植被能影响成云降雨[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建捷;沙尘暴预报引入“数值”[N];中国气象报;2003年
4 肖欧;北京启动沙尘监测预警系统[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记者 韩传号 茆琛;严控人为的强度经济活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董鸣;防治荒漠化“三圈”生态范式理论及其功能[N];大众科技报;2006年
7 ;中日携手防治沙漠化[N];科技日报;2000年
8 张军;本市建沙尘暴预警系统[N];北京日报;2004年
9 陈磊;中韩联合监测沙尘暴[N];中国气象报;2003年
10 记者刘毅;中韩合建沙尘暴监测网[N];人民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