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硅体记录的巢湖流域环境变化及其灾害事件响应
【摘要】: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湖泊沉积物中植硅体、粒度、磁化率等是环境变化记录的载体,能较好地提取区域环境突变(灾害)信息,结合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及近现代器测记录提取供环境和人类活动灾变的信息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历史时期环境变迁和灾害事件,有助于了解流域内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助于全面客观认识流域内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
巢湖流域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是东部低旋气候与反气旋气候比较频繁发生的地区,也是水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下游区域人类活动对流域环境影响的沉积记录研究”(批准号:40271107),选择巢湖南灵钻孔(ACN)和AC2钻孔的进行了植硅体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及近现代器测记录提取气候变化因子进行小波分析。在对ACN孔的有机炭进行加速器质谱法测年和AC2孔~(137)Cs测年的年代控制下,探讨了环境变化引起的灾害事件和人类对灾害的适应性。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
(1)巢湖流域植硅体研究(ACN)所记录到的自5600aB.P.以来的基本气候变化,根据巢湖植硅体组合成分的变化,自下而上可划分为6个植硅体组合带,其中,奇数带以反映气候寒冷的植硅体类型数量较多为特征。自5600aB.P.以来,巢湖流域气候经历了3个相对寒冷(5600-5200aB.P.;4600-3600 aB.P.;2500-2100aB.P.)期和3个相对温暖时期(5200-4600aB.P.;3600-2500aB.P.;2100-1800aB.P.),与植硅体组合带结果相吻合。在相对寒冷时期,植硅体组合是以反映寒冷气候成分的棒型较为丰富;而在气候相对较为温暖期,扇型、长方形和方形植硅体含量较高。植硅体记录显示的灾变年底大致为5500 aB.P.、4500aB.P.、2500 aB.P.和2100 aB.P.等年代
(2)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巢湖AC2孔植硅体类型的数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巢湖流域近300年来气候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个相对较温暖的时期(1710's-1780's;1890's—1970's)、1个相对寒冷时期(1780's—1890's)和1个增温阶段(1970's—2003)。
(3)利用植硅体干旱气候指数法分析了近300年以来巢湖流域气候特征:以湿润的气候为主,偶尔出现阶段性干旱气候。1730's-1820's是一个相对干旱
|
|
|
|
1 |
范斌;许世远;俞立中;蒋辉;冉莉华;;巢湖沉积植硅体组合及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J];湖泊科学;2006年03期 |
2 |
高莉玲;科学家在加勒比海发现古灾害事件的新证据[J];海洋信息;1996年07期 |
3 |
高登义;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J];自然杂志;2005年04期 |
4 |
郭纯青;;岩溶浸没内涝灾害风险评价[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
5 |
熊飞;李文朝;潘继征;;外界干扰对我国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6年03期 |
6 |
艾有福;;论灾害的伦理分析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7 |
杨金兰;;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
8 |
尤莉;杨晶;邸瑞琦;李中建;;二连浩特气象站环境变化对观测资料的影响[J];内蒙古气象;2010年06期 |
9 |
陈荷生;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引起环境变化的识别[J];中国沙漠;1987年02期 |
10 |
袁玉江;;阿勒泰地区气候-人类活动-环境变化相互关系初探[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11 |
吴祥定;;树木年轮分析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第四纪研究;1990年02期 |
12 |
施少华;;全新世高温期环境变化对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影响[J];湖泊科学;1993年02期 |
13 |
王英辉;《气候与环境研究》出版“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专辑[J];大气科学;1999年03期 |
14 |
陶明华;王惠正;麻炳勋;陶明玲;;中国东部石炭纪以来双气囊花粉富集规律与古气候演变(英文)[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4年01期 |
15 |
陈平平,葛晨东,殷勇,邹欣庆;黄海辐射沙洲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海洋科学;2005年05期 |
16 |
王继和,廖空太,俄有浩,苏志珠,翟新伟,刘虎俊,唐进年,丁峰,张锦春,郑庆钟;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的初步结果[J];甘肃科技;2005年10期 |
17 |
王建;;中国的能源消费与建设节约型社会[J];开放导报;2005年06期 |
18 |
张兆群;;中国晚新近纪哺乳动物群落与东亚环境变化(英文)[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6年02期 |
19 |
刘子亭;余俊清;张保华;蔡伟;张立莎;;烧失量分析在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盐湖研究;2006年02期 |
20 |
刘喜方;刘俊英;郑绵平;;西藏仲巴县旧儿古湖距今40000~10000aBP的介形类及其反映的环境和气候变化[J];地质通报;2007年01期 |
|